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财,首先要有比例意识!

家庭理财,首先要有比例意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家庭理财 ,首先要有比例意识

2018-02-28 李建军(友邦保险业务经理)

立场与比例

家庭理财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家家有一本难理的帐”,理财观除了跟人们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息息相关之外,还会涉及人们的消费观、生活观、工作观。

所谓“观”,就是对事物的看法。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改变一个人的“观念”。

就理财工具而言,银行存款及理财产品、保险、股票、基金、房产、其他高风险类投资等不同的工具,一百人就有一百个观点。各大媒体充斥着对这些理财工具的预估、分析甚至争论,不同的财经专家、理财专家,站在不同的立场,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与认知,各种五花八门、光怪陆离、自相矛盾的观点都有,即使都是大咖、专家……得出的结论也可能截然不同。

其中典型的观点有:

房价今年还会升,房价今年会跌;股市今年会升,股市今年会跌;保险没有用,保险产品收益太低;基金不划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太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还靠谱;这年头现金为王;经济形势今年会很好;经济形势今年会很差等。

谁对谁错,如果你根据以上某个观点而做出单一的理财决定,理财失误将是大概率事件。

真正做了资产配置的人:

股市升,很好,股市跌,也好;

房价升,很好,房价跌,也好;

银行升息,很好,银行降息,也好;

买了保险,出了事,有得赔,没出事,更好。

这绝不是什么自我心理平衡,而是科学合理资产配置后的必然结果,也是财富保值增值后的自然心态。

风险对冲、风险分散、风险转移的资产配置法,既不会太进取,只追求收益最大化,也不会太保守,而导致收益最小化,而是收益平均化。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如果在理财工具的选择上立场不清,最好的方法是在配置比例上做文章。

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美国经济学家马考维茨(Markowitz)1952年首次提出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并进行了系统、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任何合法的理财工具或值得投资的商品,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包括房产、黄金、外汇、定期存款、债券、基金、股票、保险、短期理财产品、P2P、PE、艺术品、红木家私、红酒、古董古玩等等,一定是各有利弊,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

而鸡蛋什么时候放?放在哪几个篮子里?各自放多少?其安全性、流通性、增值性分别如何?都值得考量。

这几年上证指数一直在三千多点左右震荡,很多人都蠢蠢欲动,会继续攀升还是下跌呢?究竟要不要入市?要不要追加投资股票?要不要逃离股市?人总是追涨杀跌的,股票上涨,开户和追加投资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这就是人性。股票下跌呢,则反之。但是,这符合“低吸高抛”的炒股原理吗?

从股评专家及经济学家预测的记录来看,所谓预测大都以算命式的语言出现,捉摸不定,圆滑有余。不信,你可以翻阅任何一本财经杂志或期刊过往专家们对股市的预测,然后拿出之后真实的成绩单对比,几乎“找不着北”。连对房价趋势的预测,也是如此。

如果你也真诚地承认看不清趋势,同样,最好的方法是在理财工具的配置比例上做文章。



家庭理财,首先要有比例意识!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家庭理财 让生活更美好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行走着。幸福,就是按比例生活。这个比例,就是“平衡”。比例不仅指财富,也指时间,甚至指感情。

合理的家庭理财规划,首先要解决一个资产配置的比例问题。

人生不要等,我们不知道何时离开这个世界,活一天,就享受一天。把规划的事情规划好,该花的钱要花,该存的钱要存,该投资的钱要投资。最好的理财规划是任何时候离开这个世界,都不会后悔。这与其说是理财规划,不如说是人生规划。

可口可乐公司执行总裁布莱恩-迪森曾经在一所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讲到:“想象生活是一场双手不停地向空中抛掷5个玻璃球的游戏。5个球分别名为: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心灵,你努力不让任何一个球落地。”而家庭的财务健康,是不让任何一个球落地的基础保障,一旦家庭财务出现危机,所有的玻璃球都会破碎。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所谓“理财”,其实就是打理好自己的收入与财产,实现人生各阶段的目标和梦想。理财的最高境界是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是指通过理财获得的现金流收入持续稳定,且远大于个人/家庭年总支出。说的简单一点:你躺在家里不动都能产生收入(被动收入),而且该收入远远足够支付你的总开支时,你就财务自由了!被动收入包括很多方面:存款利息、股票基金的收益、股权收益、保险的年金和分红、版税、房产租金收入等等。

完整的家庭理财,包括八大规划: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税收筹划、投资规划、退休养老规划、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家庭理财规划秉承六大原则:整体规划,提早规划,现金保障优先,风险管理优于追求收益,消费、投资与投入相匹配,家庭类型与理财策略相匹配。

说得接地气一点,就是您每年的税后收入是按照什么比例来进行分配的?消费、储蓄、投资、保障各占多少比例?其中每一部分中选择的理财工具比例又各占多少?

