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课本上有一篇《维生素c的故事》。昨天老师要求小朋友们预习。
课文主要讲了,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带领船队在大西洋探险时,遇到了叫海上凶神的怪病,有十几个船员病倒了,哥伦布不得不把他们留在荒岛上,当船胜利返航时,哥伦布准备带着这些船员的尸体回家,结果惊奇的发现这些船员还活着,哥伦布猜测,是荒岛上的野果子起了作用,回去以后,哥伦布把这个奇迹说给了医生们听,后来经过研究,人们终于发现了维生素c。
在学习接触这篇课文之前,女儿曾经听过高晓松的《晓松奇谈》,当中有关于哥伦布的故事。在高晓松的口中,哥伦布是一个冒险家、一个利己主义者、一个造成了美洲大陆上的土著大范围死亡的侵略者、一个奴隶贩子……
很显然,这造成了她的困惑。而得益于这种困惑,她开始思考,并提出了七个好问题。
问题一,把生病的船员放到荒岛上等死,太残忍了,为什么不能带着他们?
问题二,为什么不能放到有人烟的岛上?
问题三,哥伦布如果是个不在乎船员死活的坏人,为什么噙着泪水?
问题四,为什么生病的船员自己要求到荒岛上等死?
问题五,为什么几个月后,被抛弃在荒岛上的船员,看到哥伦布的船来接他们的尸体,还那么高兴?
问题六,如果他们真的死了,哥伦布把他们的尸体带回了家,他们的家人会不会不让哥伦布,跟他闹?
问题七,为什么书上写的哥伦布和说的不一样?
七个问题不是一下子提出来的,而是在我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他通过自己的思考,进一步地提出了新的问题,逐步地推进。
前面五个问题还是围绕着课文提出的,我让她分别把自己带入哥伦布和船员的角色,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所面临的问题。
于是她站在哥伦布的角度,体验了哥伦布的矛盾心情。情况大概如下:
有十几个船员,得了不知道是否传染人的病,得了这种病必死无疑;没有得病的上百个船员,内心是恐慌的;前方的不远处有一处荒岛,没有人烟,而有人烟的岛,不知在何方。
哥伦布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害不害怕被传染?
肯定是害怕的。还有那些健康的船员,他们也是害怕的。
这时候生病的船员害不害怕?
当然是害怕的,他们已经看到了死亡的影子,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死了,他们知道自己是肯定要死的,这个时候可以选择的,只有死在船上,还是死在岛上。
如果他们死在船上,健康的船员出于对疾病的恐惧,很有可能会把他们抛尸海里,虽然可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但这个时候,自己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他们选择死在岛上,他们可以死得安然,而健康的船员,也可以松一口气,不用面对良心的谴责,而且,一定会信守承诺,把他们的尸体带回家。
到荒岛上等死,是生病的船员必然的选择。
那么,哥伦布的眼泪,是假的吗?也不是。人是感情动物,面对这样的生离死别,还有对自己也可能得这个病的恐惧,眼泪是很自然的。
病愈了的船员,大难不死,看到有船来接他们回家了,他们不应该高兴吗?高兴啊!虽然被人放弃是很难过的事情,不过,他们还好好的活着,这已经是特别让人高兴的事情了,现在还可以回家,太高兴了!
这样想象一下,顿时觉得书上的每个人,都特别的立体,特别的生动。
家人会不会闹的问题,明显和现在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提出的。
这事情如果搁现在的中国,那家里人肯定得闹啊。人在医院没救过来还闹呢,这么个大活人,生病了,你就把他们放到荒岛上等死,家里人不闹才怪呢!
现在的孩子都知道闹事的事情了。
船员的家属会不会闹、敢不敢闹我不知道,但是很显然,哥伦布是不怕他们闹的。
连败血症都没能阻挡他探索海洋的脚步,区区的闹事更不可能。
至于不一样的哥伦布,还记得复仇者联盟吗?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他们是英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他们是最大的破坏者,到处拆房子,摧毁建筑。而他们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有朋友喜欢你,但也并不能阻止有一些朋友不喜欢你。喜欢你的人觉得你是可爱的,值得信任;不喜欢的人觉得你讨厌,不值得信任。
你要做的,是那些你觉得对的事情。
加油,我的小姑娘,当你开始独立思考,你或许会有困惑,这是因为你缺乏对社会对人性的了解,而这种了解,就是慢慢成熟的过程。
感谢语文张老师,她在要求孩子预习的时候,总是鼓励孩子们找问题。这七个好问题,打开了孩子独立思考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