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三十九

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三十九_第1张图片


教学常规漫谈  之三十九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之前,语文教学法中备受倡导的是启发式教学法。而传统的讲授法却被很多行内行外的人冠以“注入式”或“填鸭式”之名,语文课堂的死水状似乎也全因其而起。一时间讲授法好像成了过街老鼠,成了落后的压制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已开始实施,它倡导的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更加深了不少人对讲授法的否定。这种跟风式的做法对讲授法是不正确的,是一些人误解了讲授法的错误表现。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以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就目前理论界有关学习的两大理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来看,这两种理论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一种互相促进、 相得益彰的关系。 因此讲授法和启发式教法也不是互相排斥的。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经所讲对象,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严密、系统,深刻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恰当运用讲授法,学生的学习不仅不会是机械被动的,相反会表现出深刻积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在“讲”上下工夫:“讲”一定要服从于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不该讲的不讲,学生已懂的不讲:“讲”一定要选择好时机,相时而讲,在引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阅读思考之后,教师再突显重点地选择出学生可能忽视,或理解还不够到位的地方作点睛式讲解;同时“讲”也要把握住深浅度,要有深度,但又不能过深。举例来看:鲁迅先生很得意的短篇小说《孔乙已》最后一段话是:“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

全段只有18个字,绝无生字词,而且“大约”和“的确”还明显矛盾,这里的“大约”和“的确”恰恰是当讲必讲之处。不讲的话,或给学生留下难解之疑,或让学生认为鲁迅也居然写出病句。这对理解小说的主题无疑是有害的。教师应该讲明:“大约”是一种猜测,因为始终没有见到过孔乙已了。也许他远走他乡另谋生路去了,也许是死了。而“的确”是肯定的,看看孔乙已最后一一次来酒店喝酒的情形:时间已深秋,将近初冬,自身双腿已断,黑而且瘦,靠双手爬来,已经不成样子;众人对他依旧是无情的取笑;掌柜除取笑之外,还催要他欠的十九个钱。想一想,在这样种境况中,会有人帮助孔乙已吗?他自己能爬到他乡自谋生路吗?加上这么久没有见到,也没有听到关于他的消息,孔乙已不死还会怎样呢?因此,“大约”与“的确”这两个词不仅不矛盾,而且引人深思,让读者更深地理解当时社会的冷漠、孔乙己的可怜可悲。这两个词教师是当讲的,而且应当重点讲解。

由于字数有限,明天接着谈新课标不排斥讲授法方面的话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