理财的关键

以两个总收入完全一样的工薪家庭为例,善于理财与不善于理财,假以时日,会导致两个家庭总资产相差数倍。比如身边的实例,十年前两个家庭都平均年收入30万,善于理财的家庭资产目前已突破1000万,而不善于理财的家庭资产目前只有200万。而往后的时间越长,差别会越大。

你的家庭财务是健康的吗?例如,最常见的不健康的理财做法是一个家庭资产的百分之八十都集中在股票,或百分八十以上都集中在房产,或者百分八十以上都集中放在银行,或者不欠银行一分钱、毫无负债,这些做法都很冒进,“月光一族”当然也属于冒进的一种。

理财组合比例比理财工具更为重要,理财纪律比理财技巧更为重要。理财工具、理财技巧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理财组合比例、理财纪律是观念、意志力、原则、眼光和格局层面的问题。

结合我的实战经验,我给出一些书本上比较流行的理财理论中的比例数字,再加上我的个人调整建议,供大家参考:


家庭理财,首先要有比例意识!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资产配置中的理财工具比例

01

从每月净收入角度分配的4321法则(标准普尔版本)

家庭每个月的总收入,扣除每月的房贷、车贷以及生活所有必要开销之后,按照以下比例来分配:

要花的钱,用于短期消费,占家庭净收入的10%。大都以活期存款或这宝那宝(货币基金)的形式存在;

保命的钱,用于风险转移,占家庭净收入的20%。这个账户主要是由意外伤害保险、住院保险、重疾保险和人寿保险等构成;

生钱的钱,重在获得高收益,占家庭净收入的30%。 这个账户主要由股票、基金、房产、企业投资、股权、投连保险、或者其他风险投资等构成;

保本的钱,重在安全、稳定和长期性,占家庭净收入的40%。这个账户以定期存款、债券、信托、养老分红险、子女教育分红险、万能保险等形式构成。

02

从每月总收入分配角度的4321法则:

家庭总收入的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投资。房贷车贷,其余可以作为各类投资,含房产,股票基金,非保障类的保险(分红保险,万能保险,投连保险),以及各类风险投资等等。

家庭总收入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衣食住行,孩子教育,休闲旅游,赡养老人,夫妻继续教育等等。

家庭总收入的20%用于银行存款,货币基金(宝宝类)以备应急之需,要包含3-6个月的生活费。

家庭总收入的10%用于保险。主要是由意外伤害保险、住院保险、重疾保险、人寿保险等构成。

03

80股票投资法则

股票等权益类金融资产占家庭可投资资产的合理比重等于80减去你的年龄,除以100。

比如,30岁时股票等产品可占家庭可投资资产的50%,就是说在30岁时可以50%的资产投资股票,其风险在这个年龄段是可以接受的,而在50岁时则投资股票占30%为宜。年纪越大,股市里的钱的比例要逐步减少,老心脏,受不了大起大落啊。

假设年龄40岁,拥有500万可投资总资产的人,股票资产不要超过200万。

我个人认为以上这个股票比例,显然过高。如果是我来修正,我觉得把以上公式,再乘以60%比较合理。股票等权益类金融资产占家庭可投资资产的合理比重等于80减去你的年龄,除以100,再乘以60%。假设年龄40岁,拥有500万可投资总资产的人,股票资产不要超过120万。假设年龄60岁,拥有500万可投资总资产的人,股票资产不要超过60万。

04

家庭保险双10法则

家庭保险设定的寿险额度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保费支出的适当比例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理财规划中关于保险的双十原则,是通行的国际惯例,已经写在国家级理财规划师的教科书中了,即拿十分之一的年税后收入,购买年税后收入十倍的寿险保额。

按照这个比例,年收入50万的家庭,应该拿出5万的保费,买500万的寿险保额。

这个比例在现实中操作起来几乎不可能,主要原因预算年收入的10%几乎无法购买10倍家庭收入的终生寿险保额,除非购买短期的定期寿险。

多年实践经验告诉我,结合客户对保险的重视程度、对风险的心理承受程度、不同投被保人的年龄,拿出年收入的15%左右,购买年收入5倍的寿险保额,更有可操作性。关于如何确定保额与保费,建议阅读《购买保险的五个原则》(点击蓝色字体即可阅读)。

按照这个比例,年收入50万的家庭,应该拿出7.5万左右的保费,配置250万的寿险保额。

读者不妨马上用这两个比例,来自测一下自家的保险预算和寿险保额,是否合理。

05

房贷31法则

每月房贷负担金额不要超过家庭月收入的三分之一,银行在发放住房借款时考虑家庭负担也是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这样,每个月还贷才会轻松,不会影响生活质量。例如家庭月收入3万,房贷就不要超过一万。

  疏通客户的观念,让客户接受“比例意识”是第一步,客户认识到理财应该有比例意识,等于放弃固化、极端的某些立场,在理财方面从而变得更加灵活。

其次才谈得上与客户探讨“比例是否合理”。具体的比例要结合每个客户个性化的理财偏好、对风险的心理接受能力、年龄、理财经验等因素而决定,不是靠一套软件或一个公式就可搞定。需要一对一的财务需求分析后,才能提交量身定做的理财方案,这也是我们保险营销员(理财规划师)存在的价值所在。


家庭理财,首先要有比例意识!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理财,首先要有比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