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之犬孔教授

丧家之犬孔教授_第1张图片
图:孔子画像

孔子祖籍宋国,祖上是宋国贵族成员,后来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势,流亡到鲁国。

孔子是官二代,自然选择从政,五十五岁时进入鲁国政府,级别至少是司局级。可惜,他没能逃脱祖上的诅咒。跟祖上一样,他也在政治斗争中下台,从此背井离乡。此后十三年,他周游列国,总希望找到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可惜一直没找到,最后老了回到家乡,过了三年就死了。

世界欠他一个诺贝尔和平奖。

孔局长下台后,转行当了教授,他搞了所流动的大学,叫孔子学院,四处讲学。他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学派,叫儒家。

孔教授的学生很多,传说有三千人,这个数字未免有些夸张,但毫无疑问的是,他是个很有影响力的教授,他的学生中有几十人后来成为了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

他只讲学,不写书,学生们将他的讲课提纲汇编成集,名为“论语”。

孔子虽然是教授,但他又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教授,他是党校校长。他念念不忘想再进入体制内去实现他的政治改革理想,所以他期望他的学生们都去考公务员,去“治理国家”。这也是此后儒家的一贯主张。

孔教授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一边讲学,一边阐述他的政治理论。

有个学生问他,若让老师您来治国,先从哪里入手呢?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有个国家的君主问他治理国家的原则,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换句话说,在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都身负一个“名”,每个“名”都含有一定的责任义务。为君者,就应该与理想中的君道相符,为臣者,也应与理想中的臣道相符。君、臣、父、子都依道而行,就叫名实相符,每个人都各居其位,各符其名,这个社会就和谐了。否则,社会就会乱。

他所处的社会已经乱了,所以,他开出的药方是:正名。就是要让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怎么才能正名?孔教授继续说,要讲仁义。仁,就是责任,是应该承担的东西;义,就是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东西。这责任和义务是什么呢?教授说,是“爱人”,爱人是责任,也是义务。爱人就是仁。

如何做到仁,孔教授说,要行忠恕,即推己及人。

所谓忠,就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要“己之所欲,亦施于人”;所谓恕,就是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忠恕之道,是“仁之方”,也就是得到“仁”的方法。

忠恕之道就是仁道,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但孔教授忽视了一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或者说价值观的多元性。你所欲的,不一定是我所欲,你所不欲的,也许正是我之所欲。推己及人这人这种事儿吧,只能用来要求自己,不能用来要求别人。

这个观点被道家冷嘲热讽了好多年,说孔教授把自己局限在仁义道德之中,只看到道德的价值,看不到超道德的价值。站在道家的角度看,他们嘲笑孔子是对的。但是,别忘了,孔子虽然身在体制外,但心在体制内,他跟纯粹体制外的道家那帮家伙肯定不一样。

体制外的人嘲笑体制内的人,总是处在优越的位置。

道家讲“无为”,儒家讲“无所为而为”。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无为,因为每个人都有些应该做和必须做的事。当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就是“无所为”,因为做这些事的价值在于做这些事本身,而不在于外在的结果。

儒家用这样的观点狠狠扇了道家一记耳光:你们道家天天讲“无为”,不也是在“有所为”吗?不都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吗?

孔教授用他的一生去实践他的理论,他身处乱世,却竭尽全力改变世界。虽然他的一切努力都没有得到当权者的认可,但他从不气馁。

孔教授老了,命不久矣。他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他为了改变世界用尽全力,至于结果怎样,那都是天意啊。所以他又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知命,就是承认世界存在的必然性,只要我们尽了道德上的义务,至于结果如何,也就无所谓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只要我们尽力了,就不会患得患失,就能永远快乐了。所以他又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何等悲壮;全力以赴不问结果,又是何等坦荡!

顶着世人唾弃的目光,为了理想像只丧家犬一样飘零,这就是孔教授,可悲可叹可怜又可敬的孔教授。

丧家之犬孔教授,至圣先师孔教授!

伟哉!


孔子之后,他的理论立即遭到了反对。反对他的是一名共产主义战士。这个人创立了新的学派,一个与儒家享有同等盛名的学派:墨家。

他的名字叫:墨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丧家之犬孔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