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就是11月11日,是光棍节,更是网购狂欢节。不过,当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向12时,福州叶先生却被老婆绑住双手。令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靠着双脚下单,在网上消费了两万多元。这张用脚下单的图片发上微博后,网友们纷纷拜服,封叶先生为“双11网购第一脚”。(11月12日《海峡都市报》)
昨天,央视财经频道专访了马云,报道的题目为“马云预测双十一销量:五六百亿这些数字都不会成为记录”。虽然,这位新晋首富言谈克制,但语气间纵论时代、指点江山的意味,早已豪情外露。如果他能看到这个“双11网购第一脚”,大概会哂然一笑吧。阿里巴巴们不仅创造了一个激动人心的购物狂欢节,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
对于许多网购、物流从业者,这大概更是一则令人欣喜的消息。消费者在这个狂欢节对于网购的热捧,带着一种段子般的喜感,摧枯拉朽般地裹挟一切。可以预期的是:有关“双11网购第一脚”还会继续发酵,以一种段子接龙的形式席卷世界。而面对这么一个喜感和繁荣的景象,笔者总高兴不起来。
“双11网购第一脚”代表着一种经济的繁荣吗?恐不见得。在之前没有“双11”的时代,人们也在购物生活。现在的“双11网购”只不过是将原有的实体店里的日常消费需求时段化集中到网络上。社会财富总量,家庭的财富聚合水平不见得有什么增加。就像这里的“双11网购第一脚”,之所以会被绑住双手,是为了争夺有限的家庭存款使用权。并没有真的富裕到了捧场“双11”,毫掷2万元的地步。可以预想的是:在此事件之后,“双11网购第一脚”的家庭生活会紧巴、克制一段时间,就像大多数的网购一族一样。要不然,人们也不会以“剁手节”代称“双11”。
“双11网购第一脚”代表着电商时代或者说互联网经济的新崛起吗?恐不见得。一些早早就引入电商模式的西方国家,他们并没有“双11购物狂欢节”这样的节日。不是因为没有条件,而是因为“双11购物狂欢节”本质上是一种低端业态,没有的话不必焦急更不必自卑。
为什么说“双11购物狂欢节”是一种低端业态?因为这种业态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低价竞争,即“价格战”。一些网购平台“先涨价后打折”的欺诈做法,实际上连光明磊落的“价格战”都称不上,只能算是“价格欺诈”。诸如阿里巴巴这样的大企业也许能在“价格战”中克制作假的邪念,但“价格战”终归是一种低端业态。要知道,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正在成为了当前的国际主流,拼价格不知道比拼附加值要low多少个档次。这也是我们的生产厂家将产品送入网购平台打“价格战”,而苹果公司则不断追求用户体验,坐看中国果粉们为了一款手机洋相尽出。
“双11网购第一脚”代表着社会思维模式的多元化吗?恐不见得。从消费者只能在实体店做有限的选购到网购平台可以让消费者眼花缭乱,这是一种毋庸置疑的进步。可选项的多样性,异见者(或者说“异选者”)的增多,都是一种意识思维层面的和而不同。放在社会生活的许多层面,可选项和“异选者”的增多都是一件幸事。对异见和异选的包容度、接受度,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水平。有关这点,最直观的例子是社会生活许多层面那些令你厌烦的“封杀”和“打压”。但“双11购物狂欢节”背后,仍然是国人小里小气、只看价格不求品质,拥抱低端零落品位的做派,至少称不上是正向的思维模式的多元。
评论员谢勇撰文称:“双11”之所以能够从网络屌丝一句自嘲式粗鄙玩笑,经过六年时间,成为电商时代商业文明的成功范例。当然与中国社会庞大的屌丝阶层相关,但更准确的说法,则应该与屌丝阶层漫漫逆袭之路相关。这对于“双11购物狂欢节”的低端化本质的总结,可谓一语中的。
回到“双11网购第一脚”事件上,整个事件本身隐隐散发着活动营销的气味。这可能不仅让阿里巴巴们窃喜,甚至足以让他们自豪:这个活动营销的强大传播力正在显露无疑。其实,鉴于“双十一”的本质属性,真的没什么值得窃喜的。
(责编:尚清)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仍然是国人小里小气、只看价格不求品质,拥抱低端零落品位的做派”
看到这里我笑了,你以为每个人都像你这般狭隘,自我瞧不起吗?
tian,
不见得,消费者虽然不精但是也不是傻子。这571亿虽然就是堆肥的现象,但是这也是在每年都堆肥的情况下,有的进步,如果这个还不可以反映出中国网商的发展,那什么才算是呢?
