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价值论为中心重构哲学

 

以价值论为中心重构哲学

【作者简介】江畅(1957-),男,湖北浠水人,哲学博士。湖北大学 哲学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62 

【内容提要】作为人生哲学、价值哲学和幸福哲学的价值论,已经成为当代哲学中的“显学”。以价值论为中心重构哲学,既是哲学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更好生存的客观要求。以价值论为中心重新构建哲学,首先要重新确立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关系,其次还要重新给应用哲学定向。 

【关 键 词】价值论/性质/地位/中心/重构/哲学 

【 正 文 】 

     自19世纪末以来,价值论逐渐成为哲学中的显学。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很有必要对价值论研究本身、价值论在哲学中的地位以及价值论与其他哲学分支学科的关系进行反思性审视。这不仅事关价值论在新世纪的兴衰,也事关哲学在新世纪的命运,甚至也事关人类在新世纪的生存。在笔者看来,虽然价值论在哲学中的地位日渐重要,但当代哲学并不是以价值论为中心构建起来的。这便是当代哲学困境的症结之所在。要使哲学走出困境,必须以价值论为中心重构哲学。只有这样,哲学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人类生存智慧之学,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人类更好地生存的导向者。 

一 价值论的性质 

    价值论一般地说就是关于价值的哲学,因而也可以称为价值哲学。但是,在价值论的性质问题上,哲学家们并无统一意见。在早期的价值论者如A.迈农、W.M.厄尔本、R.E.培里等人看来,一般价值论的目的在于寻找普遍存在于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法学和经济学等学科中的“某种共同的东西”,以从各种具体价值中发现某种基本原则,或表明所有的价值情形都是一类东西。20世纪最著名的一般价值论是培里的理论。他在1926年出版的《一般价值论》一书中就清楚地表达了这种看法。他说:“没有人会否认在真理、善、法、财富、美和虔诚中存在某种共同的东西,使之区别于物理上的引力和化学上的亲和力。价值理论的确切任务就是要发现这种东西是什么:界定属,发现种差。通过这样的界定和系统的联系,价值理论可以使特殊的哲学和以上列举的社会科学统一起来,并在它们之间做出公断。”[1]一般价值论奠基者的上述观点是有代表性的,而且的确开辟了一条通往真正价值论的道路;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后继者建造起了当代的价值论园地。但是,寻找普遍存在于道德、宗教、法律、经济等领域中的“某种东西”,并不是价值论的唯一目的甚至主要目的。如果价值论的目的仅仅在于寻找这种共同的东西,那么正如Elmer Duncan所批评的,价值论就是价值不大的,因为即使它能找到这种东西,也无法为人们提供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行为准则。[2] 

     我们认为,价值论是人生哲学。它作为哲学的分支之一,所要关注、研究的是人生的根本性和总体性问题,包括人的本性和人性、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目的和追求,其轴心问题就是人生幸福问题,也即是如何生活得更好的问题。这一轴心问题又派生出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派生出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人类与自然、与宇宙的关系问题。所有这些问题正是历来的价值论所追求回答的。尽管历史上不同的价值论研究各有侧重,但它们都是着眼于人生的根本性和总体性问题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因而都是哲学的思考和研究。 

    人生是由活动构成的,而活动总是有指向的,这种指向就是价值。认识和评估价值、选择和追求价值、生产和创造价值、实现和消费价值不仅构成了人的活动的全部内容,而且构成了人的生活的全部内容。从这个意义上看,关于人生的哲学,也就是关于价值的哲学。幸福是人生所追求的价值得到圆满实现的理想状态,因而幸福就既是人生价值追求的总体目标,又是人生价值追求的最后目标。从这个意义上看,关于价值的哲学,也就是关于幸福的哲 学。作为人生哲学、价值哲学和幸福哲学的价值论,其目的就在于为人生,包括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行为准则,并使之系统化,也即构建一般价值论体系,以引导人们达到真正的幸福。 

     为达此目的,价值论不仅应该批判地研究人类所有生活领域(诸如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艺术等等)的各种价值现象和价值问题,而且应该研究人类认知、追求、创造和实现价值的历史,人的本性,现代人的需要和欲望结构,以及现代社会的现状和走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探寻价值的总体性质、特征和种类,即培里所谓的“共同的东西”,确立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行为准则,构建理论的价值体系。 

