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热浪不仅在区块链圈子涌动,还蔓延到了外部世界。
近日,澎湃新闻以《DeFi会给金融行业带来什么?》为题,探讨区块链与传统金融结合的想象边界。中国央行和证监会有关区块链技术落地的指导性文件,再次显示出这项新兴技术与金融的可融合性。
诞生于区块链网络世界的DeFi能否作为示范性应用突破小圈子的禁锢?
有学者和协议构建者都将DeFi归类为仅能处理加密资产的工具。但在OKEx Research首席分析师William看来,DeFi 完全可以应用在股权质押市场。
DeFi吸引传统金融圈关注
DeF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发展壮大。根据DappTotal的数据,今年6月份开始,DeFi锁仓价值爆发式增长,两个月内,从14.4亿美元增长至最高39.1亿美元,增长171.5%。
DeFi热浪蒸腾,一方面在区块链圈内推高了其「主基地」以太坊公链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它在开放性金融领域的落地和探索也开始吸引圈外传统金融行业的目光。
7月中旬,澎湃新闻以《DeFi会给金融行业带来什么?》为题,探讨区块链技术与传统金融结合的想象边界,诞生于区块链网络上的DeFi开始被主流媒体关注。
7月31日,在蜂巢财经举办的「把脉DeFi」的媒体沙龙活动中,OKEx Research 首席分析师William透露,事实上,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已经开始默默关注DeFi,而它之所以被主流世界注意到,在于它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是现阶段狭义区块链行业「为数不多的希望」。
William所说的「价值」体现在DeFi与传统金融的差异性以及创造性的优势上。以目前DeFi业发展最快的借贷市场为例,William认为,DeFi借贷市场的资产托管由智能合约锁仓完成,这是与传统借贷市场的本质区别。
在传统借贷市场,借方向银行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需要提供信用记录、财产、收入等信息,甚至连在哪上学、住在哪里、以什么为生都作为评判「你能否被信任」的标准被反复衡量。但在DeFi的新金融世界中,这个过程完全是自动化和去中心化的,而且能规避掉处理贷款申请时出现的人为错误以及人为偏见。
这一方面归功于DeFi的智能合约,它会严格执行合同,不会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另一方面,DeFi通过抵押主流加密资产来换取稳定币等资产,一旦借方违约智能合约就会自动清算其质押品,所以不会产生「老赖」,也无需评估借方的信用情况。另外,由于区块链的公开透明,挪用款项等恶行将被公开监督,「所以DeFi很难像P2P一样暴雷」,William表示。
DeFi协议Aave首席执行官Stani Kulechov则认为,DeFi的最大优势之一是无需许可就能参与,而且它消除了地域限制,再加上加密货币非托管特性,意味着你可以完全控制和使用自己的资产。
对现实金融世界的改良可能性,显然是DeFi能够进入主流视野的关键因素。然而,如同William所言,如今的DeFi呈现出硬币的两面,「可能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黑客破解DeFi协议将资金池打包带走的安全事件已经发生多起,还不够过硬的技术能力让不少DeFi项目暴露出合约漏洞。此外,币市的「3•12」黑天鹅事件已经让外界见识了DeFi的流动性风险。
万向区块链与PlatOn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就表示,Compound借贷协议平台的一大风险在于抵押资产的价格波动可能非常大,如果急剧下跌,可能出现抵押品不足的情况。按照协议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补充抵押品,第二是智能合约会清算抵押。但无论哪种方式,都会在以太坊的区块链上进行交易,这会导致出现交易拥堵,市场资产风险很难出清。
如果说,传统金融的保障是大型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及其监管机构权威性背书带来的可信度。那么,DeFi的生死存亡则取决于其协议、智能合约的安全性,以及基础底层网络的性能。很显然,现阶段DeFi的仍旧处于发展的早期。
「DeFi不仅是加密世界的工具」
在《商业区块链》作者、以太坊基金会前顾问William Mougayar看来,尽管人们对DeFi的关注和兴趣与日俱增,但DeFi应用远不能吸引主流受众,它们的目标是现有的加密用户。
邹传伟也指出,DeFi和传统金融是两个不同轨道的东西,无法比较。传统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是资金融通,过程中伴随着风险的转移、资源的配置、价格的发现,处理的是法定货币的事。DeFi和实体经济无关,也和法定货币无关,更多的主要是加密货币领域的事。
DeFi与传统金融处于两个平行世界?
对此,William的看法相对乐观,他认为随着技术沉淀积累,市场逐步接纳,DeFi完全可以应用到传统金融市场上。
William称,目前股权质押和DeFi抵押借贷很像。股权质押市场上本身存在质押资产不透明、定价有偏差以及违约等问题,导致了「老赖」的出现,致使贷方利益受损。而DeFi正好可以通过超额抵押和去中心化的透明性解决这些问题。
市场上,已有人尝试推动DeFi与传统金融结合。有新兴的金融技术公司正在为金融市场技术开发者、金融市场机构等角色提供开放式金融基础设施,利用DeFi无需准入的优势拓展服务内容和覆盖范围,以较低的信任成本使得服务对象多元化,进而带来相对安全、信任、效率和一定程度上的商业模式重构。
信用问题正是区块链技术能在金融领域大展拳脚的率先落点。
证监会近日发布《关于原则同意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深圳等5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区块链建设工作的函》后,有媒体披露,早在2017年11月,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就联合深圳证券交易所及其他家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共同推出了区域性股权市场中介机构征信链,目标是建设标准统一、无法篡改的中介机构执业信息共享征信区块链,是行业内第一个正式上线的区块链应用项目。
对此,William表示,区块链技术在证券(股权交易)市场最大的作用是改造当前该市场的清算结算体系,并推动证券市场的电子化和无纸化进程,其中智能合约将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证券市场在清算和结算环节面临流程周期冗长,清算结算集中统一度不高,结算过程中需要人工干预环节、增加风险以及成本高昂等问题,而区块链的共享、可信、可追溯的特点在清算结算领域具备优势,可以提高整个体系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清算与结算的交易成本,减少手工流程,避免操作风险。
此外,智能合约可以把许多复杂的金融合约条款写入计算机程序,当发生了满足合约条款中的条件行为时,将自动触发接受、存储和发送等后续行动,实现交易的智能化。
William也认为,区块链世界中的DeFi要想实现对传统金融的改造,更需要银行、券商等外部力量的关注和推动,「但这需要一点时间。」
实际上,DeFi被主流金融领域关注,某种程度也反映出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技术能够在实体经济广泛应用。
无论是把DeFi应用在股权质押市场的构想,还是把更底层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应用在证券清算结算等环节的尝试,都让区块链有了脱虚向实的动力。
正如William所言,目前DeFi是加密货币圈子里的金融实验,一旦其应用在圈外大规模落地,将推动区块链行业走向更高的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