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课札记

#第一次采访#

-我自作聪明地穿了一身很时髦的衣服出门,牛仔夹克,宽松衬衣罩在长裙外面打个结,一双“时尚单品”小白鞋,然后发现了两件事;第一,在这10分钟看不到一个人的大农村,除了自己根本没有人在乎我时尚不时尚;第二,那双火遍全世界的小白鞋,是双新鞋,磨得我脚踝都出血,最后只好疼得我瘸着回来了。

-我几乎是我们记者小组的一个异类。采访对象很愉快地问我们,“你们都打哪儿来啊?”,A:“科罗拉多”,B:“密西西比”,我:“……中国”;又问,“你们都是学什么的啊?”,A:“社会学”,B:“新闻和写作”,我:“……金融数学”,在一群久经沙场的文科生中间,我当真独树一帜。

-我们区过半都只有州最低工资。大概是8.25美元一小时(50元左右)。同作为一个拿州最低工资的人(因为我们是兼职的学生),我觉得这个收入根本不足以维持生活。所以我们这个城市慢慢成了一个半退休的城市。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原来那种想不干就不干反正走过条街又可以找到工作的好时候再也没有了。

#第一次去市政厅听常规议会#

-其实语速太快了我听不太懂,有些惶恐。

-出发之前,我感慨这课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下课以后付出的时间(第一次采访在城市里徒步走了3小时,听议会听了3个多小时,更不用提写新闻的时间)特别多。男票说,估计有一天你真当了记者就是这样,不常在家,哪有新闻哪里就有你。

-会议开始前有一个对于国家的宣誓,我看见前座的越南妹子紧张地回头看了一眼我,在大家的目光里我们俩呆若木鸡地站着。刚坐下,大家又站起来感谢主,对主宣誓,我和越南妹子再次对视了一眼,感觉到了自己和这个地方的陌生。

-经济衰退和资金不够是世界性的主题。

-从市政厅出来我决定去买杯咖啡,咖啡店里正music night,听完了一首歌走到门口,一个正在吸烟的嬉皮士跟我说,“晚安”,我也说,“晚安”,觉得小镇的夜晚好温柔。

#Workshop式的课#

写了两三篇文章才发现,workshop式的意思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一招一式的基本功,是不会教的。

就是一本武功秘籍,看你能懂多少了。

#纪实新闻式微#

央视主持/记者离职潮……

囧司徒和“新闻编辑室”联合制造“假新闻”……

传统媒体式微……

永远不缺这样的标题;新媒体一定得是碎片化的吗?传统新闻,纪录片会变成古董吗?就算这一切都是真的,我却还是很想“博傻”。

#波普艺术#

曾有幸看过安迪霍尔的原作,巨大的幕布上,是梦露一张又一张一模一样的脸。从鲜艳的色彩渐渐蜕变成为黑白,再被磨为模糊。

波普艺术,pop-art,“流行的”。个人被抹去,特征被加强,通过变幻,通过夸张个人被遗忘,被记住的,是那个巨大的,浓墨重彩的符号。

因而艺术家们只是点破了,浓缩地告诉你:你所生活着的,存在着的,赖以为生的,这个“美妙生活”。

#什么最重要#

小测有一道题,新闻六问是什么,

——“What, When, Who, Where, Why, How”

“哪一个最重要?”

我想起陈虻问柴静,“新闻里你最关心什么?”,柴静的答案是“人”。而对于新闻六问,我的回答是,

“‘Why’最重要。发生了什么固然重要,但读者之所以还需要我们,是因为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我需要知道这件事?为什么……”

而驱使我去知道为什么的,是好奇。

#新闻无关#

很快就要毕业季了,虽然打定主意读研,但还是申请了几家公司的工作,几乎都是银行。

然而几年前的声音犹如在耳,“我不要去银行,我不想做只要求对而不要求个性的工作,还每天都穿得人模狗样的”。

然而变得比谁都快。

#Local Life#

我喜欢Local胜过喜欢Global,喜欢细节的白描胜过宏达的叙事。把每一个生活过的地方当做家乡,才能明白Local的深厚。

如湖南,江东多才俊,古来如此。长沙城不缺人才也不缺战功,现在也是如此。没有什么大师,却不乏有着情志的小文人。以一种接地气的清高,生活在这。使得长沙,颇为像一个江湖。

