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越来越像奢侈品,家长请量力而行

昨天晚上家里来了一个选房亲戚,一进门就开始叨叨他几个孙子的学习成绩。大孙子这次凭小提琴的特长考进了长沙长郡中学高中。现在暑假去意大利搞表演了。考前去广州番禺培训课两个月,一节课的培训费就快2000,算上培训费,伙食费,住宾馆的费用花了快20万。孙女下个学期读四年级,学了七门特长,奥数英语钢琴主持人等等。小孙子这次小学升初中,浏阳一中特长班差两分,新文学校初试都没有过。我说读义务教育就好了,干嘛非得花那钱去读新文学校这种贵族学校?我听他们说新文学校读初中都要七千块一个学期,公立学校交点午餐费就好了。然后我那亲戚说,新文学校是一万多一个学期。然后我爸接话,这读书不就跟买东西一样的,肯定钱多些教学质量也好些。最后我选择了闭嘴,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了思维方式。以前老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现在终于知道有些人早就到罗马了,而且还是罗马市中心,不是城乡结合部那种。

去年一篇《月薪三万,不够孩子过个暑假》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虽然总是说着:“有钱富养,没钱穷养”,但是真的当给孩子花钱的时候,哪怕是肉疼也那么舍得。尽管一直有文章告诉父母,要富养自己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可身为父母的人,还是宁可把钱砸在孩子身上。

最近印象最深的《向往的生活》,王迅看着吕思清和大华都能拉小提琴,他的眼睛里流露出羡慕,甚至还有一些泪水。他回忆起,当年拿18块钱工资的老妈,发了41块给他买了一把小提琴,但是拉过几次以后,没兴趣就放弃了。很多孩子以为学特长靠的是天分,但是大华却说出了大实话,他学了好几年都没什么兴趣,都是他妈妈逼着去的。后来获奖以后才慢慢有了兴趣,然后就一直坚持了下来。如果当年王迅的妈妈也逼他继续学下去,没准他也能拉一手好的小提琴。可是这世界只有结果和后果,没有如果。

读了不少的育儿文章,发现特长教育对孩子大概也有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孩子真的有天分,自己能坚持下去的,但这类孩子真的是少数。另外一种则是父母逼着来学,压迫着坚持的。我儿子学跆拳道和书法,这两个都是我逼着他去学的。跆拳道可以提高孩子的体质,挺喜欢他们每次反复背诵的那句话:“以礼始,以礼终”。学书法则是希望他能静下心去做一些事。毕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希望他有一份坚持。暑假还报了游泳和吉他,学了十天左右的游泳,已经能简单的游出几步远。当他想着自己能够掌握游泳这门技能的时候,他老是催我带他去游泳馆。吉他才上课一节课,还是希望他能学门乐器,来舒缓以后生活的压力。

有一些家长主张放养,其实也没有错。但我始终认为,与其让孩子坐在家里吹着空调看着电视,还不如让他去学点特长。正如知乎上那个经典的问答:“读书有用吗?”回答:“你还能记得你吃过的每一顿食物吗?肯定不记得了。但是曾经的它们一定变成了现在你身体里的每一滴血液和每一块骨骼。”那些有用和无用原本就是相对的,自己认为正确的就应该坚持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越来越像奢侈品,家长请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