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973经

1.973经纲要

旃陀外道到问道阿难:

为什么出家? 阿难说为了断除贪嗔痴故。    ——→ 为什么要断除贪嗔痴? 因为执着贪嗔痴有过患,断除贪嗔痴有利益。——→断除贪嗔痴的方法?八正道。

2.师父的开示和修行启示

①开示:出家乃大丈夫事,非王侯将相所能为。发心出家是不容易的,因为要扯断一切恩爱名利。

②弘法表面上是利他 ,实质是在自利。a.自利:在弘法的过程中,对法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打下坚实的法义基础。b.利他: 让众生了解佛法,协助更多众生离苦得乐。

③修行启示:a.弘法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身心去体证,一定要有独一静处,专精思维的时间。 b.要了解和观察自己,找到自己的突破口,正视自己的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

3.贪嗔痴的过患

①染着贪欲映障心故,或自害、或复害他、或复倶害,现法得罪,后世得罪,彼心常怀忧苦受觉。

②有贪嗔痴就有轮回,轮回才是真正的可怕。

4.断除贪嗔痴的利益

断贪欲已,不次自害,又不害他,亦不俱害,又复不现法得罪、后世得罪、现法后世得罪,心法常怀喜乐受觉。嗔恚、愚痴,亦复如是。 于现法中,常离炽然,不待时节,有得余现法缘自觉知见。有如是功德利益故,说断贪欲、嗔恚、愚痴。

思考:

①面对问题如何处理?

面对问题时 ,我们要学会多面思维,就如旃陀外道一样 ,会从原因、过患、利益及解决方法等多个维度去思考和权衡,最后做出决定。

②阿难VS罗陀

a.外道对阿难和罗陀的态度    b.阿难和罗陀的应对    c.不同的结果

当那些外道来向阿难和罗陀问道的时候, 阿 难与罗陀得到的是不同态度的对待。虽有他们解说佛法师的方法不同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遇到的外道的根性和修行层次不同而造成的,因缘不同故结果相异。此时阿难与罗陀都做到了随顺因缘,罗陀不会因为外道的呵骂而生恼,反而是起了正思维去反省自己,求问佛陀。阿难也不会因为欣喜旃陀外道的聪慧而着急去揣测下一个问题,提前解答,一切都随顺他们的因缘。

5.出家乃大丈夫事

① 出家乃大丈夫事,非王侯将相所能为。

② 出家现在没有因缘 ,也要先存这份心, 今后因缘一成熟,就可以及时把握。

③ 出家是以修行为主要工作,以熄灭贪嗔痴为主要事务,以戒定慧来庄严其身。 出家能够放下世间的尘劳,能够专心的熏修佛法。

6.皈依

皈依是对欲海无涯的回头,是对烦恼苦迫的厌离,是回归到清净的三宝中,舍去种种的邪见,舍去种种的欲望。

【师】以自觉悟的佛陀为师——→【药】以无常无我的缘起法为药——→【善知识】已迈向清净解脱的僧为善知识

7.三皈和三宝

①三皈:皈依世尊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四不坏净是迈向解脱的必然规范。

② 三宝:三宝为宇宙人生最究竟之以依归。

三宝有:别相三宝,住持三宝,自性三宝,一体三宝。

③理解:三宝是【苦海的慈航】【荒漠中的甘泉】 【黑夜中的灯塔】 【火宅内的雨露】

课后思考和体会:

出家为什么是大丈夫所为?

看到这个思考题目,我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要出家? 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师父一再告诉我们出家是为了解脱, 为了了生死 ,为了灭轮回大苦,这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那么我们要出什么家呀?通过973金的内容学习就了然了, 出家就是要出贪嗔痴之家, 要舍一切难舍, 割难一切难割,扯断一切恩爱名利。

这个就真的很厉害了 ,我们凡人除了自己的肉身,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恩爱名利了。它如同蛛丝一样将我们层层包裹,丝丝连心,所要扯断它们就如同挖肉万剜心,这种痛苦实在是很难忍受,所以要扯断谈何容易啊!这是需要极大的决心、勇气和智慧的,非大丈夫,谁能做的到?这是其一。 其二 ,师傅父还提到出家非王侯将相所能为, 而王侯将相大概是历史或小说中最具大丈夫气概的一群人了,驰骋疆场,指点江山,气吞山河,然而他们为什么他们不能为呢?我觉得,虽然举事之初,大家都是打着解救黎明苍生的旗号,但其实最后都是为了自己,最后的目的都是功利的 ,最终都落入了贪嗔痴三毒之中。他们可能有战死疆场的匹夫之勇,有重整河山的伟大决心,然而却没有丢下贪嗔痴的大觉悟和大智慧,没有帮助大众脱离苦海的菩提心,与真正的出家人比起来,他们就不是大丈夫的,所以不可能为。

真正的皈依

在学佛法之前,我对皈依的概念就是上山拜了师傅,然后守了戒律,就算是佛门弟子了。现在看来这果然就如师父说的一样,这是流于形式了,因为根本没有懂皈依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通过师父在973经中的开示,才真正理解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皈依。皈依不是简单的三皈五戒,而是要清楚真正的皈依是对烦恼苦迫的厌离 ,是对贪嗔痴的断除,是对涅盘寂静的期待,这才是皈依的真正目标。

在这里要学一学起正思维,问一个,知道了什么是皈依的目标,那要怎么样行事才能做到真正的皈依呢?

师父随后就很形象地给我们指出了方法,以自觉悟的佛陀为师,以无常、无我的缘起法为药,以迈向清净解脱的僧为善知识,以五戒十善为行为准则,一切依四不坏净来落实,那么正法就会住于心间,不需要担心只是形式主义了。

祝大人、兮姐,诸位师兄安好!

危健  2017.12.1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阿含经》973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