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比特经济的到来

比特经济的到来

克里斯·安德森人称鸟人安德森,现效力于热火队,一直以来都是值得信赖的角色球员,板凳匪徒,内线尖兵。好了,不扯了……回到另外一个克里斯·安德森的思想世界来。

长尾理论早就为人熟知了,最早就是由安德森提出的,用于解释Amazon和Netflix的商业和经济模式。虽然没有阅读过原书,只是从网络接收了一些二手甚至三手的相关观点,但也可以从当今互联网的新兴中发现许多端倪。

按作者的话来说,“免费”是《长尾理论》没讨论完的话题,它并非新生事物,但是一直在变化,它的变化促使我们要反思人类行为和经济动因方面最根深蒂固的一些观念。

作为没有系统学习经济理论的工科生,未必深刻的理解了作者观点的精华部分,但至少从作者娓娓道来的文字中获得了商业模式和经济原理的联系的启迪。这是从微博140个文字的刷屏中难以获取的。

当然,这种了解层面显然是无法发挥《免费》的效力的。正文安德森所言,那些懂得“免费”将会统摄明日市场并摧毁今日市场的人其实已经走在前面了,而《免费》所能带来的思考能点亮的新的商业模式,还得沉淀到对生活、市场的思考中去。

下面是个人阅读的一些收获,简略匆草,欢迎拍砖讨论。

原子经济和比特经济

20世纪的经济主要是一种原子经济的时代,是基于物质的。而21世纪的经济则是一种比特经济,核心是信息。原子经济的基调是通货膨胀,而比特经济的主旋律是通货紧缩。

在原子经济中,想要得到任何免费都需要换一种方式把钱付了,而比特经济中,真正的免费是存在的。 “免费经济学”的兴起正是由数字时代的科技进步来推动的。是比特经济的一大特征。

而这个发展趋势的原因,在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价格不断下降,处理器、网络带宽和存储器是造成科技界价格下行的三驾马车。互联网的边际成本很低。

摩尔定律何以持续?每当某种生产流程出现了改进产业效率能力下滑的局面,就会更快的产生提出某种全新的、更好观念的动力。正是很多段的单一学习曲线共同组成了按趋势下降的摩尔定律。我们称这样的曲线为*复合学习曲线*。

在互联网领域,信息越发重要。最早认识到比特经济的影响的是黑客们:

一方面,信息想要变得昂贵,因为它很宝贵,在恰当的地点得知恰当的信息,能够改变你的人生。而在另一方面,信息也要变得免费,因为发布信息的成本一直在下降。因此,这两种趋势在互相牵制。

这一观点,在科技和思想之间建立起了经济纽带。

充裕和稀缺:

人类似乎与生俱来对资源贫瘠要比对资源充裕的理解更加深刻。正如我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威胁过度反应的本能一样,我们的一个生存技能就是关注资源耗竭会带来的威胁。

人们习惯于匮乏管理,大多数环境下,资源都是匮乏的。而在充裕管理时,显得手足无措。

基于供需定价关系,一旦物品稀缺了,那么价格就会上涨。实际上,一种资源变得稀缺而且昂贵了,那么就会促使人类去寻找另一种更充裕的资源,而目前对稀缺资源的需求也会逐渐向别种资源转移。如此一来,之前稀缺的资源的价格也不会大幅提升。

供需关系决定在任何时间节点上的商品价格。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价格趋势是由技术本身决定的,某种商品数量越多,那么价格就会越便宜。

浪费一般是个贬义词,但正是对充裕资源的浪费,催生了创新。自然界就是通过浪费生命来实现生命的进化。

免费

免费归根结底都表现为同一实质——让钱在不同的产品之间、人之间、现在和未来之间、不与钱打交道的市场和金钱市场之间转义。经济学家称其为交叉补贴。交叉补贴体现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的实质。

交叉补贴的世界里,免费可以分为四大类:

1.直接交叉补贴
  • 什么免费:吸引你掏腰包买其他商品的东西免费
  • 谁享受免费:以某种方式最终掏腰包的人
  • 举例:超市打折某些商品,吸引你到超市购,从而卖出其他商品
2.三方市场
  • 什么免费:内容、服务、软件等
  • 谁享受免费:任何人
  • 举例: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
3.免费加收费模式(Freemium)
  • 什么免费:和付费版本想匹配的任何商品
  • 谁享受免费:基本用户
  • 举例:软件分为免费版和收费版
4.非货币市场(非货币市场的不同表现形式:礼品经济、劳动交换、盗版)
  • 什么免费:人们选择免费赠送的、没有寄希望别人付钱的东西
  • 谁享受免费:任何人
  • 举例:写博客供其他人阅读

