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LACT

论文: YOLACT: Real-Time Instance Segmentation

目录
  • 0.简介
  • 1.YOLACT结构
  • 2.Prototypes
  • 3.Cofficients
  • 4. InstanceMasks组装
    • loss fuction
  • 5.Fast NMS
  • 6.代码 实验

 

0.简介

惯例,有请作者自己介绍一下本文工作——摘要:

  • 是一个fully-convolutional模型

  • 29.8mAP——COCO, 33.5fps——a TitanXP。

    (精度高于FCIS,低于MaskRCNN之后的。但速度猛提,注意,MaskRCNN仅为为5fps。)

  • 分为两个平行子任务:

    1. 生成一系列Prototype masks
    2. 预测mask coefficients

    然后两者线性结合(矩阵相乘)得出instance masks

  • 提出Fast NMS,微小代价换来12ms增速

 

YOLACT——You Only Look At CoefficienTs,是实力分割单阶段的一个代表算法,不论是模型名字还是原文第一段直接引用Joseph Redmon在YOLOv3中的原话,都致敬了目标检测领域的YOLO,可见他的目标就是real-time。

 

1.YOLACT结构

首先,图像经过主干网络提取特征,这里使用的是ResNet101-FPN。图中下面的分支,使用FPN的P3输出作为Protonet的输入产生与在原图上全局的k个prototypes(P3同时拥有深层特征有较好鲁棒性以及高分辨率有利于提升Mask质量及小目标精度的特点);同时上面的分支,除了进行典型目标检测的框分类及回归系数之外,还将对每个anchor预测出k个系数cofficients,即每个prototype的系数。然后组装prototypes和cofficients,再进行剪切和阈值处理就得到了instance masks。

 

2.Prototypes

YOLACT_第1张图片

用于生成prototypes的Protonet分支为全卷积网络,在上一节说过,protonet选择了使用FPN的p3特征作为输入。特征深则鲁棒性好,特征图大则mask质量高且小目标精度好,想要特征图又深又大,所以作者选择了FPN。

正如上图,除了最后一个卷积为1×1,其他卷积都为3×3,使用ReLU作为激活函数,对于550×550的图像,最终会产生k个138×138的全局prototypes。 这种方法类似语义分割方法,但不同的是,没有对生成prototypes单独设置loss来惩罚,而是通过组成之后的loss来监督。

上图即为产生的prototypes,网络学习出产生的protoypes都有一些明显的功能,例如1-3是一些粗糙、隐式的一侧边界,4对图像下部一些对象做出了反应,5反映背景,6感知图像中的地面,等等。

另外,作者提到,因为有些prototype的功能是相近的,所以K=32就够用,而且k=32时效果就几乎饱和了,不会随着K的增加而增加,因为k变大,预测其cofficients也变的困难。

 

3.Cofficients

YOLACT_第2张图片

预测cofficients的分支,是在目标检测经典结构上增改而来的,原有框分类和回归的两个分支,YOLACT的head加入第三个分支来预测cofficients,每一个coofficient数值对应一个prototype,原本对于每个anchor预测的区域需要预测c+4个数,现在需要c+4+k个,图中的a为每个像素产生多少个anchor(对anchor不熟悉的可以去学习下fasterrcnn的论文),本文a=3。

简单来说就是,对于每个anchor的区域,产生k个系数(cofficients),每个系数对应一个prototype,即是最后通过线性运算组装这k个prototypes的每个prototype前面的系数。当然除此之外对于每个anchor还要产生分类及回归的系数。

具体来说,我们来详细计算一下参数:

输入的特征图先生成 anchor。每个像素点生成 3 个 anchor,比例是 1:1、1:2 和 2:1。五个特征图的 anchor 基本边长分别是 24、48、96、192 和 384。基本边长根据不同比例进行调整,确保 anchor 的面积相等。

上图是p3-p7其中某一个对应的head,每一个特征图分支都对应上图这样一个head结构。

接下来以 P3 为例,标记它的维度为 W3×H3×256,那么它的 anchor 数就是 a3 = W3×H3×3。接下来 Prediction Head 为其生成三类输出:

  • 类别置信。因为 COCO 中共有 81 类(包括背景),所以其维度为 a3×81;

  • 位置偏移,维度为 a3*4;

