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

在众多的南唐词人中, 李煜成就最为显著。李煜的词, 醇厚浓郁, 平易自然, 将真实情感融入其中, 精工锤炼使得字字精粹, 创作出美好的意象, 具有诗意美和意象美。李煜词的意象呈现多样性, 在亡国之前, 词的意象多与奢华帝王宫廷生活相关;做了亡国之君以后, 李煜词的意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拓展了词的主题和题材范围, 偏重感伤, 词风显得凄怆沉郁。李煜的词, 独具风格, 意象深远, 开启了五代以来新的词风, 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新时期。

一、李煜词的风格以及主要艺术成就

李煜, 字重光, 公元937年在金陵出生, 南唐最后一位皇帝。公元975年, 宋灭南唐, 李煜率众投降, 被押解至汴梁, 宋太祖为羞辱李煜, 封李煜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自此, 李煜艰苦地熬过了三年囚徒般的生活。公元978年七夕节, 李煜被宋太宗用毒酒毒死。李煜虽然在政治上属于一个失败的帝王, 但在词坛上, 却开创了朗丽清新的词风, 成为一位名贯古今的词人[1]。他的许多词作, 至今流传不衰。从他的词中, 我们可以看出, 他是一位敢于表露真情实感的词人。李煜的词意象清晰、显豁, 他常常借物咏情, 袒露自己的情怀, 他词中丰富、真挚的情感以及毫不掩饰的纯真, 自古至今, 引起了众多读者的情感共鸣。

李煜的词, 在风格上有其独创性, 李煜虽然继承了晚唐花间词派的风格, 但是, 他的词不同于一般花间词派之作, 李煜的词, 兼有“纯真”的刚柔之美, 如《玉楼春》的“豪宕”、《虞美人》的“自然奔放”、《乌夜啼》的“濡染大笔”等。清代最为杰出的词人纳兰性德在《渌水亭杂说》中曾写道:“花间之词, 如古玉器, 贵重而不适用, 宋词适用而少质重, 李后主兼有其美, 饶烟水迷离之致。”[2]可见, 李煜词作的成就受到了后人的广泛认可, 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李煜的词不镂金错彩, 不隐约其词, 语言自然、精炼, 文采动人, 情味隽永, 富有表现力。这位生于深宫、阅世甚浅的词人, 性格中一直有一种毫不掩饰的纯真, 这种“纯真”, 使他的词作较少有理性的节制, 一任真实情感倾泻, 无论是前期作品, 还是后期作品, 这种“纯真”的情怀, 在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李煜之前, 花间词派的词作多以艳情为主, 内容浅薄, 就算是有些词作寄寓一点抱负, 往往也是隐而不露, 常使用比兴手法。而在李煜的词中, 情真语挚, 一任真实情感倾泻, 多数作品直抒胸臆, 倾吐自身的真实感受。李煜往往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经历、某种事物、某种境界, 来寄托自己的哀思, 如:《相见欢》中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浪淘沙》中的“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等名句, 借物咏情, 通过物象生动地表达了世事的变幻与人生的痛苦, 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3]。

李煜词作的风格分为两个时期, 以975年为分界线, 前期词作与花间词一脉相承, 风格绮丽柔糜, 主要描写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以及华美富丽的宫廷生活, 如《菩萨蛮》《相见欢》《玉楼春》《浣溪沙》等。这部分词, 在场面景物以及人物情态描写上生动逼真, 但是, 内容多为格调不高的华贵侈糜生活。由于生活的巨变, 李煜从帝王变成了俘虏, 做了囚徒。南唐灭亡以后, 李煜词的意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拓展了词的主题和题材范围, 偏重感伤、词风显得凄怆沉郁。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 使李煜饱尝了世事的变幻与人生的痛苦, 被俘囚禁的悲苦处境, 使李煜深深地感悟到人情的冷暖以及世态的炎凉, 李煜将这份情感体验融入了词作, 通过词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凄惨的处境, 正如我国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言:“后主之词, 真所谓以血书者。”李煜的后期词作, 悲艳哀婉、凄怆沉郁、用情真挚, 语言明快、意境深远,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 赋到沧桑语始工”。李煜后期的词作, 拓展了词的创作空间, 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 开启了五代以来新的词风, 含意深沉, 形象生动, 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 南唐后主李煜仅凭三十余首绝唱就赢得了后人的普遍赞誉, 成就了“千古词帝”的美名, 他在中国词史上的艺术成就, 千百年来传诵不歇。

