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366

杂阿含经366_第1张图片

毘婆月经:本经叙述毘婆尸佛等过去七佛,都对于十二因 缘之顺逆观察而觉悟的。

十二因缘解释链接

(三六六)毘婆月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毗婆尸佛①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如是念。一切世间皆入生死。自生自熟。自灭自没。而彼众生于老死之上出世间道不如实知。即自观察。何缘有此老死。如是正思惟②观察。得如实无间等起知。有生故有此老死。缘生故有老死。复正思惟。何缘故有此生。寻复正思惟。无间等起知。缘有故有生。寻复正思惟。何缘故有有。寻复正思惟。如实无间等起知。有取故有有。寻复正思惟。何缘故有取。寻复正思惟。如实无间等起观察。取法味着顾念。缘触爱所增长③。当知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譬如缘油炷而然灯。彼时时增油治炷。彼灯常明。炽然不息。如前来叹譬④.城譬⑤广说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毗婆尸佛。如是尸弃佛.毗湿波浮佛.迦罗迦孙提佛.迦那迦牟尼佛.迦叶佛⑥。皆如是说

[注解]

① 毘婆尸佛:过去七佛中,第一位的佛名。

② 正思惟:正确地思惟;如理地思惟。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如理作意」。

③ 取法味著顾念,缘触爱所增长:执取,就是贪著滋味而爱顾、眷念,会由于六触所缘生的爱而增长。

④ 来歎譬:即《杂阿含经》卷十二第288经。

⑤ 城譬:即《杂阿含经》卷十二第287经。

⑥ 尸弃佛、毘湿波浮佛、迦罗迦孙提佛、迦那迦牟尼佛、迦叶佛:过去七佛中,第二至六位的佛名,第七位即是释迦牟尼佛。

[对应经典]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因缘相应12〉第4~9经。

---------------------------

翻译:

三六六、毘婆月经:本经叙述毘婆尸佛等过去七佛,都对于十二因 缘之顺逆观察而觉悟的。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侯,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过去七佛之第一佛毗婆尸佛还没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心襌思,他这样地思惟着:一切世间都已陷于生死的苦难中,众生自生自熟,自灭自没。然而这些众生对于不受生死流转的出世间道却不能如实知道。于是就自己做观察:到底是由于什么因素,所以会有老死呢?像这样以正思惟观察时,就得到了如实的觉证而生起知见:由于有生,所以就会有老死,是由于有生的因素,所以就会有老死的产生。他又正思惟:到底是由于什么因素,所以会有生呢?于是他又以正思惟得到了觉证而生起知见:是由于招感了未来的果报,所以就有来世的再生。于是他又正思惟:到底是由于什么因素,所以会招感未来的果报呢?于是他又正思惟,得到如实的觉证而生起知见:是由于有追求执取,所以才会招感未来的果报。于是他又正思惟:到底是什么因素,所以会去追求执取呢?于是他又正思惟,得到如实觉证去做观察:知道追求执取是因贪着、顾念,是由觉触而生起的爱欲所增长。应要知道,由于有爱欲,就会去追求执取;由于追求执取,所以就招感未来的果报;由于有未来的果报,所以就有来世的再生;由于有来世的再生,所以就有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此纯粹大苦结聚的集起了。就好比要有灯油和灯心才能点燃灯火一样,要随时添加灯油并整理灯心,那盏灯才能保持明亮,燃烧不止。就如「前来叹譬、城譬」经文一样的广为解说。」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就如「毗婆尸佛」的经文所说,像这尸弃佛、毗湿波浮佛、迦罗迦孙提佛、迦那迦牟尼佛、迦弃佛等经,也都是这样的说法。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因缘相应12〉第4~9经。

四.毗婆尸

(一)

  这是我所听见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

  在那里,世尊对比丘说: “比丘们,当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还是菩萨,未取得正觉的时候,他这样想: ‘这个世间充满忧苦,有生、有老、有死,死后又再投生到另一生,然而,人们却不知道从老死之苦出离的方法。要到什麼时候,才知道从老死之苦出离的方法呢!’

