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总论之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要扮演好人际关系角色,就要具备一定的责任感和人格魅力,要注意形象、善于沟通。管理者要扮演好信息角色,就要思维敏锐,要善于捕捉信息、表达能力要强。管理者要扮演好决策角色,就要善于放权,要有远见,能够自我控制,临危不乱,当然也要善于沟通。

一、人际角色

    明茨伯格所确定的第一类角色是人际角色。人际角色直接产生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扮演人际角色。管理者所扮演的3种人际角色:

二、信息角色

    明茨伯格所确定的第二类管理者角色是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信息角色中包括:

三、决策角色

    管理者也起着决策者的作用。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如果信息不用于组织的决策,这种信息就丧失其应有的价值。管理者负责做出组织的决策,使工作小组按照既定的路线行事,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小组计划的实施。决策角色包括:

案例导入:李莉扮演的角色

 

李莉是某市有名的女强人,典型的职业女性,担任某宾馆的总经理已经10年了,在此期间。该宾馆为商务和旅游旅行者提供高质量的旅馆服务,现拥有150名员工,4个部门,每年上缴国家利税2000多万元。

李莉信奉“业精于勤”这4个字。

这一日,她早上5:00起床,穿衣,洗脸,化妆,吃饭。5:30上路,16分钟后到达办公室。坐下后开始浏览报纸,当天的日程已经安排好了:6:00准时召开高层领导班子碰头会;上午视察第三分部;下午写一篇10分钟的演讲稿,以便在明天的旅游业会议上致辞。

5:58,原定高层领导班子碰头会的时间到了。会议的议题是由运营副总经理汇报全面质量管理计划的进展情况;讨论年度资金预算情况;解决第二分部春节期间由于供热系统出现问题而引起的顾客投诉;讨论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如何做广告来提高宾馆的收入。李莉对会议的内容和结果基本满意,因为大家发言踊跃,对备选的解决方案准备得都很充分。会议用了1小时20分钟。

7:30,早操、早歌时间。“一日之计在于晨”,李莉认为这是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早操锻炼身体、早歌凝聚人心。10年来,她基本上就是利用这个时间和这种形式激励员工,使每位员工一天都有好心情和奋斗力。她也以身作则,带领大家不断向前进步。

7:50,李莉坐上了前往第三分部的汽车。虽然总部有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帮助她根据各分部的入住率、客户投诉次数和其他服务质量指标来评估业绩,并能够在出现问题时做出快速的反应,但她仍然坚持每月一次的实地考察。她说:“走动管理至少有3个好处,一是可以直接获得计算机不能提供的、更可靠的信息,有时这些信息非常重要;二是可以激励员工,振奋人心;三是可以拉近与顾客的距离,能更加准确地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样的服务。”

8:40,到达目的地。她走访了每位员工及一些顾客,与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都记录在笔记本上,以备改进。后来又察看了分部的每处地方,如餐厅、游艺厅等。

11:30,视察结束,吃完简单的工作午餐后,于13:00回到办公室。铺开稿纸,准备写演讲稿。

13:30,秘书进来告诉她说某装饰公司的胡经理来了。李莉想公司是胡经理的老客户,以前胡经理对公司非常优惠,装修质量也不错,但最近装饰材料价格上涨,公司若按以前的报价,胡经理肯定不会承揽即将进行的总部翻新工程。翻新工程不大不小,领导班子决定预算在30万元,假如胡经理不同意这个价格,公司将在全市公开招标,她知道毕竟他们也不想失去老客户。

15:00,送走胡经理后,李莉的注意力又回到了演讲稿上。

16:00,演讲稿完成。

李莉喜欢像今天这样紧张而有序的日子,她觉得这样才过得充实、有意义。每当总结一天的情况,进而看到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时,李莉浑身的疲惫就会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全身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请问:李莉在这一天中都扮演了什么角色?

案例解析:

 

案例中的李莉在一天的活动中通过扮演以下角色来履行管理职能。
5:46 ,到达办公室后开始浏览报纸 —— 监督者角色。
6:00 ,召开高层领导班子碰头会 —— 传播者角色。
7:30 ,参加公司的早操、早歌 —— 领导者角色。
7:50 ,坐上前往第三分部的汽车,进行实地考察,获取信息、激励员工、拉近与顾客的距离 —— 监督者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13:00 ,准备演讲稿 —— 发言人角色。
13:30 ,接见某装饰公司的胡经理 —— 代表人、谈判者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一、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较不重要。在现实工作中,由于高层领导并不要求精湛的技术技能,所以在具体工作中要虚心向基层的员工请教,如若不然往往出现严重的后果。