二、李煜词中“梦”的意象

李煜的词, 梦的意象极为突出, 在其现存的三十余首词中, 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词中都有梦的意象, 李煜总喜欢运用“梦”来表达自身的情感, 李煜词中梦的意象主要有四类:一是借助春梦这一带有象征性的意象, 表现纸醉金迷的男欢女爱, 抒发内心一丝甜美、一点愁思, 如《菩萨蛮》中的“宴罢又成空, 梦迷春雨中”, 《喜迁莺》中的“梦回芳草依依, 天远雁声稀”, 《清平乐》中的“雁来音讯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等, 这些词句都十分含蓄, 没有放纵, 没有沉酣, 或倾诉相思之苦, 或表达思盼之情[4];二是借助梦意象写怀乡念人、抚今追昔的, 这类词主要通过鲜明的时空转换以及今昔对比表达深邃感慨, 如:《望江南》中的“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饷贪欢”等;三是感叹人世短暂、人生无常、命运难测的, 这类词主要在李煜晚年的词中有所体现。李煜由“一国之君”变为“阶下囚”后, 词章篇篇言愁说恨, 常常运用“江山、故国、回首、愁、恨”等泛指的意象建构梦的意象, 如:《浪淘沙》中的“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阮郎归》中的“落花狼籍酒阑珊, 笙歌醉梦间”, 《虞美人》中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等;四是借助梦意象感叹人生的悲苦与无奈, 抒发“今不如昔”的悲苦感受。如《乌夜啼》中的“世事漫随流水, 算来一梦浮生”, 《子夜歌》中的“往事已成空, 还如一梦中”等等, 通过意象组合渲染悲凉的情绪, 抒发人生如梦, 世事堪忧之感[5]。

李煜词中梦的意象, 无论是前期纸醉金迷的男欢女爱之梦, 还是后期凄苦悲怆、追怀往昔的残梦, 都来自李煜内心的真实感受, 作为词人的李煜, 敢于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解剖开来, 敢于在特殊的环境之下, 坦诚地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 他将梦中的所感、所想、所念、所思真实地再现词中, 因此, 李煜词中梦的意象, 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梦是一种情感依托, 在梦中, 可以不受羁绊, 随心所欲, 在梦中畅游, 倾吐心声, 可以痛痛快快, 无所顾忌。李煜是个纯情词人, 对于李煜来说, 选择梦作为其词的主体意象, 最符合他的个性气质, 同时, 也适合他的独特身世和独特人生。是梦为李煜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抒情场所, 李煜可以通过梦来倾吐内心独特的感受。虽然自唐朝至五代以来, 写梦的词人也比较多, 如温庭筠、李璟、冯延巳等, 但是, 在梦的意象表现上, 都不及李煜。李煜, 多用白描手法表现梦的意象, 不加渲染与烘托, 坦率直白[6]。在梦这个特殊意象中, 李煜将生活中的片断进行修复, 化抽象为具体, 通过具体可感的景物, 抒发内心的感慨, 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李煜的词明净而含羞, 不生、不涩、不浅、不露, 极富感染力, 梦样的语言, 梦样的意象, 使其情感跃然纸上, 简洁明晰, 自成一格, 独具匠心。李煜词中梦的意象, 对宋词的词风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如:苏轼的《念奴娇》“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李清照《晓梦》中的“晓梦随疏钟, 飘然蹑云霞”等, 从苏轼、李清照的词风里, 我们能够依稀感受到李煜词梦的意象的痕迹。

三、李煜词中“月”的意象

李煜不仅喜欢赏月, 而且偏爱写月, 他喜欢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来观察月亮, 然后将其独特的感受、感悟描绘出来。如:《喜迁莺》中的“晓月堕, 宿云微”,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玉楼春》中的“待踏马蹄清夜月”等, 是描写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的月亮;《长相思》中的“一帘风月闲”, 《望江南》中的“花月正春风”, 是描写不同自然环境中的月亮;《蝶恋花》中的“朦胧淡月云来去”, 《菩萨蛮》中的“花明月暗笼轻雾”, 是描写不同面貌的月亮;《后庭花破子》中的“去年花不老, 今年月又圆”, 《乌夜啼》中的“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是描写不同形状的月亮;《浣溪沙》中的“待月池台空逝水”, 《谢新恩》中的“小楼新月, 回首自纤纤”, 《谢新恩》中的“樱花落尽阶前月”是描写不同位置所看到的月亮[7]。李煜写月, 可谓形形色色, 角度多变, 形状各异, 令人目眩神迷。既有静态刻画月亮的佳句, 如“小楼新月, 回首自纤纤”;也有动态摹写烘云托月的绝妙, 如“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在李煜词中, 月亮既是欢乐的情感体验, 也是诱发感伤、痛苦心绪的诱因, 所以透过月意象, 我们可以体察到李煜那颗寄情于月, 通过月来寄托喜悦与忧伤的“词心”。李煜不仅继承了中国月文化的传统, 还将中国月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推动了月意象的发展。