  “比丘们,於是,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什麼东西带来老死,以什麼东西為条件而有老死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生带来老死,以生為条件而有老死。’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什麼东西带来生,以什麼东西為条件而有生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有带来生,以有為条件而有生。’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什麼东西带来有,以什麼东西為条件而有有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取带来有,以取為条件而有有。’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什麼东西带来取,以什麼东西為条件而有取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爱带来取,以爱為条件而有取。’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什麼东西带来爱,以什麼东西為条件而有爱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受带来爱,以受為条件而有爱。’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什麼东西带来受,以什麼东西為条件而有受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触带来受,以触為条件而有受。’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什麼东西带来触,以什麼东西為条件而有触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六入带来触,以六入為条件而有触。’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什麼东西带来六入,以什麼东西為条件而有六入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名色带来六入,以名色為条件而有六入。’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什麼东西带来名色,以什麼东西為条件而有名色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识带来名色,以识為条件而有名色。’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什麼东西带来识,以什麼东西為条件而有识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行带来识,以行為条件而有识。’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什麼东西带来行,以什麼东西為条件而有行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无明带来行,以无明為条件而有行。就是这样,以无明為条件而有行,以行為条件而有识……这就是一个大苦蕴的集起。’

  “ ‘集起,集起!’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之前从没有听过这些法义,之后,在这些法义之中,眼生出来了,智生出来了,慧生出来了,明生出来了,光生出来了。

(二)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没有什麼东西才会没有老死,什麼东西息灭才会带来老死的息灭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没有生便没有老死,生的息灭带来老死的息灭。’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没有什麼东西才会没有生,什麼东西息灭才会带来生的息灭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没有有便没有生,有的息灭带来生的息灭。’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没有什麼东西才会没有有,什麼东西息灭才会带来有的息灭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没有取便没有有,取的息灭带来有的息灭。’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没有什麼东西才会没有取,什麼东西息灭才会带来取的息灭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没有爱便没有取,爱的息灭带来取的息灭。’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没有什麼东西才会没有爱,什麼东西息灭才会带来爱的息灭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没有受便没有爱,受的息灭带来爱的息灭。’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没有什麼东西才会没有受,什麼东西息灭才会带来受的息灭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没有触便没有受,触的息灭带来受的息灭。’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没有什麼东西才会没有触,什麼东西息灭才会带来触的息灭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没有六入便没有触,六入的息灭带来触的息灭。’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没有什麼东西才会没有六入,什麼东西息灭才会带来六入的息灭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没有名色便没有六入,名色的息灭带来六入的息灭。’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没有什麼东西才会没有名色,什麼东西息灭才会带来名色的息灭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没有识便没有名色,识的息灭带来名色的息灭。’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没有什麼东西才会没有识,什麼东西息灭才会带来识的息灭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没有行便没有识,行的息灭带来识的息灭。’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这样想: ‘没有什麼东西才会没有行,什麼东西息灭才会带来行的息灭呢?’ 於是,毗婆尸菩萨如理思维,以智慧透彻了解: ‘没有无明便没有行,无明的息灭带来行的息灭。就是这样,无明的息灭带来行的息灭,行的息灭带来识的息灭……这就是一个大苦蕴的息灭。’

  “ ‘息灭,息灭!’ 比丘们,毗婆尸菩萨之前从没有听过这些法义,之后,在这些法义之中,眼生出来了,智生出来了,慧生出来了,明生出来了,光生出来了。”

五.尸弃

  ……比丘们,当尸弃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还是菩萨,未取得正觉的时候……(五至十经除了佛的名称外,其餘内容跟第四经相同。毗婆尸、尸弃、毗舍浮、拘留孙、拘那含、迦叶、释迦牟尼称為 “七佛” 。佛教有七佛、二十四佛之说。根据佛教的教义,过去与将来的时间无边无际,所以过去与将来有无量无数佛在世间上出现,若追溯过去最近的七位或二十四位,就称為七佛或二十四佛。四至十经的内容重复,是说明七佛以至所有佛都是為了要解决生死的问题,从洞悉十二缘起而得觉悟的)

六.毗舍浮

  ……比丘们,当毗舍浮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还是菩萨,未取得正觉的时候……

七.拘留孙

  ……比丘们,当拘留孙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还是菩萨,未取得正觉的时候……

八.拘那含

  ……比丘们,当拘那含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还是菩萨,未取得正觉的时候……

九.迦叶

  ……比丘们,当迦叶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还是菩萨,未取得正觉的时候……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阿含经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