     从根本上总体上研究人生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世界、宇宙问题,这是价值论不同于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独特性之所在。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都研究这些问题,但它们都不是像价值论那样以研究人生幸福为轴心,从根本上和总体上研究回答人生问题以及人生与社会、世界和宇宙的关系问题,而是以人生、社会、世界、宇宙问题的某一领域或某一层面为对象,研究回答某一领域或某一层面的各种比较具体的问题。 

     价值论对人类的生活具有独特的意义。它能在促进个人反思和规划人生并为之指示路向和提供原则;它能在理论上为社会确立终极价值目标和构建价值体系;它能为各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提供理论观念、一般原则和活动规范。价值论对人类生活所具有的独特意义规定了价值论所肩负的特殊使命。首先,它要立足于变化着的人类生活,着眼于人类的未来发展,在批判性地继承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为人类生活,包括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行为准则,并使之系统化,亦即构建理论价值体系,以引导人们达到幸福。其次,它要把价值论所确立的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行为规则延伸到或应用于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确立不同具体领域的具体价值原则和具体行为准则,并构建不同领域的具体价值体系,以从不同的角度、领域和层次为人们提供具体的指导和规范。第三,它要用所确立的一般的价值体系和具体的价值体系作为理想价值体系模式去审视、批判和重构人类生活现实,使之趋向理想价值体系模式,使之趋向完美。人类生活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伦理学的上述使命永远也不会完结。也正是在履行自己的使命中伦理学不断地改变其形态,不断地获得丰富和发展。 

二 价值论在哲学中地位的历史考察 

     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最初产生于古代希腊,在中国自古代至近代的历史上并不存在,尽管不能否认有过哲学问题的研究。一般认为,古代希腊的哲学研究是从泰勒斯开始的,但是哲学这一术语的出现也许与苏格拉底的名字分不开。苏格拉底不同意当时别人称他为智者,而认为自己不是智者,而是爱智者。“哲学”(philosophy)这一词的希腊文原意即是“爱”(philos)“智”(sophos)。在苏格拉底以前,哲学研究所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宇宙的本原问题,即通常所谓的本体论(ontology)问题。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重视人的美德或德性(virtue)问题,事实上就有了伦理学实即价值论的研究。[3](关于价值论与伦理学的关系,作者主张两者应统一起来成为人生哲学、价值哲学或幸福哲学)到了苏格拉底的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那里,有了“形而上学”(即本体论)、物理学(即自然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的明确的学科划分。“形而上学”被看作是“第一哲学”,逻辑学被看作是哲学的导论,即所谓走向哲学研究的工具,伦理学则被看作是政治学的分支,而不是哲学的分支。到希腊化时期,伊壁鸩鲁派和斯多亚派开始把伦理学看作是哲学的分支,而且强调伦理学在哲学中的中心地位。近代以来,认识问题受到重视,认识论开始兴起并成为哲学的分支。审美问题、心理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出现了美学、心理学,后来它们也成为了哲学的分支。到了20世纪,政治理论、宗教理论也被看作是哲学的分支学科,而且出现了一般价值理论,出现了众多的哲学的次级分支学科和应用学科。到目前为止,哲学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一个学科群,是一个大的学科门类。 

     今天,过去是哲学分支的一些学科(如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了出去,有些学科仍处于半游离状态(政治理论、宗教理论)。从大致被公认为哲学分支的学科来看,哲学的家庭可以划分为三大层次:一是哲学的基础,如逻辑学、哲学学、元哲学等等;二是哲学的分支,包括本体论、认识论(epistemology)和价值论(axiology)或伦理学(ethics);三是哲学的应用,这方面的学科十分含混和不确定。据第20届世界哲学大会并不那么严格的划分,哲学的应用学科大致上包括艺术哲学、技术哲学、宗教哲学、社会哲学、教育哲学、科学哲学、语言 哲学、历史哲学、体育哲学、政治哲学、经济哲学、知识哲学、数学哲学、行为哲学、文化哲学、心灵哲学、法律哲学、解释(interpreattion)哲学,以及各种应用伦理学等等。在这三大层次中,通常认为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或伦理学是哲学的内在分支;一谈到哲学,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学科。也有学者认为,哲学的分支还包括方法论,但这种看法并没有得到公认。其所以如此,原因在于这种看法的理由不充分,因为哲学本身就具有方法论的性质,而且哲学的每一学科都是一种方法论,但在哲学中并不存在一个独立的方法论分支。 

