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实践

咖啡之于我主要就是功能型饮料。一开始是为了提神,口味上喜欢喝牛奶和咖啡的交融口感,比如拿铁和卡布奇诺,不希望放糖。后来,了解到黑咖啡还有消脂的效果,尤其饭后一杯,就开始喜欢喝美式咖啡了。现在对咖啡的好坏评价标准也变得简单,就是如果美式咖啡可以平滑入口,那么就是好咖啡了。当然在咖啡里,我对苦的忍耐度远远大于酸。星巴克就是提供了可以顺滑入口的美式。

顺便提一句,雀巢的三合一所谓咖啡,如果看看后面的配方表,因为配方表是按照含量多少进行排列,那么就可以看到纯咖啡在三合一中的比重的之低,与其说是咖啡,还不如说是咖啡味道的糖水。

在几年前,星巴克提供了各个杯型和品种的咖啡所含卡路里的单页,但是很快这个单页就消失匿迹了。我猜主要原因是星巴克提供的那些高利润的咖啡,尤其是每季新品,都是毫无例外的高热量饮料。可以这样比喻,捧着一杯高热量的咖啡,比如焦糖玛奇朵、摩卡,和端着一碗肥肉,从热量提供的角度应该没有多大区别。具体咖啡热量数值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毫无疑问,热量最低的自然是美式,其次是卡布奇诺,第三是拿铁。

按照提神和消脂的角度出发,在星巴克的选择就没有多少了。我的选择是美式(有时候是本周精选)和脱脂奶的拿铁。不要小看了脱脂和全脂奶的区别,脂肪的差异依然很大。从杯型的角度如何选择呢?有一本经济学通俗读物推荐过《星巴克要选大杯的喝》,那是因为一杯咖啡的主要成本来自于房租,人工等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占比很低。选择大杯型,是企业和消费者的双赢。在星巴克,中杯-大杯-超大杯相差都是3元,容量是相差4盎司。如果是美式,超大杯最合算,因为中杯是含2杯浓缩咖啡,大杯是3杯,而超大杯是4杯。本周精选是同样道理。但是拿铁就不同了,大杯的比较合算,从提神和消脂的角度出发,大杯和超大杯都是含2杯浓缩咖啡,超大杯多出来的就全是牛奶了。为了更好地提神,我的选择是大杯脱脂拿铁加一份浓度。

虽然买超大杯和大杯合算,但是一次性喝完还真有点勉为其难。为了提供上午的工作效率同时避免影响晚上睡眠,我一般都是上班前买,然后分上午和中午两次喝完。星巴克对咖啡的品质有一项要求,就是温度不能对咖啡味道有本质影响,所以即使把咖啡放到中午喝,口味也还能接受。后来买了象印的保温杯,中午的时候也能喝到热咖啡了和冰咖啡了,同时还有减2元的自带杯优惠。虽然买的是美式超大杯,但是保温杯的容量不需要这么大,一般500毫升的就足够了,大概是一个大杯的容量,因为美式超大杯所含的4小杯浓缩咖啡体积很小,其他的都是热水而已。

因为购买星巴克比较多,就买了一张星享卡,并很快升级到了金卡。因为大多数情形都是单独买,所以买三送一很少用到,而买十送一倒是常常可以享受到。即使是使用免费中杯赠饮券,我也是最多选择兑换脱脂拿铁,不会选择价格更高但热量爆棚的当季新品,同时会加钱升杯型和加浓度。对了升杯型是3元,而加浓度是4元。如果是美式,升杯型就可以达到多喝浓缩咖啡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星巴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