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 | 书到用时方恨少,只因未读至心田

晨读感悟 | 书到用时方恨少,只因未读至心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

家里一堆的书,除了书橱里的干净整齐地摆放着。其他的都扔进了一个大布袋里或者就是放在各种柜子架子上。每年,父母都要背着我卖掉一点,单纯是为了节约一些空间。

今年,碰巧卖书的时候,给我碰上了。《国富论》、《正能量》、《爱上跑步的13周》、《山海经》……怎么这么多?这些书我都读过吗?除了堆积的灰尘和老鼠啃过的碎纸片能证明这是我的旧书,我的脑海里竟一点都搜寻不到这些书的信息。

有一丝恐慌的我,立即停止了卖书活动。我的这些旧书价值还没有完全体现,怎么能随随变变变现。尤其还是一斤的重的书还卖不到一本书的价钱。同时,也深刻地反省了一下是自己读书没过脑子,都是浅读书惹得祸。

要改变堆积图书却不读或者读不进的境况,先从改变自己的懒散习惯开始。

-2-

最近,恰逢我那做小编的好友楠木和我诉说她的烦恼。楠木是个以文字为生的上班族,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公司要求写一篇创意推文。帮助公司打响知名度,她写的文章阅读量决定了工资的高低,影响着她的生活质量。

“朱朱,看我最近一篇文章,帮忙点个赞。领导还给我施压,问我阅读量怎么比不过同事阿布。悲不悲剧?我都觉得我写不出东西了。”

“嘿,你这写作鬼才还怕写不出东西?你读过的书摞起来有几个你那么高了,怕什么?再不济,去看看大师的作品,借鉴写作手法。”

“有什么用?你试试像我这样要天天写出花的。你就知道我的辛苦了!人艰不拆!还是我读书太少了!怨不得别人!可是现在,我是真不愿意读书了!”

楠木其实是个读书笔记达人,为什么也会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是缘于她现在读书和之前读书的心境不同了。原先,读到一本好书,她会很惊喜,恨不得给周围朋友都安利一波。现在,读书更多是为了应付明天的工作,性质变了,动力也就变了。

还有像我这样读书很随意,大多不愿意去深究读一本书的意义,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感悟的人,读过的书也像自己散漫的态度,内容都如浮云一般飘走,很少留下痕迹。

读书要有目的,尽可能地去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去阅读,当做一件享受的事。边提问边阅读,这样注意力和兴趣都上来了,精华内容也吸收了。

-3-

爸爸有一个朋友辉叔,每逢吃饭都能夸夸其谈,能讲很多寓意深刻的故事,这在中年人中并不多见。内到佛家修身静心的禅意小故事外到国外零售大亨的白手起家的真实经历,他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来。

在饭局中,辉叔就是大家的焦点。辉叔讲故事有特点:故事不冗长,道理不惹人烦,语句幽默,表情丰富。有一阵,很羡慕辉叔讲故事的能力,只以为是体制内工作人员的特殊才能。

直到有一次,在我负能量爆棚的时候。辉叔拿了一本佛家故事大全给我,读毕,脾气也好了很多。以为这书,就是大方的辉叔送我的礼物。没想到一个月后,从小很疼爱我的辉叔,特地跑了一趟我家,把书要了回去。

辉叔说:“丫头,这是叔叔最喜欢的书。书店网上也没得卖了,我以后记不得书里的故事还要翻翻。你要是喜欢,随时来叔叔家看,叔叔欢迎。”至此,我才知道故事大王辉叔原来是用心读每一本书,认真讲看过的故事才变成了那个侃侃而谈、卓尔不群的模样。

阅读要学会简单复述。看过的书中概况、印象深刻的内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出来,多次练习,量变引起质变。很多知识运用就游刃有余。

-4-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总凭着一腔热血和自以为是的文字积累,想着能写出熠熠生辉的文章。那时候,我以为我就是下一个安妮宝贝、匪我思存、饶雪漫……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最近读胡适的《人生有何意义》发现,即使民国大文豪胡适也是每天早晨读报,保持输入。又和不同的人交往、写作,保持输出。

我想了想,要让读的书真的变成自己的。只能是持续的输入和输出,慢慢升级自己的知识结构,构建知识体系。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科技高速发展,问题总有办法解决。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知识更新太快,我们容易被误导被灌输各种思想。

普通人怎么有自我存在感?写八卦看八卦去天涯论坛,寻求解答专业知识问答去知乎,想评价最新的时事热点去微博,写影评评论小资生活去豆瓣,坚持写作练习在。……多种途径,总有可以行动的方向。

阅读之后,更在于输出。你看过几百本书,却没有一篇自己的读书感悟。书还是书,你还是你。所有阅览过的信息,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留下自己的痕迹,那些读过的文字才有意义。

所以,亲爱的们,要想出口成章、妙笔生花。学会边读边问、简单复述、花式输出的深阅读方法,终有一天,你不会再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只因你坦然地知道,书都读进了心里。


参考书目:《深阅读》[日] 斋藤孝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感悟 | 书到用时方恨少,只因未读至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