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公开课

来特殊教育学校快三个月 ,期间听了学校部分老师的课,也去苏州参加了一次大市级的特殊教育活动,听了三位老师的课。

总体感觉,培智的课就是放慢脚步,反复强化,但要上好公开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比如一节课就教两个字,你要是不采用多种方法教学,这课是没法上下去的。所以,这一点也是对特教老师基本功的考验。而且,特殊教育各个学校用的教材也不一样, 网上可参考的教学资料更是少之又少,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当然,现在,培智课程有国家统一的部编教材了,也有配套的教学资料。只是这部编教材编得比较慢,只到第四册,只能适合低年级用,像我们中年级还是沿用原来的上海教材。


特教公开课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本周,轮到我上公开课。让我感觉仿佛回到了21年前的那个夏天,那时,在南京某培智学校实习,最后上汇报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没想到,时隔21年,又回到了特殊教育的舞台。

看看现在班级的教学进度,上的内容是S版第八册第11课《呼救》。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内容,无所谓哪篇文章好上,哪篇文章不好上,反正按着进度来吧。公开课,也是常态课,因为平时的每节课我都是这样认真准备的,确定好内容,做好课件,设计好作业。

《呼救》这篇课文教学的内容是认识三种车,分别是救护车、警车、消防车。课文中还有三个句子,句子告诉我们什么情况下该打哪个紧急电话。课文后还有三个生字的教学。这么简简单单的课文内容,该如何来呈现呢。这一节课时间,到底上多少内容才合适。如果就认识三种车,教三个词语,显得有点单薄。再句子教一句,显得不完整,全部教完,貌似内容太多了。另外,无论是普小的语文课标还是培智语文的课标,都注重写字教学。因此,每节语文课都应该有生字教学的渗透。

昨天在备课时,在内容的取舍上很是纠结。最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所有内容统统要。一节课,教完三个词语、三个句子,再加一个生字。不是老师们都说,我们班是特校的“火箭班”嘛,有几位同学接受能力还不错,语言发展也很好。那就发挥“火箭班”的优势,今天看看他们的表现。

备课时,简单梳理了一下教学思路,确定的教学环节是:听声音引出学习内容;设置情境,认识三种车的特点,相机教学三个词语;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打哪个急救电话,相机教学句子;最后进行生字教学。早上一觉醒来,突然灵感迸发,觉得这样把词语和句子割裂开来教学,显得生硬,而且浪费时间。何不把词语、句子穿插在一起教学,即认识一种车,学完词语,再进行相应的句子教学,这样不但过渡自然,时间上也不会来不及,学生更易于接受。

于是,早上到办公室马上对课件进行调整,教案重新整理。上课之前调试了一下课件,当试放声音时,这些小朋友一下子说出了救护车、警车和消防车的声音,这小耳朵灵敏地出乎我的意料。要知道昨天在备课时,这消防车和警车的声音我都有点混淆。所以课一开始,教学得非常顺利,每个教学环节我都设置了故事情境,把词语和句子放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认识了救护车、警车、消防车的不同特点,也了解了什么情况下应该打哪个急救电话。甚至还有一位同学完全进入角色,模拟故事情境中的人物,现场打急救电话,口齿清晰,表述清楚。这是完全在我的设计之外的,这教学生成的非常好。

不过,可能是安排的教学内容太多了,学生认、说都非常好,但读句子却不是特别流利。句子的朗读训练还不够扎实,只能下节课再强化了。

上完课,听课的几位老师也说内容有点多,但如果删除一部分又不太完整。有一位老师的意见非常好,她建议我上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先教完三种车,第二课时对词语的教学以复习为主,这样可以腾出一些时间重点进行句子的教学,这样课的环节就显得比较完整,时间上也不会不够。的确,一堂好的课需要不断打磨,听取多方面意见,期待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

“教学是慢的艺术”,在特殊教育学校,更要放慢放慢再放慢脚步,把教学进度调整到学生易于接受的步伐,用心用情与这些孩子交流,感受他们每一点微小的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特教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