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综合研究所李智慧:日本金融科技是制度先行而非技术先行
深圳市金融科技协会 今天
3月23日,第十届中国(深圳)金融科技发展论坛在深举行。本文为野村综合研究所专家李智慧在主论坛的演讲内容。
野村综合研究所专家李智慧
今天我从日本政府金融科技相关战略和政策、日本金融科技领域的主要动向、 日本金融机构的创新案例这三个部分为大家分享日本金融科技领域最新的动向。
日本金融科技相关战略和政策
2014年日本政府制定的国家战略,叫做日本再兴战略。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普及无现金支付,提高支付的结算便利性。也就是说,他们起步相对中美来讲是比较晚了。之后看到中国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如火如荼的发展,日本政府也是比较焦虑的。
2016年他们制定的称为走向第4次工业革命的再兴战略里面,就将FinTech提升至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促进金融科技生态圈的形成。主要提出了以下三大主要举措:
一是开放银行(Open API) ,推动金融科技企业和银行的合作的同时关注银行系统的信息安全;
二是企业间银行交易信息的大数据化(金融EDI),以提升中小企业的生产性和资金效率;
三是在消费者隐私保护和数据标准化的前提下推广无现金支付。
与此同时,为了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地,他们着手修订银行法。这是日本和中国很大的区别,也就是他们是监管先行,是先制定规则,然后才进行有序的发展。
2017年日本经济产业省(相当于中国的商业部),发布了「FinTech Vision」,提出了三个政策目标:第一个是无现金支付比例;第二个是供应链资金循环速度(SCCC),这个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领域;第三个是企业后台业务的上云率。三个指标中两个聚焦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就是说,日本的金融科技聚焦实体经济,旨在通过发展金融科技提升整个国家的生产力。
2017年日本政府制订的战略,提出了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课题的解决并存,以人为中心的社会(Society5.0)。其中有关金融科技的政策目标中,提到2020年为止,全面普及金融EDI,形成企业跨界信息共享以及利用EDI信息进行融资和税务等服务的愿景。此外,也制定了无现金支付和Open API相关的具体目标。
具体日本是怎么落实他们的战略呢?首先,去年生效了日本的银行法修订版,因为日本的情况跟中国很不一样,日本是银行占有绝对的强势地位,他们的金融科技企业是弱小的,所以政府来要求金融机构有开放API的义务。在开放API同时他们非常关注三点:一是建立保护用户权益的有效机制,也就是说,如果出现问题,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之间如何界定各自的损害赔偿相关的职责分担,这个要事先明确好;二是信息安全管理职责义务;三是确保用户财产安全。
在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前提下的开放银行,具体的看一下他们的做法。在法律制定之前金融科技企业和银行之间是直连的,也就是用户必须提供银行的密码和个人信息给金融科技企业,才能让金融科技企业为他们提供相关服务。但是法律修订以后,首先金融科技企业必须要登记,符合资质。其次,用户不需要将个人信息提供给金融科技企业,而是直接跟银行进行相关认证。银行通过API认证系统授权金融科技企业,让其为用户提供金融科技服务。以这种形式在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前提下进行他们开放银行。
目前日本各家银行对开放银行Open API方针都纷纷表态,基本上大型银行和地方银行他们都是支持开放银行的方针。虽然他们也觉得通过开放API会让金融科技企业蚕食他们现有的客户,但是在这个政府的大方针推动下,他们还是采取了开放的姿态。
与此同时,行业协会也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这是日本全国银行协会和日本金融信息系统中心(FISC)共同制定的行业标准情况。他们是从业务和技术角度上去细化各项政策所必须的相关标准和制度,像我们公司也派驻技术人员常驻FISC。2016年他们就开始举办Open API的研讨会,包括银行和电子支付代理商品德国信息安全原则、保护用户原则、接口报文规范标准等的讨论。
他们还制定了API连接自查表清单,非常详细,有9个类别、44个项目。这个清单日文版在网上是可以找到的。从这点上来讲,我觉得日本这点是做得比较好的,他们做得非常规范,不是说出现问题我们事后去监管,事后去做用户的投诉机制,而是在尽量不损害用户利益前提下先把规则制定好,当然这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导致他们速度比较慢,不容易创新。
2018年日本金融科技领域的变化
首先最大的变化就是日本的无现金化出现了非常火爆的层面,就是各家企业纷纷进入了移动支付的场景。其中有一个背景原因是,他们也看到中国发展的成功,发觉无现金化是金融科技发展非常重要的入口,包括各大金融集团、地方性银行、电信运营商、IT公司都纷纷进入无现金支付领域。但同时他们已经有现有的铁道集团、流通集团发行的电子货币,已经是有了非常方便的无现金支付手段,形成非常激烈的竞争格局。
