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子就一定能发光吗?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叫《伤仲永》的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真的替那个叫“仲永”的小朋友感到惋惜。原本能够发出耀眼光芒的金子就这么被埋在土里‘翻不了身’了。

而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却又是那么幸运。1847年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就抓住大人的衣角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所以然来。

8岁半那年,他被送进了附近的一所小学。学校的课程设置呆板,老师讲课枯燥无味。缺乏趣味的课程无法提起爱迪生的兴趣。巨大的好奇心以及微弱的听力很快便将他推入了困境。他常常会在课堂上提出各种常人难以想到的问题,结果令老师张口结舌,无以应答。对此,爱迪生的老师恩格尔先生刻薄地评价他是个低能儿。

冰冷的话语深深刺伤了爱迪生稚嫩的心灵。没过多久,母亲就被请到了学校,她被告知爱迪生将是一位不再受学校欢迎的学生。心酸的母亲领着孩子走出了校门,她绝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个低能儿。

要强的母亲担当起了培养孩子的重任。“我不强制他,我要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乐”,这样的心态给了孩子长足的发展空间,也给了孩子感受成功的全过程的机会,为爱迪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这个学校是妈妈和孩子两个人的学校,母亲教她学习算术、英语、文学、理科、社会等等......什么都在一起学。但母亲从不拘泥于教科书,而是关注身边发生的事。爱迪生发明的东西都非常实用,想来跟母亲的教导不无关系。

就像老话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爱迪生纵使再天生神力,如果他的母亲和学校的老师一样的认知,说不定又是一出外国版的“伤仲永”了。

郎朗被誉为“天才钢琴家”。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郎朗的父亲是沈阳空军文工团的专业二胡演奏员。就像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他的爸爸常常在深更半夜带着挺着大肚子的妻子,去抢占沈阳空军司令部大院里那条被称为“音乐走廊”的宿舍。

郎朗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在这栋宿舍里,几乎家家户户的孩子都练琴,要不就练唱歌,是个充满了艺术气息的大楼。在那里,每天就跟比赛似的,听谁家的琴声比别人早了,哪家的孩子进步快了。”

从郎朗学琴的那天起,爸爸就设计、安排了时间表,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爸爸还把整个客厅都腾出来,供郎朗练琴。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郎朗渐渐养成了每天必弹钢琴的好习惯。每天清晨,只要郎朗的琴声一响,邻居就知道该起床上班了,不然就要迟到了。

在郎朗9岁的时候,爸爸让郎朗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琴,于是辞职给单位领导写了一封辞职信,大意是:“我必须去北京培育我的儿子!”

到了北京后,郎朗跟着爸爸住在丰台区白纸坊的一间筒子楼里,妈妈却一个人留在沈阳工作,用她一个人的工资来支撑着这个家。为了郎朗,妈妈每月只花掉100元的生活费,却把剩下钱全寄到北京。

不久,郎朗得到一个去德国参加音乐家比赛的机会,可是,在北京5年,3个人的生活就靠郎朗的妈妈一个人来支撑,这是多么艰难啊!郎朗参加国际比赛,费用需要自付,必须拿出5万块钱来,爸爸瞒着郎朗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块钱,陪郎朗来到了德国。结果,在这里,郎朗获得了第一名。

在郎朗获得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第一名以后,爸爸让郎朗从中央音乐学院退学,报考美国的克蒂斯音乐学院。郎朗又一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美国这所著名的音乐学院。

在那里,郎朗一面学习各种课程,一面进入当地高中上文化课。除钢琴技艺日渐成熟之外,郎朗也从这里迈出了职业钢琴家的第一步,陆续获得了与克里夫兰交响乐、巴尔的摩交响乐团等大型乐团的合作机会,钢琴水平又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和娃爸争论孩子教育的时候,他甩我一句“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事实上,是金子一定能发光吗?还真不是必然的,否则就不会有“伤仲永”这个故事了。

《闯关东》中朱开山淘金,选有矿带的地方,挖含有金矿的土,然后把土拿到河边慢慢用水滤除大的沙粒,留下的就会有金的小颗粒。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多原因,需要自身的内在条件,外在的引导跟支持也必不可缺。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金子就一定能发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