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图片发自App


        第一次读《第二性》这本书是一个朋友推荐,有认真在看,开始看不太懂。关于哲学类和纯理论类看的也是模棱两可。看过后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打击…越发觉得要多读书,扩充知识面。

          每个人观看一本书都有不同的感受,个人认为这本书虽然有点像在写“女权主义”但同时这里写到女性如何遭受压迫…的内容相对多很多。可能读的不透彻,理解上还有偏颇。

《第二性》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家、女权运动的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二十世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人物之一,她的论著《第二性》(波伏娃著,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使人们尤其是妇女们开始真正认识到妇女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处境,被称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还被《时代》周刊评为上个世纪改变人类思想和生活的10本书之一。自1949年出版以来,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第二性》中,波伏娃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女性问题,围绕着女人是什么,女人如何沦为第二性以及女性怎样走向解放等基本命题,提出了诸多突破性的观点。全书可分为两卷:《事实与神话》和《当代女性》。第一卷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剖析了女性问题,内容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生物学和古代神话,主要讨论的是女性群体,是全书的理论框架。第二卷则沿着从童年到老年这条生命发展的轨迹,以各年龄阶段、各种处境中的女性为对象,广泛探讨了她们的生理、心理以及处境的变化,重点关注的是女性的个体发展史。并得出结论说,妇女要得到解放,就必须正视她们同男性的自然差异,同男人建立手足关系。在这本书中,波伏娃通过个人的体验和对其他妇女的观察对妇女社会地位问题进行了历史的哲学的思考,从处境(主要指传统习俗、法律规范等) 出发揭示造成对女性歧视的社会文化根源,批判父权制文化,并鲜明提出——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在“教育和习俗的现状中”逐渐形成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波伏娃在此书中并不是要否定女性的存在,而是主张废除要废除这种根据男性利益和需求被塑造出来的女性。她认为女性应该象男性那样思考、行动,象男性一样实现超越。这种思考和行动,不是因为其行动方式是男性的,而是因为它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人所应该采取的方式。

      《第二性》既有艰深的学术理论,又有生动形象的平实语言,内容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运用了妇女传记、社会和历史资料等大量第一手材料,体现了波伏娃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观察思辩能力。这部堪称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科全书不仅确立了波娃在当代女权主义历史上奠基人的地位,而且为世界妇女运动树立了一块丰碑。

      《第二性》曾被众多网友推荐为“女人不可不读的三十本书之一”。尽管一般读者试图完全理解 该书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该书就会像微波,一样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精神分子的结构慢慢地也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现出来了。人不可不读书,尤其不可不读人类思想的精华,读完《第二性》,你将会因它的滋养而变得更加聪慧。

        导言中,波伏瓦说明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往往是数量上的不等或一次历史事件使一种范畴绝对主宰了另一种范畴,如犹太人或黑人。但地球上女人和男人一样多,在历史可追溯的年代,女人就一直从属于男人。波伏瓦从存在主义的视角提出,为什么一个性别会作为唯一的本质以超越性确立自己为主体,同时女人确定为非本质、推至内在性、成为他者,而他者为什么不质疑男人的主宰地位而是屈从?波伏瓦还强调,参照的概念不是幸福,因为幸福包含的真正价值涵义不清,她选择自由这个词,想澄清的主要问题是“一个人在女性的条件下怎样才能自我实现?什么状况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她能超越这些状况吗?

经典语录:

        一种没有雄心也没有激情的金光闪闪的平庸,漫无目的,无限地周而复始的日子,缓缓地滑向死亡,不寻思原因的生活。原封不动地保存和重复世界,看来既不可取,也不可能。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又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每一种事物都在诱使她走容易走的道路;她不是被要求奋发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听说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达极乐的天堂。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男人早就懂得,想要快活,就要靠自己。

        而女人,上天赐予她们的美好礼物其实早就标好了价格。

          一种徒有其表却无抱负和热情的平庸,一种周而复始重复着的漫无目的的日子,一种渐渐走向死亡却不问及其目的的生命——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幸福”。

          有些女人把自己当成花束、大鸟笼;另外一些女人成为博物馆,还有些女人变成难解的符号。

            压在婚姻之上的诅咒是,两个人往往在他们的软弱中,而不是在他们的力量中结合,每个人都要求对方,而不是在给予中获得快乐。梦想通过孩子达到充实、温暖、自己不善于创造的价值,这是更加令人失望的骗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