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苹果》看光腚总局如何剪掉文化男根

十年前的《苹果》,我今天才看到完整版,还是来自国外的DVD,公映版改了50多处,剪掉了20多分钟,砍掉了一个充当暗线的配角,片名也换了,冲突的镜头没了,就连城中村地面污水的镜头也没有了……剩下的不是平淡无奇,就是索然无味。不难想象李玉拿到改版时想哭的感觉。

一、从美说起

2000多年前,古罗马美学家朗吉努斯说过“真实即为美”。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女人的美在于红润健康,而不是白皙瘦弱,人们将脸色苍白作为对女人是否美丽的审查标准,其实是病态的,集体陷入了美学的猥琐主义。

人们对美的定位是有时代烙印的。楚王好细腰,赵飞燕能站在宣帝手上,杨贵妃引领了唐代的肥胖美以及深V低胸的时尚,当然了,如果你在解放后的三十年里穿成唐代那样,早就被以流氓罪处决了,人们崇尚了朴素美,穿上军装才是真正的美。到了现代,人们喜欢的是前凸后翘、胸大无脑、肤白貌美、童颜巨乳……

大众喜欢的不一定就是美的。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就像恺撒所说,人们只相信他们愿意看到的的所谓的事实。玛莲娜的美惊艳了整个西西里小镇,人们觉得这种美让他们窒息,于是,污言秽语,蜚短流长缠上了玛莲娜,最终,人们容不下她,一场对美的围剿落在了她的身上,恐惧,屈辱,无助,她无力挣扎,离开了。人们喜欢的不是美丽的玛莲娜,而是归来后眼角有皱纹、身体臃肿、泯然众人的玛莲娜。一句早安,人们便忘记了曾经对她的残暴。

真实的才是最美的。

二、谁给你的勇气?

北京作为各种符号,承载了很多意义。高速发现的经济、快节奏的生活、空气中漂浮的荷尔蒙以及人们心里的路在何方。在这钢筋水泥堆砌起来的森林里,迷失自己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但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这样的现实,所以电影名字被改成了《苹果》。

我想起了韩寒的《独唱团》,封面上一个人裸着,用手挡着裆部,无法出版,原因是审查没通过,说这幅图片具有映射意义。这种想象力确实是惊人的。

因为要举办奥运会,所以城中村的地面污水画面也被剪掉了,这种掩耳盗铃的逻辑也是牵强。难道说剪掉了这个镜头,北京的城中村能够焕然一新?这逻辑要是能成立,那么我们还干什么活呢?全国人民一起休假就行了,统计局编几个gdp的数据一公布不就完了吗?恐怕我们真要跑步提前进入共产主义呢?

虽然,我们真实的经济增长速度属于国家机密,统计局也确实在忙着拼凑数据,但是我们并没有停止生产,相反,大多数的人还是在加班加点,为了社会主义奉献心血呢。因为我们知道,数据是骗人的,吃饱肚子保住小命才是王道,这就是我们的现实呀,勇气也好,压力也罢,只有认清现实,直面现实,才能寻求救赎之道。

光腚总局在干什么呢?蒙蔽双眼?掩耳盗铃?粉饰太平?出卖良心?这跟网络水军删帖这种下三滥的活儿有什么两样呢?审查文化作品是有技术含量和社会意义的,不是简单的剪辑就能完事。靠光腚姥爷们承担文化传播审查的工作,真是一件荒谬的事情。干惯了下三滥的活儿,真要是去审查文化,那文化可不得遭殃吗?

你的勇气在哪里?

三、娱乐至死?

网易数读统计了2002年以来的1.6万部电影,发现低于6分的烂片如日中天,一路狂飙,从2002年的占比5%飙升到2017年的占比30%,说明我们的电影质量越来越粗制滥造了。反映社会现实的片子基本上过不了审查,无法公映,文艺作品就失去了创作的来源和动力。谁还会去坚持、坚守呢?

相反,烂片基本无障碍,人们没有选择,只能看烂片,烂片赚的盆满钵满,依然是,越来越多的烂片充斥市场。郭敬明这种垃圾制造者都能搞一个小时代系列,光腚总局你都能忍受?

当然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是,光腚总局的审美标准能够代表14亿中国人?毫无疑问,不可能。对电影最起码的尊重和认知都还没有,如何有能力去评价和衡量一部电影的价值?

单纯的奉行政治正确,社会和谐的准则,容不下一丝批判的声音,真实理性只会越来越稀缺,搞怪逗笑却是横行霸道。

真的要娱乐至死吗?

其实,电影应该有使命感。能够让人反思的电影更是难能可贵,他激发人们去面对,去思考,去改变,这于这样的导演,这样的影片,我们应该尊重他。

十年前,《苹果》被剪的面目全非,十年后,我们还是只能在一些非主流的渠道,才能看到。从未改变。

再剪下去,恐怕文化的男根就要被光腚总局给剪掉了。

我坚信,总有一天,你会遭报应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苹果》看光腚总局如何剪掉文化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