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解忧杂货铺

书中自有解忧杂货铺_第1张图片
自制

(一)

一个人待在家已经很久了,渐渐忘记了说话,偶尔跟顽皮的小狗“汪汪”两声。

Kindle上又看完一本书,在去搜寻时发现看的不过是销售排行榜的前几十,很多是热门的影视作品。娱乐尚可,读完还能让人回味的作品却少。此时感到更加孤独了,不,是无聊了。

王国维说过“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我孤独了。”啊,你配吗?”

于是来到了市里最大的图书馆,偌大的图书馆已经密密麻麻坐满了人,但却静谧祥和,除了偶尔有书页翻动的声音。书架上的书本整整齐齐的排列着,恰如一位位智者微笑着静坐在那,等着人们与他们促膝长谈。

图书馆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有紧张备考的学生,有黄发碧眼的外国人,还有满头华发的老人...坐在靠近门边一位老爷爷,戴着一顶陈旧的灰帽,鼻梁上的老花眼镜滑至鼻尖,炯炯有神的盯着桌上铺开的几叠大页报纸,左手颤巍巍的指着报纸上其中的一行字,右手用力抄写在笔记本上。

看到这一幕,鼻头有点酸,喉咙像被一块石头堵住。如今的我们在智能屏幕上能够及时了解一切想要了解的新闻信息,传统媒体运营模式一点点被新媒体吞噬,纷纷向新媒体靠拢,各大传统的新闻媒体也转战微博微信客户端。而报纸也似乎真像奄奄一息的老人,迟暮。

当教授专家们在高喊“纸媒消亡论”时,却不知在世界的某几个角落有人因为纸媒而快乐。他们不会因爆炸信息而眼花缭乱,不会因利益驱使下的排行展示而任其左右,只会在那片心灵净土上尽情开垦。

“哗啦啦”老爷爷又翻开另一页报纸,左手颤巍巍的指着其中一行字,右手用力抄写在笔记本上,嘴角微微带笑。

(二)

借了几本书,随手拿起一本散文集看起来,名字叫《春风吹过90后》,是一群出色的九零后作家的合集,看了很多位作家简介,同是九零后却被他们甩下了好大一截,好多都已经是主编,著名作家,讲师了。

不过特有趣的是在这本书里面夹了三张借书凭证。第一张是在2014年5月借的,距今快要3年了,时间太久,凭证上打印的字已经变得模模糊糊了。不知是借书人还是后来人,用黑色的笔把同时借的其它书目重新描出来了。


书中自有解忧杂货铺_第2张图片
第一张书单凭证



书中自有解忧杂货铺_第3张图片
第二张,重新描了一下

下面是三张凭证借的书目:

1, 2014-5-14  共三本

《魔法蛋糕店》

《春风吹过90后》

《那年的梦想》

2,   2014-8-9  共四本

《人生是一种承受》

《春风吹过90后》

《遗爱》

《爱·一直都在》

3, 2016-11-17 共七本

《风水与建筑》

《春风吹过90后》

《猿猴的把戏》

《和陌生人说话》

《谢谢你折磨我》

《寻找仓央嘉措》

《风水三千年》

看着这三张书单凭证不禁暗暗猜想他们大概是什么样的人,无疑三位都还比较年轻,学生模样,或者初出茅庐。第一位想法还比较梦幻,追求梦想;第二位可能已经初触世事,但心中依然充满爱以及对爱的向往;第三位应该是个男生,学建筑的。“风水大师”“宅男”,“闷骚”哈哈...

透过几张凭证去猜想对方是怎样一个人,这倒是让我想起了最近才读完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终于有些理解杂货铺老爷爷在读别人寄来的信的那种感觉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乃至不同的时空却因为某个承载体而进行对话,那是怎样无上的美妙。

《解忧杂货铺》是读过东野圭吾小说中,感觉最幸福最感动的了。书中最后才点明杂货铺老爷爷和孤儿院老奶奶的感情,用上面第二张凭证里一本书名来解释这个最恰当不过——《爱·一直都在》。

世界太喧嚣,人们太烦躁。路边的野花奋力绽放也吸引不了路人片刻驻足,黑猫受惊发出的声响也侵不进人们的思扰,幸福更是像晨曦露珠般弥足珍贵,在太阳升起消失前,只需记住曾经幸福的模样便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中自有解忧杂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