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站-《零基础读懂经济学》

“没有发财梦,唯想活明白”

《零基础读懂经济学》—— 罗凯 著

为什么会读此书?

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受到挫折,作为一个外行,刷新闻频频看到国家发布各种经济调控措施、大V们发表各种形势预测,小白也不想当吃瓜看客,想要知其所以然。

阅读小感

作者的文字很精炼,不啰嗦,但却意外地没有晦涩难懂,也不枯燥,无论是名词解释还是现象描述,都以简短的文字解释得很清晰。
每一篇的结构基本都是从名词解释开始,以简单例子帮助理解,可能会穿插一两个小故事,最后从读者个人利益的角度,运用该篇知识,帮读者“算计”下最划算的做法。每一篇都是津津有味地读着,戛然而止的感觉,意犹未尽……当然,再说下去,可能就深入了,作者对科普的深度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有所得却又留有继续探索的余地。

有所得——分享几篇解开我多年谜题的内容和思考

(以下内容为我个人理解,仅代表个人思考结果,涉及价值观不同,请多包容。)

1. 比较优势

经济学的“比较优势”与日常理解的有所不同,其原理是自己与自己比,比的是成本(可以是时间、精力、金钱等等),作者最后给了一个总结很受用,第一次看到这样有道理的可以作为花钱代办事情、请保姆等的理由:

“学会‘购买别人的时间’,而把自己的时间用在自己更有优势的地方,这样的合作才能创造更多价值”

但是,我想延伸下作者的这个观点,在花钱购买别人时间后,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可忽略——省下来的时间是否创造了价值? 如果仅仅是躺着玩手机,那么还是自己起来亲力亲为吧。这里引入一个困扰我的问题:
我在国企工作,不是很忙,基本是朝九晚五,每每和同学讨论起来,大家都说羡慕,虽然工资不见得比他们高,但是性价比却是很高。但下班回家之后,群里同学都说在加班,我就紧张,晚五真的好吗?我回家之后创造价值了吗?可是此时同学们都在给公司创造价值,也在提升着自己的价值,而我呢? 11点之前也不可能入睡,虽然一直有定学习的目标,但不得不承认,自己在家学习的效率如蜗牛。我在另一篇文章提过,我适用于“需求推动生产力”,在没有外界明确需求时,很彷徨,效率低(学霸们可能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一直纠结是否要换一份忙一点的工作,哪怕工资持平(能有一点上涨当然最好),就当是用晚五之后的时间换取自身的能力、价值提升,好像也没亏什么。

2. 隐性成本、边际成本、沉没成本

理解了这几个名词后,觉得自己会“算计”了,“隐性成本”警示我们注意看不见的浪费;“边际成本”指导如何实现利润最大;“沉没成本”提示要多向前看机会,而不是向后算损失。

3. 供给侧改革

这个词在公司文件中经常看到,貌似从文字可以理解,但又总是不透,看完作者的描述,理解了文件中的“供给侧改革”喊的不是口号,而是方法,贴合我司的业务,总结一句:不要光问客户要什么,而是要做好拿到客户面前,告诉他,“这是你的益达”。 这好像也跟产品经理的一些知识串上了,很多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再三强调,不要将客户需求和产品需求混淆,客户可能不知道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4. 按劳分配

这么一个人尽皆知的词,我为什么还要拿出来说?因为作者给的标题甚得我心:

按劳分配——涨资靠功劳,不靠苦劳

在如今“996”横行的职场,出现了各种比加班,领导以部门加班为豪的现象,部分国企也没有逃过此命运。不排除有些企业确实因为任务重,加班频繁,但也了解到,确实不少企业加班是在耗时间,特别是有些强制加班的企业,导致员工没有完成工作的积极性,反正都是要耗在公司的,工作就慢慢做吧。这让我想到小时候,我为什么会自觉快速完成各项作业——作业写完,爸妈就会带我出去玩,我有盼头!不同的是,很多同学被困在家里,要求从早到晚学习,于是,就出现了躲在房间边写边抠手的现象。最终,可能也没有比我都写一本作业。我们的功劳一样,苦劳可就不等了。
由此,大家会不会产生一个职场困惑:
向领导邀功时,卖惨强调自己工作花了很长时间,废寝忘食,到底好不好?
不说,担心领导看不到自己努力;但是说得太惨,就不怕领导怀疑自己的能力吗?以后还会敢委以重任吗?
我个人是不喜欢拿时间邀功的,更愿意将自己尽心尽力完成的工作拿出来给领导看,其他由领导自己想吧。

5.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带你重新认识公平与平均,看完这篇的最后一段,我第一反应是百度了下“共产主义与基尼系数”,怀疑存在矛盾。果然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其中,还找到一些有意思的观点和现象,但这个问题应该很深奥,只是做了了解,无法点评。仅分享一个看到的可能可以解释矛盾的观点——“共产主义不是乌托邦”。

6. 博傻理论

一句话,不要做“接盘侠”。

7. 印花税

看税改的趋势像是希望引导广大群众都了解税务知识。
印花税很有趣,像是政府提供了一项收费保险服务,人们在自己的契约上盖上政府的公章后,就有了安全感,而政府从此获得的税收可以用来调控经济。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阅读,阅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