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辑 | 董亮:十年

"医疗信息化十周年”专题

第13篇文章

全文字数:2100余字

特辑 | 董亮:十年_第1张图片 特辑 | 董亮:十年_第2张图片

顺势而为

逆势而上

过去可追

未来可期


这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董亮对“医疗信息化十年”的总结。

特辑 | 董亮:十年_第3张图片

董亮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信息中心主任


特辑 | 董亮:十年_第4张图片

顺势而为


记得在2012年的时候,财务处长来找我,说病房膳食点菜还在用纸质的饭菜票,想上个膳食系统,摆脱原有的、容易变得烂糟糟的饭菜票。业务部门有需求我们当然要支持,一拍即合,我们上线了营养膳食管理系统,但是在商量要不要实施移动点餐模块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总务提出,订饭的阿姨不会用移动PDA。可是在我当时看来,培训一下应该很简单,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实施了一把。


实施效果很不好,并不是说学不会,而是面对新系统,订饭的工作人员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对于新技术的不适应和面对移动设备的极度不习惯。于是在移动点餐半途而废。


时间走到2018年,医院正在进行JCI评审前的准备,医务部门再次和我聊起膳食系统,希望通过床边点餐以及扫码发餐,来解决患者营养餐食身份识别问题。我心里并没有多大把握。


可是,不一样了。点餐和发餐的工作人员,甚至都不用怎么培训,就能很熟练地使用移动PDA进行点餐、扫码等等一系列动作。熟练得就像在使用自己的手机一样。


没错,就像使用自己的手机一样。这五年,就是智能手机从无到有、手机价格从天到地、移动互联应用从少到多、上网费用从高不可攀到“流量包月”的五年。每个人都被卷入到移动互联的海洋中, 移动互联势不可挡。移动的意识、互联的意识、信息化的意识已经嵌入到了每一个人的思想中。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不就应该是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事情吗?当连买菜的小贩都要用支付宝的时候,医院里推广移动支付还有阻碍吗?支付宝推动了移动支付,AlphaGo推动了人工智能,比特币推动了区块链……这十年,推动医院信息化最大的动力就是我们自己每一个人——IT人、医生、护士、患者……


引用狄更斯的半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顺势而为,是这十年医疗信息化得以大幅推动的最大原因。


特辑 | 董亮:十年_第5张图片

逆势而上


狄更斯那段名言其实还有后半句——“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确实,光明与黑暗并存,希望与失望同在,智慧与愚蠢共存……


安全。安全正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我们每个人的头上。说不定哪天会掉下来,把我们之前的所有努力都无情地刺穿。自上个世纪的遥远的CIH之后,勒索病毒事件让我们每个人都明白了世界还是很残酷的。信息安全形势正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恶劣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套用一句话,今年的信息安全可能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是有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我们首先需要的是补课,把以前不重视安全建设的课补上,把软硬件建设中追求功能、性能而忽视信息安全的课补上,仅这些就是极其令人头痛的事情。我们还需要规范、规范、再规范。医院信息建设本身还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美玉与泥沙俱下,补丁与漏洞齐飞。“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随时考验着原本相对封闭的医院信息系统的神经。在码农们还要依靠临时加班、通宵工作来修改BUG时,很难说修订版本程序的安全性一定会很完善。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来说。熵也一定是增加中,安全形势如此严峻,我们能做的只有逆势而上,兢兢业业,做一个医院信息安全的守门人。

 

特辑 | 董亮:十年_第6张图片

过去可追


十年以来,信息部门地位不断上升,这一点毋庸置疑。信息化建设正承担着越来越多落实医院管理手段和临床科室的数据分析工具的任务。


这十年,就是医院信息化从不被重视到万众瞩目以致难免“背锅”的过程。对信息部门来说,已经意识到做好信息化需要和业务部门进行越来越紧密的交流沟通,信息化建设不单单是信息化部门自己的事情,但同时容易跑偏的还有“保姆化”——不该信息部门做的工作(比如排班设置、比如项目调价),正在某些医院占据着信息科越来越多的时间,从“万事找到信息科”变成了“万事推给信息科”。另一种跑偏是“边缘化”,业务部门直接绕开信息部门,向软件建设厂商提要求,反过来对信息科提要求,信息科直接沦为业务部门的“秘书”而导致全院信息化整体建设处于一种失去监管的状态。