拿着相机,笔记本,走在盖屯的街上,才明白这里实实在在生活着的,是人。任何宏大的天,相关着的,都是背后生活在这里的人。

好奇,想知道故事,想要讲故事。是我关于local life的激情。作为湖南人,我想了解故土的一草一木;作为盖屯的果壳,我想知道在它的土地上,人们怎样生活;

看他们怎样休息,怎样娱乐;怎样相爱,怎样分离;怎样或者,又是如何死去。

#京都梦#

想要和一辆单车,开心地,生活在京都。

#可爱的台妹#

去镇上采访,遇到一个可爱的台妹。然后我就勾搭小太妹去喝咖啡了。小台妹口音很嗲,有着双眼皮和深深的卧蚕,笑起来太好看啦。

她刚来这里不久,已经在台湾读了一年大学了,现在重新申请,正在读语言。

真的好妙哦。

#为你画像#

采访一个艺术家,他要给镇上三百多人画像。

他说古时候只有达官贵人会有人为他们画像,画像是权利与财富的象征。但是他要给大家画,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和安迪霍尔相似又相悖的是,安迪霍尔是要通过近乎荒诞的放大和抽象人作为商品和符号的一面来讽刺娱乐至死的一种可笑;而他是试图正面投入每一个人一份关注,和时间。

画像会像柴火一样堆在一起,表达的是这个城市相系又独立的关系,是为平等。

有一幅是吹小号的白胡子老头,眼里是他从音乐里得到的快乐。还有一幅是一个八岁的小男孩抱着他刚出生的弟弟,眼神里有好奇,惊喜,还有爱。

#哲学教授的文字画像#

一头卷卷的黑发因为抓挠而变得蓬松又凌乱,但眼神却并存着犀利与童真。大出一号的衬衫松松垮垮的挂在他身上,从第二颗打开的领口可以看到因为年老而暴出的青筋。袖口没有扣上,垂下来,就像是舞者的水袖。

哲学系学霸Anya同学视他为偶像。大概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真理和冰淇淋。

教授非常喜欢镇里的一家咖啡馆。他说如果你在早上6点到9点去那里找他,那么他会请你喝一杯咖啡。但如果是下午,你得请他喝一杯咖啡。

#和警察蜀黍的奇幻之旅#

//先讲好笑的。去公园巡逻,发现森林里有辆车(夜晚是不许停车的),蜀黍下去检查。我出于某种猜测就留在了车里,远远看着警察蜀黍小心翼翼的举着手电筒靠近,询问,过几分钟便回来了。

“和我猜的一样”,蜀黍说。

“你猜的什么?”,我问。

“他们(俩)什么也没穿……”,蜀黍说。

我(努力地)抑制住内心的“哈哈哈哈蜀黍你猜的和我一样”,什么也没说。

“今年遇到第三次了”,蜀黍说。

蜀黍你辛苦了。

//然而蜀黍居然是学金融的。我问他为什么当警察,他说要是学个犯罪学一旦失业别的都干不了了,学金融当警察,失业了还可以干别的。

我竟无法反驳。

//老师说如果有人问你你是谁,你就说你是实习的。然而试问,谁家警察招我这么弱鸡的实习!我这样中国的片警都不够好吗!我这个样子别说罪犯了,广场舞大妈我都奈何不了好吗!

果然后来送犯人去警句。警察和犯人看我的表情都很奇怪。

#理解被采访者#

虽然说这话简直是陈词滥调,然而好像没几个人明白。因而记者总是被人说成是冷漠,势利等等。记者应该是站在旁观者角度的人,可是这个旁观,是一种“无立足境,是方干净”的旁观,不是一个“我是上帝”的旁观。

这也是大家为什么会不喜欢鲸书,她的描述并没有问题,可是她早就预设了立场,然而无论是对于弱者,还是对于“可笑之人”,哪怕是穷凶极恶的犯人,这个立场都不是预设好了的。

#停止摇摆#

忘掉梦想,天赋,这些模糊的词。做出一个目前看来能够有的最理智的决定。无论它功利与否。人总是必须在缺乏信息的条件下做出选择,这需要毛线;可是不作出决定,冒险的就是可能会有的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闻写作课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