二、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有时也称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人际技能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管理者必须能够理解个人和小组、与个人和小组共事,以及同个人和小组处理好关系,以便树立团队精神。管理者作为小组中的一员,其工作能力取决于人际技能。

三、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做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

 

案例导入:小郭的成长

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小郭,大学毕业就到某机电公司工作。公司给他安排的工作是液压装配车间主任助理,负责车间的质检和监督工作。由于对液压装配所知甚少,在管理上也没有实际经验,所以他感到几乎每天都手忙脚乱。可是他非常认真好学,一方面,他仔细参阅部门所订的工作手册,并努力向书本、向工人师傅们学习有关的技术知识;另一方面,车间主任也对他主动指点,使他逐渐摆脱困境,胜任了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已有能力独担液压装配的车间主任工作。可是,当时公司并没有提升他为车间主任,而是在他工作刚满八个月的时候直接提拔为装备部经理,负责包括液压装配在内的四个装配车间的领导工作。

他当车间主任助理,主要关心的是每天的作业管理,技术性很强:而当装配部经理时,他发现自己不能只关心当天的装配工作状况,他还得做出此后数周乃至数月的规划,还要完成许多报告和参加许多会议,还必须协调处理四个装配车间之间的关系。他没有多少时间去从事他过去喜欢的技术工作。当上装配部经理后不久,他就发现原有的装配工作手册已基本过时了,因为公司又安装了许多新的设备,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于是,他又花了大量时间去修订工作手册,使之符合实际。在往后的工作中,他发现,仅仅靠个人的力量不够,因为车间的工艺设备经常更新,于是,他开始把一些工作交给助手去做,教他们如何去完成,这样,他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规划工作和帮助他的下属把工作做得更好,以花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会议、批准报告和完成自己向上级的工作报告。

两年后,公司决定任命小郭为总裁助理,这是一个高级的职务。他知道,职位的提升,意味着对自己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禁担忧起来,自己的未来究竟会如何?

请问:小郭职务的变化对其管理技能的要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总裁助理对小郭的哪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案例解析:小郭在担任液压装配车间主任助理时技术技能对他最为重要,人际技能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车间主任帮助小郭学习技术,使之迅速胜任了工作。担任装配部经理时对技术技能的重要程度减弱,而人际技能(需要进行协调工作,培训助手等)和概念技能(需要制订计划,修订工作手册)变得更加重要了。小郭要担任总裁助理,就需要小郭有更加宽广的视野,要了解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情况,要能够协助总裁做出正确的决策,还要具备更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所以,对概念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而技术技能的重要性却降低了。

 

管理的二重性

一、管理的自然属性

    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协作活动需要管理,且与具体的生产方式和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管理的自然属性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协作要求,任何社会化大生产都存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便有效地配置组织拥有的有限资源,确保在资源的约束下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的上述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

二、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管理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条件下进行的,受相应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体现管理者的意志。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主流价值观差异较大,管理也各自具有自身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组织目标、社会责任、组织价值观、领导作风、激励方式、管理观念和组织文化等方面。

三、管理的科学性管理学既具有科学性特征又具有艺术性特征。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管理是一门科学,因为管理是由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构成的知识体系,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管理的科学性强调管理是具有特定规律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学是一种艺术,因为管理知识的运用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和灵活性,管理实践具有创造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人是世间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群体,行为各异,目标不同,性格各有特点。

案例导入:红包风波

20世纪80年代,我国某个国有企业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为了打破“吃大锅饭”的现象,单位领导在发年终奖时,采用发红包的形式。红包是员工从财务处领取的一笔奖金,它是根据一年中员工的出勤情况和工作业绩来发放的。单位在发放红包时要求员工相互不得打听对方的奖金。这种方法在国外很盛行。但事与愿违,单位采用这种模糊的奖金方式却引来员工的议论纷纷,并表示对这种红包制度非常不满。

请问:为什么在国外盛行的红包制度在该企业行不通?请用管理的性质来分析这一现象。

案例解析

这个案例说明了管理的二重性,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管理方法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关系下管理的方式应该有所不同。在国外私有制企业中生产资料归企业所有者,发红包体现的是老板与雇员的关系。在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生产资料归国家代表的全体人民所有,员工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因此,由领导发红包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还没有被国有企业员工所接受。
这个案例同时也说明了管理学的艺术性,即进行管理要根据客观情况、实事求是、因时因地,根据不同的环境灵活地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而不能照搬照抄,盲目地模仿国外企业的管理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