在李煜词中, 月意象不只是单纯的自然意象, 更多的是文化意象, 具有极强的文化内涵。李煜词中月意象主要有三类, 一是借助月意象寄托相思之情, 如《捣练子令》中的“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此词就是通过月意象来寄托思妇对征人的相思之情;还有《谢新恩》中的“樱花落尽阶前月, 象床愁倚薰笼……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首句之月意象, 也是相思女子相思之象征。二是借助月意象寄托浓浓的故国之思, 明月意味着团圆, 游子遥望明月就会牵动故国之思, 在中国古代, 明月已成为文人墨客抒发乡愁之载体, 李白就曾经写下“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的诗句, 杜甫也写过“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8]。李煜为南唐后主, 不同于一般文人, 因此, 李煜词中的月意象, 不仅仅寄托着思乡之情, 还有思念故国的愁苦。如《望江南》中的“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词人梦回故国, 词中的月亮与故国紧紧相连, 明月触动着故国之思。还有, 《浪淘沙》中描述的“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 空照秦淮”。这首词中的月意象也寄托着浓浓的故国之思。三是借助月意象来表达永恒涵义, 月是自然之物, 古人常用月亮象征永恒, 在李煜的词中, 也有表达永恒的月意象[9]。如《虞美人》中的月意象即象征着永恒,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中两次运用了月意象, 第一个秋月即象征着永恒, 春花秋月, 年复一年, 往事不堪回首, 李煜将人事之多变与秋月之无限加以对比, 加重了全篇的悲剧意味, 月意象的永恒, 使无数读者为之心醉。李煜描写月亮独具匠心, 读李煜之词的时候, 若能深刻地理解月意象, 当有助于更好地解读作品。

四、李煜词中“落花”与“水”的意象

花朵本是美好事物的象征, 然而, 如果是“落花”, 则象征着无限的伤感。“落花”的意象,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运用比较广泛, 早在《诗经·小雅》中, 就有用“落花”慨叹伤春、惜春的情绪。在李煜的词中, “落花”这一意象则更为丰富, 如《浪淘沙》中的“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词人通过“落花”这一意象, 想到旧时拥有的大好江山, 不禁心中泛起无限伤感, 今昔对比, 旧日如梦, 往昔的美好像“落花”一样被无情地带走, 自己的命运犹如落花, 水流花落, 人世沧桑, 人之命运如同眼前花之命运, 一是天上一是人间。“流水落花春去也”, 痛苦和绝望充满着词人的内心, 令人心碎的“落花”, 渗透着浓厚的感伤和失落。“落花”这一意象, 使得作品意境深远, 韵味绵长[10]。还有《相见欢》中的“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林花是春天最美好的事物, 但是, 令人惋惜感叹的是, 林花突然间竞自“谢了”, 就像那曾经的千里江山, 往昔岁月中那美好的一切, 凋零得太快, “太匆匆”了!词人赋予“林花”丰富的情感内涵, “林花”的凋零, 寄托着亡国的悲痛, 人与自然相感相生, 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 以水喻愁者比比皆是, “水”的意象无处不在, 李煜的词, 也出现了许多“水”的意象。如《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经历了亡国之痛, 身处异国他乡, 饱受凌辱, 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 因此, 内心的愁思如一江春水长流不断, 绵绵不绝;词人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发内心的哀愁, “水”的意象非常贴切传神, 将词人的愁苦表达得淋漓尽致。由于水流滔滔不绝, 难以把握, 因此, 李煜还以“水”喻愁, 慨叹韶光难再, 命运无常。如《浪淘沙》中的“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乌夜啼》中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从“天上”到“人间”, 从帝王到俘虏, 这种生活的巨变, 带来了巨大的差别[11]。词人感觉到, 命运就像那滔滔的水流, 难于把握, 过去美好的岁月就像那流水落花, 一去不复返, 给我们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愁情与悲慨。李煜通过“水”的意象, 寄托内心的情感, 这一意象, 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还拓展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李煜的词, 可谓魅力无限, 意境优美, 意象独具一格, 只有领悟了李煜词的意象, 才能够深刻感悟其词深层次的内涵。李煜的词, 来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醇厚浓郁, 平易自然, 特别是李煜后期的词作, 用情真挚, 语言明快, 意象深远。不仅开拓了词的意境, 而且扩大了词的题材, 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后人几乎难以企及, 李煜的词, 成就了他“千古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