还有所谓的假打折,这个话题还真是够low的,同样原因,时代在发展,消费者不傻,而且越来越精,再加上各种各样的科技手段,比价软件或是比价网,居然现在还在拿这个问题说事,我不得不怀疑作者是并不清楚网购具体情况的嫩头草,只能翻黄历,靠复制粘贴凑字数。
还有作者看不起的价格,好笑的是,价格因素却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要素,其他的都不是说有就有的,而价格却是人们可以掌控和普遍接受的,是有效率的,当前时期,在萧条过后更是如此,美国也不例外,说什么都没有用。至于质量,这个依赖的是监管和法律法规,我想这也是这几年网商发展突飞猛进的原因——一切变得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坏。
还有说什么财富总量没有增加,这个数据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来的,我却不这么看,是的,人们都是在购物生活,就算没有网络也是一样,但是与其在揣测总量有没有增加,还不如分析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剁手族是什么?不是作者说的在网上买了许多之后会没有钱过日子,而是指人们的消费习惯,指的是人们买了很多一念之间想买的东西,到手之后却发现没有什么用处。
网购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也不认为网购全是实体购物的转移的原因是,研究经济的都知道,一个人产生一种购物冲动,有的时候是一瞬的,很难维持,又很容易忘却,在传统的购物途径中又太多的金钱之外的购物成本,所以有绝大多数想买的东西就不会买了,消费不会产生,但是网购特别是移动网购,非常便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也造成了剁手族,买很多没用的东西。至于其他日常要买的东西,你觉得他们就不会买了吗?从可以随便拿到的数字,我们也可以看到,传统销售总体来说也并不是没有增长,所以总的消费量一定是增加的。至于财富总量有没有增加我不清楚,但是人们确实是在大肆的买对于他们可有可无的商品,很难想象这是在他们不富裕他们吃不饱的情况下。
作者对于双十一的概括我完全不能接受,“和而不同”,注意“合”是一个基础,在美国也是一样,美利坚合众国之所以强大,也是因为美国人有他们一致性。中国人也有自己一致性,其中一个就是——精打细算,但是要复杂的多,毕竟中国人是在长期贫穷之后,一部分人小富加一部分人暴富加一部分人艰苦生活。在双十一之中看不到这些就开始评论的人真的叫人无话可说。毕竟每一个分类都有自己的消费特点和消费点,有的人买飞机,有的人买T恤。价格战并不低级,就算是比尔盖茨,他要买游艇,当他知道等几天后就可以对折,你觉得他不会等待吗?
最后跳开双十一,来谈一谈多元,我觉得“和而不同”还是最重要的,即是一切不同是要有底线的,而这个底线这是他们的经济文化历史和发展程度决定的,在每个国家或实体都有着自己的稳定状态,谷歌有谷歌的底线,油管有油管的底线,美国有美国的底线,中国有中国的底线,而阿拉伯有阿拉伯的底线。你不要苛求别人的底线和你一样,正是因为强求别人改变他们的底线,世界上才会有冲突和纷乱,一切的底线的融合都应该是在交流和自主的情况下吗,美国为什么会在有的地方不受人待见,就是因为他们尝试以武力加恐吓的手段来改变别人的底线,使他们出现和自己一样的所谓的多元,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就连中国的异见者(我说的是那些希望国家变好才异见的人而不是那些卖国为荣的人)都常常抱怨美国,虽然他们的观念和美国一致
,但之前的美国表现的身段太硬了,做的事往往给他们帮倒忙。
李再,
电商能在中国如此红火,并且还有了双十一这样的购物节,根本原因是因为电商平台上政府干预的少,电商的自由市场化程度高,而实体店等零售业受到各种干预及政府的苛捐杂税,在竞争力上远打折扣,并且在当今社会,人们用来消费娱乐时间被进一步压缩,才使得电商能够蓬勃发展。笔者必须了解到自由的市场经济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政府现在只是希望找到一个切入点,去电商这个还较为自由的市场分一杯羹,干预这个仅存的自由。
严文毅, China Guangdong Hui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