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定律一一人性优劣一一晕轮效应

不要像看“日晕”一样看世界

为什么我们会“爱屋及乌”

中国有句古话叫“爱屋及乌”,意思是如果爱一个人,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会喜爱。要知道,依我国传统文化,乌鸦是“不祥之鸟”,那么,为什么还会有“爱屋及乌”的现象呢?

其实,这就是晕轮效应的典型表现。无论在人际交往,还是认识事物时,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或其他事物做出全面的结论。这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的结果。在晕轮效应影响下,一个人或事物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圈被扩大,其缺点或优点也就隐退到光圈的背后,被别人视而不见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博达列夫实验,亦证明同样的道理。

苏联学者博达列夫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课堂上,他向两批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告诉第一批学生这是一名罪犯,因杀人而入狱;告诉另一批学生这是一个物理学家,曾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然后,他要求学生根据其形象描述其可能具有的性格。结果,第一批学生的评价都是贬义的,而第二批几乎全是赞美的。

再有,中国民间有句俗语:“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是为爱慕之情所迷惑,觉得所爱女子无处不美。黄庭坚的诗“草茅多奇士,蓬荜有秀色。西施逐人眼,称心最难得”,便是由这句话而来的。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双方看来也是无所谓的。这也是晕轮效应的表现。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效应是由知觉者的情感引起的、对他人的一种主观倾向。由于我们在知觉他人时有一种情感效应,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就容易出现偏差。这一偏差表现为当某人或某物被我们赋予了一个肯定的、令我们喜欢的特征之后,那么这个人就可能被我们赋予许多其他好的特征。反之,如果某人或某物存在某些不良的特征,那么,我们就会认为他其他的一切都是坏的。后者被称为“坏光环效应”,也被形象地叫做“扫帚星效应”。正所谓“一好百好,一恶百恶”,在生活中,“晕轮效应”与“扫帚星效应”经常发生,这些都是人类一种奇妙的内心反应。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定律一一人性优劣一一晕轮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