  • mask coefficient,维度为 a3*32。

对 P4-P7 进行的操作是相同的,最后将这些结果拼接起来,标记 a* = a3 + a4 + a5 + a6 + a7,得到:

  • 全部类别置信。因为 COCO 中共有 81 类(包括背景),所以其维度为 a*×81;
  • 全部位置偏移,维度为 a*×4;
  • 全部 mask coefficient,维度为 a*×32。

 

4. InstanceMasks组装

得到prototypes和cofficients后我们使用如下公式实现线性组合以及非线性化——进行组装:

\[M=\sigma(PC^T) \]

先矩阵相乘再对结果sigmoid。其中P是prototype masks矩阵,为h×w×k,C是n个在NMS(其实是作者提出的Fast NMS,为了介绍YOLACT思路流畅,我把FastNMS放在下一节介绍,这里可以先认为是NMS,作用是一样的)以及得分阈值存活下来的实例对应的cofficients矩阵,为n×k。结果M为h×w*n,即n个实例,每个都有一张h×w的全局结果。

最后剪切实例Masks,在训练时,使用groud truth的bounding box来切割;在验证时,使用预测的bounding box来切割。切割后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实例的二值化,将实例与背景分开。

loss fuction

\[L=L_{cls}+L_{box}+L_{mask} \]

其中前两项为框分类及回归的loss,使用了SSD中设计的loss function。最后一项关于Mask的loss本文设计为,是结果M与GroudTruth之间的pixel-wise二分类交叉熵,即:

\[L_{mask}=BCE(M,M_{gt}) \]

计算时,是用ground truth的bounding box分成每个区域进行计算,以能够在prototype中保留小的物体。

 

5.Fast NMS

Fast NMS算法的操作,知乎Yang Xuangan的文章通过具体例子的方式讲解非常易懂:

经过本文第3节中Head网络,得到位置偏移后,可以通过 anchor 的位置加上位置偏移得到 RoI 位置。然后FastNMS(代替传统NMS)去掉冗余的ROI。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依旧举例说明FastNMS。假设我们有 5 个 RoI,对于 person 这一类,按照置信度由高到低分别是 b1、b2、b3、b4 和 b5。接下来通过矩阵运算得出它们彼此之间的 IoU,假设结果如下:

YOLACT_第3张图片

接下来将这个矩阵的下三角和对角线元素删去,得到下面的结果:

YOLACT_第4张图片

这其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满足行号小于列号。接下来对每一列取最大值,得到 [-, 0.8, 0.6, 0.6, 0.4]。假设阈值为 0. 5,即 IoU 超过 0.5 的两个 RoI 需要舍弃掉置信度低的那一个。根据最大值,b2、b3 和 b4 对应的列都超出了阈值,所以这三个 RoI 会在这一步舍去。

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每一个元素都是行号小于列号,而序号又是按照置信度从高到低降序排列的,因此任一元素大于阈值,代表着这一列对应的 RoI 与一个比它置信度高的 RoI 过于重叠了,需要将它舍去。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b3 虽然和 b2 过于重叠(IoU 为 0.6),但 b3 与 b1 的 IoU 只有 0.1,而 b2 与 b1 的 IoU 为 0.8。按照传统 NMS 算法,b2 会在第一轮循环中被舍去,这样 b3 将会被保留。这也是 Fast NMS 与 NMS 不同的地方,即原文所述:we simply allow already-removed detections to suppress other detections, which is not possible in traditional NMS.

YOLACT_第5张图片

如上图所示,FastNMS用微弱的效果代价还换取了较大的速度提升。

 

6.代码 实验

文章比较新,官方开源代码就是pytorch1.0的,整体结构清晰明了,阅读学习、运行都可直接使用。我用ResNet101-FPN在COCO上训练,50epoch后准确率如下,速度为9.87fps?(2080Ti)

all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box 31.63 51.22 48.92 46.01 42.76 38.77 33.46 27.19 18.76 8.15 1.03
mask 29.31 47.50 44.84 42.13 38.81 35.05 30.62 25.26 18.07 9.21 1.64

 

 

 

参考及引图:

https://openaccess.thecvf.com/content_ICCV_2019/papers/Bolya_YOLACT_Real-Time_Instance_Segmentation_ICCV_2019_paper.pdf

https://zhuanlan.zhihu.com/p/76470432

https://github.com/dbolya/yolact

你可能感兴趣的:(YOL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