    价值论在哲学中的地位,一般说来是指价值论在整个哲学家族谱系中的地位。但是,价值论在整个哲学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价值论与本体论和逻辑学(古代)或认识论(近代以来)的关系决定的,而且在20世纪以前的哲学史上,基本上不存在哲学的应用学科,哲学的基础学科也只有逻辑学。因此,价值论在哲学中的地位实际上所涉及的主要是与本体论、逻辑学和认识论的关系。 

伦理学的哲学地位并不是确定的,而且在西方与在中国有很大的不同。 

    在20世纪以前中国,没有独立的哲学学科及其中的分支学科,但事实上存在着本体论问题、价值论问题的研究。从总体上看,这两种研究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本体论问题的研究始终都是从属于价值论问题研究的。价值论问题的研究在整个中国哲学研究中历来都处于轴心地位。进入20世纪以后,传统的研究方式由于西方的影响而被改变。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本上是按照西方的分类展开哲学研究。20世纪下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但没有价值论。20世纪50年代作为价值论的伦理学被看作是伪科学而被砍掉,20世纪80年代得到恢复,但并没有成为哲学的主体部分,只不过是哲学的一个外在分支而已。同时,在20世纪80年代,一般价值论研究在中国兴起,但被列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它基本上是与伦理学并列的。至今,价值论与伦理学在中国还没有统一起来。在古希腊早期,哲学家们关注宇宙本体问题,实际上哲学就等于本体论。苏格拉底使哲学研究转向,主要关注德性问题,在他那里哲学主要是伦理学。柏拉图把前两者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以“善”为最高理念的庞大理念论体系。这是一个本体论与伦理学或价值论统一的哲学体系。然而,到了亚里士多德那里,本体论(第一哲学或“实体”哲学,也许还可以包括物理学即自然哲学)与伦理学又被分离开,而且伦理学不再被看作地道的哲学。在伊壁鸩鲁派和斯多亚派那里,哲学被比作

是一个果园;逻辑学是围墙,物理学是果树,伦理学是果实。伦理学不仅是哲学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哲学的轴心和目的。到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所研究的实体问题基本上属于本体论范围。如果说这种研究相对于神学还有某种独立性的话,那么伦理学研究则直接成为神学的组成部分。  

    在近代西方,适应认识世界和改造的需要,认识论出现并成为哲学的中心问题。哲学家们也研究本体论,但与古代不同,他们主要是把本体作为认识对象或作为认识对象(现象)承载者的意义上研究本体论。因此,严格说来,与认识论相比较,本体论处于从属的地位。价值论研究则有三种情形:一是在研究认识主体时涉及人的欲望、需要、利益方面的问题;二是研究个人的社会主体地位时涉及人的自由、平等等方面的权利问题;三是有了专门的伦理学研究。这些研究也涉及本体问题,但本体论问题也处于从属的地位。就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关系而言,虽然各自都有了独立的研究,但相比较而言,认识论在哲学中具有更突出更重要的地位。 

    19世纪之后,特别是自康德哲学之后,西方哲学出现两大新的走向: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前者的研究大致上属于认识论范围,后者的研究大致上属于价值论的范围。本体论在这两种哲学走向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要么被拒斥,要么被人化。就两大走向的关系而言,科学主义越来越发展成为应用哲学,即科学哲学,而人本主义则越来越成为哲学的主体。从整个当代西方哲学来看,尽管还存在着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或伦理学的研究,但价值论问题的研究是其中的主流和轴心。当代的价值论研究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以人的价值道德问题作为整个哲学的轴心展开研究,对于这种方式而言,哲学就是广义的价值论;二是把价值论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比较狭窄的意义上研究人的价值和道德问题。相比较而言第一种方式影响更广泛,代表了当代哲学发展的大方向。 

    由以上考察可以发现,西方哲学研究的重心经历了从古代重视本体论,到近代重视认识论,到当代重视价值论(伦理学)的演变。在这种重心演变的过程中,价值论在哲学中的地位日渐重要,已经成为当代哲学中的“显学”。 

