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

    雨村的丢官与官场规则。贾雨村为何会乱判命案。原因:刚开始贾雨村也是志向高远、重义轻利的一个人,比如:他对娇杏感情的重视,对亡妻的尊重。但后来他被革职再复职之后,他原本正直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越来越虚伪,成了真正的“假语存”。曹雪芹在描写这个人物时主要目的我认为是:为了表达对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的深恶痛绝与唾弃,让他写出“官场现形记”的小说人物。乱判命案时,是他谎话的开始,一个人一旦开始说谎就停不下来了,这也为贾家后来被告密而落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红楼梦`第16、21、23、24回里对曾经对贾琏、凤姐夫妻互动的描绘,那么他们两人的夫妻关系究竟是怎样呢?16回,贾链与凤姐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相敬如宾,贾链尊敬自己的妻子凤姐,所以对她特别客气。从其中一段贾链问家中事,又谢凤姐的持操劳碌可以看出对凤姐更像是对长辈。在吃饭时,凤姐她也是特别恪守礼教。书中是这样说的,凤姐虽善饮,却不敢任兴,只陪着贾链。21回,贾链出轨了,有趣味的是他出轨后的表现:当凤姐发现枕套上的头发时,他赶忙把它夺走,由此可看出,贾是个惧内的人,他对凤姐尊敬而害怕她,让人觉得这是一段不平等的关系,试想这样的婚姻怎么会长久呢?23回凤姐和贾链看似玩笑的对话,实则暗藏汹涌。当凤姐听到贾链说“有本事你先说去”凤姐当时的表现是:头一梗,腮上似笑不笑可以看出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已经渐渐浮出水面了。

宝钗扑蝶、黛玉葬花、晴雯撕扇等经典段落,「角色」与「行为」相互映衬,久为人所传诵。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角色」与「行为」是否可以重组呢?例如,宝钗可以撕扇吗?黛玉可能扑蝶吗?晴雯是否葬花?这当然是不可以的。应从她们各自的人物性格来进行分析。因为宝钗虽“人曰安分守己,自云藏愚守拙。”但她个性外向,为人精明,情商很高,从她对下人和其他人温厚大方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了。但毕竟她也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正是贪玩的年纪,扑蝶的行为显得她十分娇俏可爱。另外个人的遭遇也是性格不同的原因,黛玉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相继离世,缺少父母关爱,又寄人篱下造成了她的多愁善感。她葬花,是觉得那花就像自己一般脆弱易逝。晴雯是红楼梦里典型的悲剧人物,但我们都知道性格决定命运,从她撕扇时表现出来的直率、嫉恶如仇的性格,也就此决定了她的悲剧结局。

在王熙凤这个人物特质中是否有「视自己为荣国府当家人」的自觉呢?第三回,黛玉初入贾府时,王熙凤先声夺人:“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的心里:“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就反映出了这位“当家人”的威严。而后,王熙凤与王夫人她们的谈话内容:月钱发放的问题也能看出王夫人是她的器重。由此可见,王熙凤“视自己为荣国府当家人”也是情有可原的。在第十三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前夜,她曾做梦,在梦里与秦氏进行了一番对话,秦氏叮嘱她要在家族渐渐衰微之前安排好一切。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此时的王熙凤已经把自己视为当家人才回产生这样的忧患。

红楼梦里从「龄官画蔷」、「晴雯撕扇」与「黛玉葬花」及第29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等情节来看,宝玉和黛玉各有各的痴病,他们两人的痴病我认为是有分别的:宝玉的痴:从宝玉哄黛玉、讥宝钗、戏金钏、怜龄官、踢袭人等几件事中理解感悟每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每个人物都鲜活生动起来,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又共同烘托出一位懂得女孩子的心的“痴情第一人”宝玉的形象。在晴雯撕扇的事件里他为了安慰晴雯先前弄掉扇子自己发怒惹了晴雯的事不惜把自己的扇子都拿来给晴雯撕,真乃性情中人。林黛玉的痴是情绪上的“痴”,宝玉和黛玉发生口角后,黛玉不曾哭,直到宝玉来看她,她才哭了起来。在晴雯撕扇里,作者写到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这也为后来黛玉葬花埋下了伏笔。在黛玉葬花里她怜花,惜花,其实也是在怜惜自己,她觉得自己就像那些掉落的花一样美丽却易逝。她这样悲观的情绪不仅感染了自己,还寄托在花上,也算一种痴吧。