举个例子,日本的四大银行之一的Risona银行,他也是日本首家要自己做支付的银行,日本情况跟中国有点不一样,日本的支付要么委托给卡公司,要么自己成立一个子公司,他们本身是不直接做To C的支付业务,但是日本这个最大的银行他们在2018年首次开始为分销和服务行业直接提供他们的加盟店服务,还提供他们终端,这是他们一个很大的变化。当然这个能不能成功我觉得还是个未知数,因为他们的客户接点实在是太少了。
还有一家大银行瑞穗银行,他是结合虚拟货币J-Coin,相对其他银行来讲他是多跨出了那么一小步,他们与日本邮储银行和60家金融机构合作开发了以日元稳定虚拟货币为基础的服务设施, 3月1号发布,目前还没有很大的反响。他这整个构思是可以通过接口与区域货币以及外国支付平台,这里面有提到支付宝,就是他们可以通过接口与各种各样的支付平台相连接,已经形成一个无现金支付的生态圈。这个银行非常有危机感,他就想走到前端,想以自己的银行平台来整合各种各样的支付手段。而且他们还设想用虚拟货币来进行生态圈的构筑,这一点我觉得是比较创新的事情。
与此同时,各路互联网企业也加紧开拓金融科技领域。上面这里列举了几家是日本比较大型的互联网企业,首先最大的社交软件LINE,还有C2C的Mercari,当然从来没有缺席的是软银集团。雅虎和软银开发了一个新型的支付手段,这个支付工具PayPay一下子投入100亿日元搞了一个活动,这一点震撼了日本的业界,非常多的用户纷纷加入这个支付手段,这100亿日元10天内就瓜分完毕,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这是日本社交软件的LINE的金融版图,月活用户据说已经达到7100万人,不仅仅是支付领域,证券领域他们跟日本最大券商成立了LINE证券,和日本大型银行成立了LINE银行,还和保险公司成立了LINE保险公司,所以各个牌照领域他们都涉及了。拥有大量用户的非金融企业进入金融科技领域,对传统金融机构造成了压力。
日本金融机构的创新案例-
开放和重塑
日本金融机构如何应对各方的竞争呢?我们先看一下日本金融机构所处的大的环境,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利率差是零点零几,甚至是负利率。与此同时,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大型银行国内用户数对比。大家可以看到,他们的用户数都大大超过了银行,从这点来讲,他们一旦做起金融对银行来讲是非常大的冲击。这种情况下有一家日本新兴金融机构,基本上是基于互联网为基础的SBI控股公司,这家公司却取得非常好的业绩,它的销售额和净收入都是处在非常良好的成长状况。
接下来我以SBI集团案例来做个简单的解说。
SBI集团以提供金融产品及相关服务的“金融服务业务”,和投资于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等的“资产管理业务”为业务核心。旗下拥有如SBI证券,住信SBI网络银行,SBI保险等日本著名网络金融服务公司。
我们看一下它旗下的证券业务和互联网银行业务。SBI虽然是互联网券商,但是用户急剧增长,已经接近最大的传统券商野村。SBI网络银行的存款余额也居其他互联网银行的首位。2015年住信SBI就宣布要公开银行的API,2016年3月份率先和日本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Money Forward合作,共同推出面向个人的金融服务。接下来他们和云会计服务(聚焦于中小企业的后台系统平台)等各种金融科技企业纷纷合作,不仅是面向个人的金融服务,他们也积极推动对中小企业的融资。
具体的看一下他们和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案例。他们跟一家叫Finbee的企业合作,这家企业是做自动储蓄APP的服务,也就是用户可以设定一个规则,可以将零头存入目标的储蓄账户。比如,运动,一天走多少步就可以存多少日元到这个储蓄账户,以此把储蓄账户逐渐的扩大,然后再通过这个储蓄账户进行投资、资产应用,以这种形式逐渐的把银行服务嵌入顾客的生活场景。这是比较有意思的,因为对于银行来讲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是他们非常需要的。SBI通过跟这些企业的合作,比较成功的开拓了多样的金融场景。
他们在开放API过程中也是比较激进的,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个叫做PAY ID,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提供的是更新系的API,也就是可以从银行的账户中实时进行扣款,进行这样的处理。右边是他们汇款的APP,这是他们跟区块链企业Ripple公司合作,提供24小时365天的全天候服务。
SBI从2016年开始,从各个角度布局数字资产,生态系统已经接近完整。
我今天的演讲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我们回顾一下,从日本的特点来讲,他们走得比中国慢,但是他们是制度先行,而不是技术先行。也就是他们的制度,各方面法制、法规相对完善以后来进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所以相对来讲发展速度比中国要慢。但是有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所以他们现在是加快速度,包括无现金化,以及尝试监管沙盒。前年我们还帮东京都政府做了区块链沙盒的项目,也吸引了包括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欧美企业入驻,他们在逐渐加快速度。在金融科技领域也希望今后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共同发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