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货的世界里
怎么能少了熊孩子
拿到啥东西
都喜欢往嘴里放一放
舔一舔、咬一咬
干啥啥不行
吃啥啥不剩
不用怀疑,就是亲生的!
▽
做爸妈的
玩的就是心跳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们
会把什么东西往嘴里塞…
最近在深圳
就有一位妈妈被家里俩“神兽”
吓到魂都飞了
4岁哥哥给弟弟喂“糖”
吃了一半才知道是蟑螂药!
家有一个“神兽”,都让宝爸宝妈累个够呛,如果有两个年龄相仿的…
呵呵,分分钟惊过看恐怖片!
6月26日,张女士的2个娃在客厅一起看动画片,她在厨房洗碗。
突然,4岁的哥哥把一颗“糖”塞到2岁弟弟的嘴里。
谁也不知道,这其实是蟑螂药!
▲蟑螂药,网络图
等张女士洗完碗,走出来时,弟弟已经吃了一半了。只见他脸色潮红、烦躁不安。
吓得三魂不见七魄的张女士,马上带孩子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
医生了解情况后,立刻给孩子催吐。
所幸的是,因为弟弟吃下的蟑螂药量并不多,且在1个小时内就采取了急救措施,所以最后并无大碍,平安回家了。
被这种“小糖丸”欺骗的娃,还有很多!比如说——
吃了爷爷的降压药
1岁多的他昏迷不醒
1岁多的奇奇(化名)刚刚学会走路,走得还有点踉踉跄跄,平时在家白天都由爷爷奶奶照顾。
那天,爷爷奶奶打个盹儿的功夫,就看到奇奇躺在地上,一开始以为他只是睡着了,后来发现怎么叫都叫不醒,才意识到:
不好,娃昏迷了!
这可把老人急坏了,通知了奇奇父母后,马上拨打了120。
刚到急诊科那会儿,奇奇已经意识模糊,血压一直处于比较低的状态。
“一岁多的宝宝怎么会突然血压骤降?”
正当医生疑惑时,爷爷突然反应过来——
奇奇可能偷吃了自己放在茶几上的降压药!
他回家一查,果然,药少了5、6片。
还好抢救及时,奇奇的小命救了回来。处理好血压后,孩子被转到了儿科进一步观察。
同样是1岁多的娃!吃了高锰酸钾
舌头紫黑,满嘴“血红”!
“我家孩子不小心吃了高锰酸钾片,快救救他……”
5月30日下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传来一声呼救。
只见一位家长神情慌张地抱着个1岁多的孩子,怀里的娃不停哭闹,一张开嘴,舌头全是紫黑色……
▲患儿误服高锰酸钾
孩子这是吃了啥?
高锰酸钾!
家长拿出手里的小药瓶,边哭边解释。
原来,当天下午她在家收拾东西时,突然看见在屋里玩得好好的孩子,手里拿着个标记“高锰酸钾”的药瓶,嘴里红呼呼的,半片药已经下肚。
要知道,口服高锰酸钾的剂量和浓度有多少,中毒就有多深。
▲高锰酸钾药片
浓度在5%以上,就有强腐蚀作用,人一旦误食,嘴巴、舌头、咽喉部和食道很可能会水肿,导致说话、吞咽、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来不及等多一刻,医生马上给孩子监护生命体征。
同时,用棉签蘸着维C清理他的口腔。虽然孩子只吃了半片高锰酸钾,但也要洗胃,为了保护胃肠粘膜,还加了一些牛奶。
最后,孩子总算有惊无险地挺过来。
但这阴影,可在家长心里永远无法抹去。
84消毒水、避孕药、电蚊香液…
1-3岁娃最“多嘴”!爸妈别心太大
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最近接诊了不少因为吃了乱七八糟的东西,而送来急救的孩子,
他们年龄在1岁-3岁之间。
吃的东西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84消毒液、泡泡水、避孕药、电热蚊香液、清洁剂……
一般来说,毒性不大、量不多,同时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与治疗,大部分不会有大碍。
但如果延误时间过长、毒性稍强的,分分钟危及生命。
因此,家里有娃的,一定要注意,别让孩子太“多嘴”!
怎么让孩子不“踩坑”?
① 家里的药一定要放好
家里的化学溶剂和药都要拧紧瓶盖、包装好,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
尤其是服药后一定不要随手放在桌柜上。
② 不要在孩子面前吃药
孩子3岁以前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又有着非常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大人在孩子面前吃药,他们很可能会学着一样吃。
等孩子大一点,家长可以试着做一些药物科普。
③ 不要说“药是糖”这样的话
万一下次孩子真把药当糖吃了呢!
万一孩子真的“吃错东西”,咋办?
家长第一步要做的是,弄清孩子误食的是什么药、大概吃了多少、什么时候吃的。
① 如果确定误服的是成人降压药、避孕药等:
如果孩子意识清醒,家长可以第一时间帮助孩子进行催吐,这样能迅速排出孩子胃里的毒物。
催吐Tips:
先让孩子喝200毫升左右的水,然后用牙刷柄、筷子之类不尖锐的东西,用纱布包住,压住孩子的舌后部帮孩子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
给孩子催吐之后,要赶快送医院。
② 如果误服的是有腐蚀性的:
家长别乱催吐,可以给孩子喝些鸡蛋清或牛奶,保护孩子的胃粘膜。
误服了洁厕灵、泡泡水这样的碱性物质,千万别给孩子用水漱口或催吐。
尤其是误食泡腾片,一定不要喝水,泡腾片加水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很容易导致窒息死亡。
最最最重要的是,带上孩子误服的剩余药品及包装,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总之
孩子皮归皮、闹归闹
最后还得好好教
放手不放眼
是每位爸妈看娃的基本素质
千万别因为
小疏忽而犯了大错误
▽
-End-
「有用就扩散」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卫健委”。
资料来源: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广电第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