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心理学之父: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
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创立者,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1836年冯特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75年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1879年在该校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
一、心理学六个流派:
结构主义 功能主义 完型主义 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
二、结构主义基本观念:
1、心理学的对象为意识经验
2、心理学的目的是揭示意识经验的结构
3、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去分析各种经验
4、对于意识经验的分析结果是一切复杂的经验都是可以被分析为感觉、简单的意象和简单的情感(认为感觉是知觉的元素 意象是观念的元素 情感是情绪的元素)
5、主张将科学与科学的应用区分开来(心理学是科学,而心理学的应用不是心理学家该关心的事)
三、功能主义(又称机能主义,与结构主义相对立的流派)
基本观念:1、心理学是关于意识或心理生活的科学
2、心理学的目的是揭示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或意识的功能
3、实验方法:内省和实验法,用以描述和解释心理生活的现象和条件
4、詹姆斯提出了著名的意识流学说,主张意识是流动的变化的,并不是连接起来的结构
5、功能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强调心理学的应用,指出心理学揭示意识的功能是为了帮助个体有效的适应环境,反对脱离实际的纯科学的研究,倡导应用心理学
四、完形(格式塔)心理学: (完形是整体形态,整体组织的意思)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元素分析而强调整体组织
基本概念:
1、认为心理学是既研究意识也研究行为
2、反对元素主义而强调整体
3、整体大与部分之和(不同元素以不同的形式结合起来,他代表的意义远远大于这个元素单纯相加的和)
五、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
1、把人的潜意识作为研究对象
2、目的是要了解人的观念和行为背后的潜意识根源,从而帮助个体了解心理冲突的根源,达到治疗的目的
3、进行精神分析的方法就是让病人在医生的引导下将自己想到的东西无所顾忌的说出来,这是病人可能会表现出一些潜意识里的想法,这个过程呢叫做自由联想,但是有些很难真正毫无顾忌的说出来,这时病人可能会用一些成为防御机制的策略
4、潜意识与文明社会的道德观念相冲突
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观: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大部分
意识就是我们能感知到的所思所想,或者我们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想法,社会规范所接受
潜意识的内容包含了大量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尤其是性欲望,但是这些不被社会规范所接受,一旦进入意识而被人察觉,就会引起人的焦虑,因此潜意识的内容很难进入意识层面上来,尽管如此,潜意识还是一直在支配着我们的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像口误,笔误等无意的错误,都反映了我们的潜意识,梦也一样,所以主张释梦来了解一个人的潜意识
5、心理防御机制:常见且重要的心理过程
防御机制的种类
①退行
②合理化
甜柠檬心理和酸葡萄心理
甜柠檬心理:提升自己已经得到东西的价值
酸葡萄心理:贬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的价值
适当的应用心理防御机制可以缓冲压力情景对我们的冲击,对心理健康是有好处的,如果无论什么时候都在使用心理防御机制,那么他就像一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只是在逃避问题,虽然可以逃避短时间内的压力,但长期积累下来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甚至形成心理疾病
六、行为主义(华生):
地位: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是一个独树一帜的流派
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且只能是行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行为都是可以预测的,而且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条件来塑造行为”
研究方法: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七、人本主义流派: 称自己为第三势力
1、反对 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
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等同于动物,且只研究行为而不研究内在本性,将人给动物化机械化
认为精神分析只研究病态心理而不考察正常人心理
认为这两个流派都有严重的缺陷
2、理论观点:认为心理学应该关注人性的积极方面,比如“爱”,“幸福”······
而且应该研究正常人的心理,而且心理学的研究或者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和价值的实现
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呼吸 |
水 |
食物 |
睡眠 |
生理平衡 |
分泌 |
性 |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人身安全 |
健康保障 |
资源所有性 |
财产所有性 |
道德保障 |
工作职位保障 |
家庭安全 |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友情 |
爱情 |
性亲密 |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自我尊重 |
信心 |
成就 |
对他人尊重 |
被他人尊重 |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
道德 |
创造力 |
自觉性 |
问题解决能力 |
公正度 |
接受现实能力 |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自我超越的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一个模棱两可的论点。通常被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中。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讨了他早期著作中提及的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敬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
1.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3.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4.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5.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发展中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一、生理需求应用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
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未满足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人民在战乱时,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 假设人为报酬而工作,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
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二、安全需求应用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例如: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而开始变得不相信这社会,变得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拥有社交生活(因为他认为社交是危险的),而借此来保护自身安全。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激励措施: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避免员工收到双重的指令而混乱。
三、社交需求应用
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例如:一个没有受到父母关怀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价值,所以在学校交朋友,无视道德观和理性地积极地寻找朋友或是同类。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
激励措施: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支持与赞许员工寻找及建立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
四、尊重需求应用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无法满足尊重需求的特征:变的很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来让别人认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例如:利用暴力来证明自己的强悍、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医生、律师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富豪为了自己名利而赚钱,或是捐款。
激励措施:公开奖励和表扬,强调工作任务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刊物发表文章表扬、优秀员工光荣榜。
五、自我实现需求应用
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
缺乏自我实现需求的特征:觉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虚感给推动着,要自己去做一些身为一个“人”应该在这世上做的事,极需要有让他能更充实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让一个人深刻的体验到自己没有白活在这世界上的事物。也开始认为,价值观、道德观胜过金钱、爱人、尊重和社会的偏见。例如:一个真心为了帮助他人而捐款的人。一位武术家、运动家把自己的体能练到极致,让自己成为世界一流或是单纯只为了超越自己。一位企业家,真心认为自己所经营的事业能为这社会带来价值,而为了比昨天更好而工作。
激励措施:设计工作时运用复杂情况的适应策略,给有特长的人委派特别任务,在设计工作和执行计划时为下级留有余地。
六、超自我实现应用
超自我实现(Over Actualization)是马斯洛在晚期时,所提出的一个理论。这是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充分的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时,所出现短暂的“高峰经验”,通常都是在执行一件事情时,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时,才能深刻体验到的这种感觉,通常都是出现在艺术家、或是音乐家身上。例如一位音乐家,在演奏音乐时,所感受到的一股“忘我”的体验。 一位艺术家在画图时,感受不到时间的消逝,他在画图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跟一秒一样快,但每一秒却活的比一个礼拜还充实。
在马斯洛一生当中并没有提到超自我实现这一层次,只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而且经常被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层次中。超自我实现也许是传播和翻译过程中的失误。
了解员工的需要是应用需要层次论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不同组织中、不同时期的员工以及组织中不同的员工的需要充满差异性,而且经常变化。因此,管理者应该经常性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员工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从企业经营消费者满意(CS)战略的角度来看,每一个需求层次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都不一样,即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层次。将营销方法建立在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之上考虑,不同的需求也即产生不同的营销手段。 [6]
根据五个需求层次,可以划分出五个消费者市场:
1. 生理需求→满足最低需求层次的市场,消费者只要求产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
2. 安全需求→满足对“安全”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对身体的影响
3. 社交需求→满足对“交际”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是否有助提高自己的交际形象
4. 尊重需求→满足对产品有与众不同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的象征意义
5. 自我实现→满足对产品有自己判断标准的市场,消费者拥有自己固定的品牌 需求层次越高,消费者就越不容易被满足。
经济学上,“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获得的满意度”,也就是说,同样的洗衣粉,满足消费者需求层次越高,消费者能接受的产品定价也越高。市场的竞争,总是越低端越激烈,价格竞争显然是将“需求层次”降到最低,消费者感觉不到其他层次的“满意”,愿意支付的价格当然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