杂阿含经366,369经解读

这两篇经文通过今佛(释迦摩尼佛)讲解古七佛通过正逆思维推出缘起法的过程,来说明前几篇经文里的缘起法确实是经验证的古仙人道,古仙人径。里面学习的几个要点:

1. 独一静处,专精禅思。所以,精进的方式是选一安静的处所,进入专注的思考状态。在思考的过程中,通过正反推理(我们后人所说的逻辑性),来得到高质量的思考结果。

2. 古今佛都在禅思中发现,倒置人的纯大苦聚集的原因是“无明”,即对缘起流转的不如实知(不明白,不清晰)。只有清楚: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里面的无常变化,才能对无常有认知,才能不执取。

3. 爱有自体爱,境界爱,慈悲爱。很多时候,我们对人,对事物的抓取只是自体爱表达方式。比如喜欢持戒的人,更深层次的是喜欢戒可以给我们带来的清净,自在,是有我的感受的里面;比如母亲对子女的爱,或是情人之间的爱,都是因为符合了自己的心意,有个“我”的喜怒在里面。而真正的爱,应该是一种慈悲的爱。在认知和行为上引导,但是当子女不符合自己的心意时,要理解是人都是有不完美,需要精进的地方,然后给予包宽。这才是不以自己心意为中心的爱。

4. 八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必须要有前面N多个正面的铺垫,才是我们学习,进入禅观,如实知的途径。

5. 我们必要要用的自己去体证生命的无常,从而去把握“慧”。只有自己的体证,才能真正明白会是真正的悟。否则写出来的“无常”都是理论,书上无常。因此,写观察日记是非常必要的。

6. 课上讨论的问题--自己有烦恼的原因。我的答案是觉力和能力的不够。而能力不够在于执行力的不够。但细细想来,这种执行力的不够,还是来源于觉力(原认知能力)上的不够,将一些事情,一些细节想的不够透彻,才倒置的执行的一些方式方法上出现错误。所以归根究底,还是没有通过正反推来让自己对某个事物的认知达到一个圆觉。或是对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分析的不够彻。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阿含经366,369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