    三 以价值论为中心重构哲学 价值论(伦理学)虽然自20世纪以来成为了哲学研究的重心,但并没有真正成为哲学构建的中心。从哲学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看,从人类更好生存的客观要求看,必须进一步以价值论为中心对哲学进行重构。 

    哲学的本义就是智慧之学。人类之所以要追求有智慧,之所以需要一门学科专门研究智慧,并不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而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因此,哲学实质上就是人类的生存智慧之学,其根本使命就是要告诉人类如何有智慧地生存。作为生存智慧之学的哲学所要研究和追求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它是要从根本上和总体上认识和把握人生、社会、世界和宇宙及其相互关系,确立和论证对待它们和处理它们之间关系应有的根本理念和一般原则,从而为人类更好地生存提供指导。哲学既是人类生存智慧的结晶,又是人类生存智慧的升华。它通过反思总结过去,又通过批判警示现在,还通过构建范导未来。反思、批判和构建是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哲学引导人类更有智慧地生存的基本途径。 

     然而,长期以来,哲学并没有真正成为人类生存智慧之学。它要么成为沉溺于思维技巧的思辨化的玄学,要么成为专注于具体价值的门类化的学科,要么成为服务于科学技术的逻辑化的工具。不可否认,哲学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存在,而且也是智慧之学,但这种哲学并不真正是人类生存智慧之学,而更多的是思辨智慧之学、道德智慧之学、技术智慧之学。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哲学虽然自封为智慧之学,却不重视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生存的大智慧,或者说不重视研究人类应该怎样生活、人类怎样生活得更好这些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简言之,哲学不重视价值论的研究。 

      自20世纪以来,价值论伴随着当代人类问题的突出而成为哲学中的“显学”,这应该说是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但从整个哲学研究的状况看,哲学并没有真正成为人类生存智慧之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哲学越来越分化成为互不关联的不同的分支,不同的分支之间不仅缺乏共同的理念和范式,甚至彼此之间相互对立和冲突。当代人本主义哲学与科学主义哲学的对峙就是典型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关注价值论,但仍然有许多哲学家各行其是地研究。整个哲学研究看起来是零散的、混乱的,既无中心,也无边际。二是哲学家不重视甚至拒斥本体论的研究和认识论的研究,本体问题(特别是宇宙本体)被认为是非理性所能解决的而被加以拒斥或加以悬置,不再受哲学家的重视;认识论随着科技的的快速发展而一方面日益科学化,另一方面转化成为应用哲学,即科学技术哲学。本体论淡化,认识论转化,的确进一步突现了价值论,但是,价值论没有本体论作为基础,没有认识论提供支持,也许就再也不是真正意义的哲学了。 

    哲学研究的这种状况,不仅使哲学没有能真正发挥作为人类更好地生存的导向者的作用,而且使哲学越来越难以为继,以致于不得不拼命地与其他学科争抢地盘。因此,哲学要生存下去,要真正成为人类生存智慧之学,就必须从哲学的层面关注人类的生存,以人类生存得更好为取向,致力于人类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行为准则的确立、人类价值体系的构建,并为之提供哲学的论证。就是说,哲学家必须以价值论为中心重新构建哲学。这是哲学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哲学本性的内在要求。 

     从人类生存的角度看,伴随着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而来的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三大类:一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后果问题;二是人口与资源的矛盾问题;三是人类的不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人类的幸福,而且关系到人类的自由、价值、尊严乃至人类的生存、命运和前途这样一些根本性问题。这些根本性问题都不是单纯地靠发展科学、教育、文化、经济、技术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哲学家重新认识人类,重新认识人类的价值理念,重新认识人类的实践原则,重新认识人类与社会、世界、宇宙的关系,并根据这种总体性和根本性的哲学思考和探索加以研究解决。 

     对于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本体论的研究,也需要认识论的研究,但更需要价值论的研究。只有价值论的研究才能给当代人类提供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行为准则,只有价值论才能给当代人类提供价值理念和价值体系,从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指导,为社会的构建提供蓝图。而且也只有以价值论研究为中心,才能给本体论研究和认识论研究以正确的定位,使之不致于成为单纯的思维艺术品,而成为作为人类生存智慧之学的哲学的有机构成部分。 

