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面对大型B端项目时可用的设计思路,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工作带来一些帮助。
ERP系统是典型的To B产品,拥有体量大、功能杂、专业强等特点。前段时间接触了如此庞大系统中三个子系统的改版工作,从手足无措到冷静思考,在无数磕磕绊绊中总结了一些面对大型B端项目时可用的设计思路。
因为项目复杂,此篇是整体设计思路的提炼及方法论的提出,具体的案例及方法论阐述后续会有更多文章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完整思路如下:
除了基本的5W1H,改版项目在了解项目背景时能获取更多信息:现版本的反馈是什么?各个角色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ERP项目中,客户不等于用户,所以多方的动机和期望我们都需要去了解,并以此推导产品设计方向。且因为满足客户需求应优先于提升用户体验,
所以对于多角色需求的亦需要权衡取舍。
了解了项目的基本情况后,开始进行需求的加工。
调研包括了需求加工的前三个部分:收集—挖掘—整理。
我们需要从轻易可得的用户反馈、使用体验,深度挖掘产品不易见的、更根本的问题,最终汇总整理出完整的需求表。
如何选择有针对性的需求调研方法,我们通过三步骤来确定:你想知道的—谁最了解—选用方法。
针对型收集,即是找对人问对事。这样在调研时,每一种方法的目的都很明确,关注点各有不同,既能得到较全面的信息,又不会在调研时迷失方向。
设计输出包括了需求加工的后三个部分:消化—改良—评审。
在已获得的需求中,首先提取出需求关键词并明确需求对象,一步一步推导出设计目标并得出接下来的设计策略。
在明确设计目标及策略后,开始通过“解构—重构—评估”对产品进行合理再设计。
在C端产品中,设计师同时也能是用户,所以对于功能的理解相对容易。但B端产品的用户往往是专业人员,产品是为实现某些业务服务的,我们可能从未接触过其中的业务逻辑。所以一个合理的理解模型,能够帮助设计师透彻理解复杂业务逻辑。
又由于ERP的难点在于业务逻辑及功能的多角色的互动,我们将以这两个为突破点,进行解构。
这种模型我把它叫做拔萝卜式理解,由专业词汇开始,到凝练出业务目标结束,中间是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地探索过程。
在梳理复杂业务流程时,仅凭东拼西凑的信息,可能会有信息遗漏的情况。此时依据想获取的信息,适当的选用一些工具,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并保证一定程度上完整性。关于如何选择适宜的工具,以后会再和大家探讨~
将所有涉及到的功能平铺陈列,讨论功能的合理性,再进行重组、删减。
不同的功能下相同的功能模块需要在逻辑及形式上保持统一,这也就意味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建立适宜的规范更为重要了。
同时在方案输出过程中,要定时进行方案评估。因为产品较强的专业性,在内部评审过交互问题后,还需要专家评审,此时的关注点应在业务逻辑的正确流畅,功能的完整精简,所以此时不可图方便,需要仔细地走查每一个功能,从定义到实现流程,是否符合行业习惯且满足了专业要求。
大体量产品反复修改的成本较高,所以保持尽可能小的改动可能性很重要。虽然方案已输出,但如何能说明我们改版是有效的?原型测试中的数据也许能给我们这样的底气。
在一次测试中完成对所有要点的测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要使测试的意义最大化,我们要始终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去制定我们的测试规划。有目的的设定任务,随之选定相关参数,确定测试对象。在测试过程中,注意观察,认真记录。
测试结束后,数据整理和展现,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直观地看出测试结果及问题所在。例如我们在测试中得到了如下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我们的设计在使用上是有可行的。
到这一步基本完成原型交付,但项目后期也需要持续推进。可能会不停有反馈及问题出现,随时修改,保持更新。
ERP系统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一篇文章所能承载,其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点,本篇仅作为大框架的概述,后期希望还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To B项目中需求调研适用的方法、如何在情境下选择适用的设计工具等更实践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