盗版或仿制行为刺激的市场需求要比它满足的需求更多。

在非货币市场中,礼品经济比市场资本主义离人性化走的更近一点。一直以来,经济学家做过很多尝试,但由于顿巴数(Dunbar number)的作用,超过150这个规模的群体就难以维系。而互联网的到来,给礼品经济带来了新的机会,可能打破顿巴数的局限,让建立在互利基础之上的经济有效运转。

免费的特性

  • 免费给所有市场带来了更强的流动性,让市场能够运转的更为顺畅。它将上亿美元的产业转变为百万美元的产业,但通常情况下,财富似乎并未蒸发,相反,它只是以难以衡量的方式被重新分布配。它让用户更便捷的交流,降低了开销。

  • 免费具有破坏性,却常常能导致更高效市场的出现。比如wiki摧毁了《大英百科全书》的市场,而自身并不怎么赚钱。当然,他提高了人们的获取知识的效率。

  • 免费的坏处:去货币化的长期积极效应显现之前可能出现短期消极后果。在改变的多方关系中,可能存在脆弱的节点。

比特经济下的典型市场

传统媒体上发布的广告全都是销售稀缺资源——空间。而互联网最不缺的就是空间,因此很多互联网广告效果甚至不如平面媒体。但Google通过广告的精准匹配,将它转化为稀缺资源。

视频游戏领域对免费的实践很多。

低于边际成本的数字书籍,实际上是为高边际成本演说或深入探讨而开展的市场营销。

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中,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垄断、专利权、版权和商标权等都能拒竞争对手于千里之外。于是形成了递增收益。而互联网编辑成本很低,很倾向于竞争性市场。

“搭便车问题”:wiki毫无利润可言,每个人都会搭便车。但实际上,在大规模的用户下,只要有人参与其中,大部分志愿者社区就能发展和完善。因为大量消极顾客本身正是对少数做出贡献的汇报——他们被成为观众。

Google

在比特经济的主战场的IT领域,免费方式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经典的案例包括微软操作系统和inux之争,以及google推出免费邮箱冲击雅虎。

Google通过为一小部分核心产品做广告而赚取大部分利润。互联网创业成本低、边际成本低,造就了Google的成长和规模化。它拥有很大的数据中心,这种对数据处理、存储和存储的融合,产生了规模经济。

互联网具备极强的网络效应。由于用户之间交流沟通方便,容易导致”羊群效应“。在传统行业,排名前三的竞争对手,他们的市场份额一般是60% 30% 5%,而在网络效应突出的市场中则为:95%,5%,0%。现在的Google已经站在了第一的位置。

唯一能限制google增长势头之处在于互联网自身的扩展步伐。因此Google设计出众多的产品,以扩展包括免费无线接入和免费存储在内的互联网应用。这是经济学家所说的”互补品“。 当然,前不久Google关闭了GoogleReader的事实证明,一切都是定量的trade-off,或许greader在Google的战略中已经变成了投入产出比过低的产品了吧。

非货币市场

非货币市场:注意力经济 和 声誉经济。

在互联网上,流量就是注意力,而链接就是声誉。

Google的商业模式就是将声誉经济转化为注意力经济进而转化为货币的很好例证。Google控制着整个经济体系,并不断改善搜索排名算法,以防止经济体系中的通货膨胀,保持货币的价值。Facebook运营“朋友”,Twitter运营“追随者”,用户均可创建声誉资本,并将其转化为注意力。

付出一定代价才能换来充裕,而代价就是别处的匮乏。

当所有物质需求都得到满足时,最值钱的商品就变成了社会资本。

我们始终被自己不曾拥有的而非已拥有的事物激励着。

从经济学角度看,充裕是创新和增长的推进器。但从心理学角度看,匮乏才是我们真正理解的一切。

时尚经济学:“诱导性过时”,将一种专有设计方案转化成一大众商品广泛复制。


PS: 欢迎访问新博客,这里有更好的排版;)

http://biaobiaoqi.me/blog/2013/05/13/free-the-bit-economics/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