因此,明确信息部门在医院的定位,才是在这十年中,我们得到的最宝贵的经验,才是我们面向未来的信心所在。

 

特辑 | 董亮:十年_第7张图片

未来可期


医院信息部门要时刻认识当下时代的任务,对自己在医院里的责任和定位有清晰认知,并随着医疗临床信息化、医院管理信息化的变化和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这是每一个信息化建设者应该时刻注意的。


如果说过去信息部门需要做的是不断加强医院软硬件建设,把医院信息系统打造成一把多功能“瑞士军刀”的话,那么现在,信息部门需要更多扮演信息化服务的提供者和“布道者”,用日渐成熟的信息系统,为医院业务科室和医院临床部门提供帮助,为医院当前战略目标提供信息化建设平台,以此告诉大家:信息化可以为医院医疗质量、患者安全、运营效率提供无限可能。


当然,我们更应该理智地看到,这个时期可能很快就会到来,当医院各部门医疗管理、临床研究的信息化需求被激发出来时,我们信息化建设部门是否已做好了充分准备?能否应付医院各个业务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索取”?所谓“怕需求不来,又怕需求乱来”说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因此,未来可期,但是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强信息化的基础建设,硬件建设只是“皮毛”,强大的软件支撑能力、充分的医疗信息化人才、快速的业务需求转化模式才是基础。主索引系统、数据交换平台,临床数据中心、临床决策系统,这些看上去并不新鲜的概念,仅仅建立起来远远不够,能否用这些基础的医院信息服务平台随需求应变,为业务管理、临床研究等快速提供所需的信息化服务,才是考量这些信息服务平台是否强大的标准,才是考量医院信息治理体系是否完善的标准。


未来可期,但是,大家准备好了吗?与各位同道共勉!




 -END-


微信改版

星标/置顶 e医疗

深度好文不迷路哦~





“医疗信息化十年——2008到2018”系列专题同时刊登在2018年第6期和2019年第1期上,欢迎订阅(后台回复“订阅”获取订阅方式)。


2019~2020年将成为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大考之年”

两会思考:医疗信息化的“托底”工作

特辑 | 医疗信息化十年——2008~2018

特辑 | 吾家小女初长成:卫生信息标准十年发展历程

特辑 | 支撑新医改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如何防止 “焦、骄”二气(上篇)

特辑 | 支撑新医改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如何防止 “焦、骄”二气(下篇)

特辑 | 西京医院蒋昆:医疗信息化有四个“以人为本”

特辑 | 朱杰:医疗信息化十年,微观执行层面的问题阻止不了宏观大局的律动

特辑 | 谈谈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我们的系统为谁而建?(上)

特辑 | 谈谈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我们的系统为谁而建?(下)

特辑 | 广安门医院CIO张红谈中医药信息化十年变迁:古典外表下的现代化

特辑 | 北医三院:信息化十年,迈向新高度

特辑 | “互联网+医疗健康”迎来全面落实年,如何构建有温度的互联网医院?

特辑 | 黄昊:医疗信息化网络安全十年路(上)

特辑 | 黄昊:医疗信息化网络安全十年路(下)



近期专题推荐点击阅读


 “安全+”专题     数据质控“相对论”    新旧IT

DRGs     医学影像信息化变革的起点

医学装备智能化

……

更多专家和主题

请在菜单栏“搜往期”输入关键字查看。


杂志订阅

微信后台回复“订阅”获取订阅方式



©以上文章来源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_^我好看,戳戳我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特辑 | 董亮: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