在第20回与第25回的情节内容中,赵姨娘母子深恨宝玉,以致用蜡灯、厌胜等法伤害宝玉的前因后果。

起因:一是贾环与众姐妹玩游戏,输了还不认帐,莺儿不依说他不如宝玉心宽,贾环生气了,口无遮拦的说起了正庶之事正巧宝玉来了,两人就理论了起来,最后贾环回去和母亲赵姨娘抱怨。赵姨娘虽心疼儿子却说了他一顿导致母子两更恨宝玉了。二是他们之间本来就有关于身份地位的矛盾:嫡庶之分。贾环心里是不甘心的。他作为庶出,比宝玉努力,不吃喝玩乐,天天读书。但也改变不了自己不受宠的事实。而赵姨娘是侧室,而且家族的身份地位远远不如作为正室的王夫人,这也是赵姨娘恨宝玉的原因。

在第二十五回中,贾环暗算宝玉虽然得逞了,却让自己的母亲挨了打,虽然骂王夫人找不到证据,但也使得两人越发咽不下这口气,矛盾就这样扩大了。正巧王夫人找马道婆来驱鬼给了赵姨娘机会,于是她就借助马道婆的手来伤害宝玉。

在1-40回中陆续有几位人物死亡,其中有数句带过,也有大力铺叙者。这些在红楼梦中对于死亡的描写,究竟有什么作用呢?第二回中的贾夫人仙逝扬州城,虽寥寥数语,但却展开了整个故事。让林黛玉这个女主人公出场,也有让了黛玉有了去贾家的借口,才有了后来的故事。在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就像一个预告一样,预示着贾家的为何会一步步走向衰微。到后面发生了这一状况:宁国府被查抄。秦可卿死后贾珍为其筹备葬礼,挥霍无度,不计成本,肆意奢华,这就是所谓的从家族内部开始腐败。而凤姐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听到秦氏死亡前一晚,才回梦到秦氏反复叮嘱她要留意家中的财务状况,并提醒她“盛筵必散”。

在小说中曾有说明小红(红玉)注意的对象从贾宝玉转至贾芸的原因,在24回中,小红因为虚荣心,仗着自己的三分容貌,内心也一直痴心妄想要攀上宝玉的高枝,但无奈宝玉身边的人个个不是省油的灯,小红也没什么机会能接近宝玉。但贾芸不同,他比宝玉自由,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他,比宝玉更容易接近。另外,小红对于宝玉其实更心仪贾芸,其表现在:梦里梦见了贾芸还粉面含春。在26回中,小红在经过蜂腰桥门时还偷看了正迎面而来的贾芸,由此可见,小红此时关注对象已经完全变成贾芸了。

在第36讲中分别描述了探春、黛玉与宝钗等人的房间内部,且多少能从房间摆设见出一些人物特质。而在第5回秦可卿的房间,秦可卿的所展现出来的人物特质及其对宝玉的启蒙意义何在呢?对于秦可卿的人物特质,原文中曾描述到:秦氏生得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秦氏见宝玉倦怠,欲睡中觉,就带着他去房间安睡。在宝玉不愿时,她又带宝玉去自己的闺房,嬷嬷们反对时,她却觉得宝玉还小,无伤大雅。从此可以看出,秦可卿是个善良又单纯直爽的女子。她对宝玉的启蒙意义何在呢?作者写了那么个貌美又贤惠的女子,我个人认为他是把男孩们对女人的向往都集中在了一个女子身上,说她是男孩子的梦中情人,其实更像是他们对于性的幻想,是他们性的启蒙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