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之我见

      戊戌年五月十七,幸得名师张先生授道解惑。先生博学睿智,抛砖引玉,以公民教育为引,绘大教育思想之蓝图。先生循循善诱,留一美差供众学生思考。

      学生静夜熟思,何为公民教育?公民教育为何?《公民教育与现代学校》一书提及:所谓“公民教育”乃一种基于学生成长兼学校发展之教育思想,其目的在于为和谐社会、美丽中国培养合格公民,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环境。朱永新先生于《教育的使命》中,对公民教育探讨一二,公民教育乃一种教育使命,为学生之发展,为社会之发展提供力量。柏拉图《理想国》中公民教育乃城邦统治者之重要职责,柏拉图以为城邦追求至善非镜中花,公民教育乃关键。

      要论何为“公民教育”?需先明了何为“公民”。亚里士多德高举“凡得参与司法事物与治权机构的成年男子皆为公民”。柏拉图另有新意,以其之所想“城邦为大规模公民教育组织,凡参与城邦活动之人皆为公民”。亚里士多德之公民论,将儿童、老人、女性、外侨、奴隶排斥于公民行列。柏拉图恰恰相反,其公民论较为全纳。柏拉图式公民教育深受斯巴达公民教育之影响,柏拉图以为,其恩师苏格拉底死于雅典式公民教育之手,故使其萌生“何为公民教育?”“公民教育为何?”之灵魂拷问。吾认可柏拉图式公民教育,但不排除其偏颇之处。故以下仅以社会(城邦)公民教育为论点。

      柏拉图持“灵魂与社会同构”理念。今有一流行语“社会人”,余以为此乃“公民”之戏称。若对“社会人”施以“公民式教育”,使之成为公民,则按柏拉图所想,公民教育实为灵魂教育。学校以校园为载体,借教师与辅导员之手对学生施以“灵魂教育”,授修身、修德、修魂、养性、养心之学问,引导学生成为学生,成为公民。领导者以社会为载体,借法律法规、公约习俗、信仰伦理之手,有意或无形之间对“社会人”施以教育,从而规范个体行为、思想、意念、荣誉感、情操,以达社会乃至国家有序运行。不难看出,学校实则为一微型社会。学校与社会之“公民教育”,为“和谐教育”。

      柏拉图认为,“公民教育”要重因材施教。公民为统治者、护卫者、生产者三类群体构成。此三类群体分属金、银、铜三种属性,故按属性不同,对公民进行“按属分配、有效分工”的教育。余以为此“公民教育”为“非公平教育”。公民接受相适应之教育,在社会组织中各司其职。柏拉图以为使哲学王成为统治者,使身强力壮之人成为护卫者,则城邦可以完美发展。然此分属教育法,暗含阶级划分,人无完人,权力带来欲望,欲望导致灵魂腐蚀,不排除前二者属性之人变质,破坏城邦运作。今之社会虽主张“教育公平”,然教育不公平现象每每发生,时代造就“寒门再次难贵子”,穷人孩子接受“穷式教育”,富人孩子接受“富式教育”。导致家族职业、社会地位、阶层以“世袭制”方式运转,统治者后代接受统治者类教育,护卫者后代接受护卫者类教育,生产者接受生产者类教育。柏拉图所谓的“若生产者生出金、银属性的后代,则其后代可接受相应属性教育”的论点,在当今实难实现。追溯吾小学时代,一处长女儿趾高气扬道:“我不会念书没有关系,可以花钱买进高中,然后高二花钱去美国混个海外学历,那样我也是海龟啦,有了学历我爸还没有退休,我就可以进政府部门工作了,不像你们,你们爸爸妈妈是工人,如果你们不会念书,或者你们爸爸妈妈没有钱和精力供你们走其他途径,你们父母就会让你们去打工。”此话出自小学三年级学生之口,着实刺痛吾之自尊心,于是没有伞和鞋的孩子只能含泪赤脚奔跑。一言以蔽之,公民教育有待拨乱反正,践行公民教育者仍需摸索其最佳道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民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