     当代人类科学理论、实用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却相当缺乏形成普遍共识的正确价值观念。这就是当代人类困境的症结之所在。医治这一症结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大力加强价值论研究,并以价值论为中心和指向重构哲学,使哲学真正成为当代人类走出困境、走向更美好未来的人类生存智慧 之学。当代各种全球性人类问题的突出,迫切需要哲学家们以自己的智慧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根本理念和一般原则。这既是对哲学的严峻挑战,也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空前机遇。今天的哲学已经不再是少数哲学家的思维艺术品,而已经成为事关人类能否定出目前困境、获得普遍幸福的价值导向者。哲学家肩负着巨大的职业责任和历史责任。我们每一位哲学家都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热情关注和积极探索各种重大的人类问题,为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以价值论为中心重新构建哲学,首先要重新确立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关系。虽然传统的本体论已淡化、传统的认识论已转化,但这两个分支对于哲学仍然是必要的。它们与价值论一起构成了人类从根本上和总体上认识、对待人生、社会、世界和宇宙并处理它们之间关系的完整观念体系。然而,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使它们彼此孤立、割裂的做法,使它们成为有目的、有指向的有机整体。 

     无论是本体论,还是认识论,还是价值论,一般说来它们都是从根本上总体上研究人生、社会、世界、宇宙及其相互关系,这是这三个哲学分支统一的基础。然而,它们各自研究的角度、使命不同:本体论致力于从根本上总体上揭示人生、社会、世界、宇宙及其相互关系的本来面目,构建关于它们的本体论原则;认识论致力于从根本上总体上揭示人生、社会、世界、宇宙及其相互关系的可能面目,构建关于它们的认识论原则;价值论或伦理学致力于从根本上总体上揭示人生、社会、世界、宇宙及其相互关系的理想面目,构建关于它们的价值论原则。 

     哲学研究从本性上看就是要从揭示人生、社会、世界、宇宙的本

真面目和可能面目,批判其现实面目,构建其理想面目。这种理想面目的轴心又是人生的幸福。显然,本体论和认识论研究是以价值论研究为指向和目的的,是为价值论研究服务的。人生问题特别是人生幸福问题是价值论,也是整个哲学研究的出发点、目的和中心。 

     以价值论为中心重新构建哲学,其次还要重新给应用哲学走向。应用哲学大致上涉及三大领域:一是社会生活领域;二是科学技术领域;三是历史文化领域。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应用哲学研究基本上是混乱的,既没有统一的规范,也没有终极的指向。应用哲学作为哲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其使命就是要把哲学的一般原则贯彻到不同领域,并根据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确立所在领域的具体哲学原则。确立所有这些哲学原则的最终目的则是要给这些领域确立根本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的活动准则,规范和指导所有这些领域的活动,从而使之最终有助于人生的幸福。如果忽视了这种范导作用,应用哲学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所有这些领域的活动也会因为缺乏这种范导作用而偏离人生幸福这一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标。 

     在对待应用哲学的问题上,要防止以应用哲学研究代替理论哲学研究的做法。在当代人类社会生活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应用哲学研究对于更好地发挥哲学的导向者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应用哲学研究必须以理论哲学研究为前提,没有理论哲学的研究,没有理论哲学提供的理念、原则,应用哲学就没有什么东西可应用的了,其存在也就没有什么意义。那种以应用哲学研究取代整个哲学研究的做法,不仅不能使哲学成为大智慧之学,成为人类更好地生存的向导者,成为其他各门学科的范导者,相反会使哲学成为既定现实的辩护者,成为其他学科的论证者,成为小聪明之学。 

【参考文献】 

[1]R·B·Perry.General Theory of Value[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26,pp4-5. 

[2] Elmer Duncan.Do We Need a General Theory of Value?[A].Inquiries into Value:The Inaugural Se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Value Iquiry.Lewiston/Queenston:The Edwin Mellen Press,1988:Sec.2,pp37-46. 

[3]江畅.价值论与伦理学:过去、现在与未来[A].武汉大学哲学系,宗教系.珞珈哲学论坛(第3辑)[C].武汉:湖北 人民出版社,2000.

 

你可能感兴趣的:(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