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员工如何拥有决断力

推荐书籍:

《当机立断:用“数字·事实·逻辑”做决定》

工作中的决策比生活中简单多了,出口治明用“数字、事实、逻辑”理论创造世界通用的决策流,帮选择困难症们快速做出工作中难以抉择的问题。


当选择变为一种抉择的时候,自由对人来说无异于刑罚。

——海德格尔


 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布利丹的驴子”。故事说一位名叫布利丹的哲学家养了一头驴,这头驴和别的驴不同,它喜欢思考,凡事走喜欢问个为什么。有一次主人在它面前放了两堆体积、色织都一样的干草,给它做午餐。这下可把它给难住了,因为这两堆干草没有任何差别,它没法选择先吃哪一堆,后吃哪一堆,最后,这头驴子面对两堆草料,饿死了。它因此而名垂哲学史。

布利丹的驴子之所以饿死,恰恰因为它是自由的。为自由而献身的驴子。自由在古希腊本来就有“刑罚”之义。

在中国古代,也有一个“杨朱泣路”的故事:杨朱某次外出,遇上一条岔路,或许是一时不能决定走哪条路,或许是联想起人生歧路,竟哭了起来。

其实现生活中,并没有那么理性的近乎愚蠢的驴子,更没有这样的人。正如休谟所说,人的行为在很大限度上是受意志、情感等道德范畴内的东西左右,而不是理性。在人的行为方面,理性确实是疲软的。

做决定真的这么困难吗?《当机立断:通过“数字·事实·逻辑”做决定》中解释到,做决定,其实就是选择一方同时也要舍弃一方的过程,很多情况下“无法做决定”就是“无法舍弃”。在上述两个例子中,并不是因为选择太难,而是无法进行舍弃。

《当机立断:通过“数字·事实·逻辑”做决定》的作者出口治明几乎不被做决定困扰,甚至在一些重要的分岔路口,做出果断正确的决定,比如曾在日本保险界首次推行“怀孕超过27周的孕妇也可以参保”等非常规制度。

作为人寿保险协会首位财务规划专门委员会委员长,他曾参与国家金融制度改革和保险业法的修订工作。2006年,成立日本生命网络人寿保险公司,至今担任会长兼CEO。

给人一种非常有决断力印象的出口治明,常常有人希望他交给年轻领导“快速准确做出决定的方法”,所以才有了《当机立断:通过“数字·事实·逻辑”做决定》这本书。

虽然最初是写给年轻领导提升决断力的书,但从公司的新职员到管理者,大家每天都在做出决定,这也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在事情重要节点,快速做出正确的选择,是每一个职场人都必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通过学习而培养的思维习惯,《当机立断:通过“数字·事实·逻辑”做决定》就介绍了“数字·事实·逻辑”的思考方式,帮助人们快速正确做出决定。

每一个决定都在为职场地位加减分

在职场上,一说到决断力、做决策,普通员工一定会摇摇头说,这是领导们干的事儿,太难了,跟我没啥关系,我又不用做决定,有安排就做。所以就心安理得的做着与大家一样的工作,等着工资自然上涨,按照领导的决定命令埋头苦干就好了。

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普通员工依然会面临着分配下来的任务用A方案比较好还是B方案比较好,先做这个任务还是那个任务,给领导看的PPT应该选取什么样的角度进行阐述等等等的问题,往往因为这些决定影响着自己的绩效表现、升职加薪。

决断力并不是只有领导才需要具备的。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决定,不都是事情发展的关键吗?能不能高效、正确、出色地完成任务,都看自己那时候的一个选择。

会开动脑筋,去琢磨如何快速准备做出决定的人,会从每个决定开始,一步步积累起自己强悍决断力的基础,

在工作上,首先要会做出决定,然后是行动,做出成果。普通员工要想培养起决断力,就从日常工作中的每个决定开始训练,会做决定的人才会推动事业的发展。

决定没那么难

面对选择总是犹豫不决,因为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否正确而感到不安,希望别人来帮助……

大多数人都觉得做决定很艰难,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自称“选择困难症”的人出现,希望慎重做出决定,但却会因此错失良机、浪费很多时间。

但做决定真的那么难吗?

出口治明在《当机立断:通过“数字·事实·逻辑”做决定》说了,实际上,在职场上做决定并不比在生活中做决定难多少。让人觉得做决定难,有三个原因:一是考虑了“多余因素”,二是无法将“做出决定”和“使方案通过”区分开,三是无法舍弃。

对于第一种,方法很简单,“困惑的时候,考虑哪一种方案更有利”是工作中恒定准则。以目标为导向,在面对N多选择的时候,哪一个选择更能满足目标即可。比如要想最大程度降低公司成本,有两个方案,一个能很轻松降低公司10%的成本,另一个能降低公司30%成本但操作起来有些难度,在两者之间纠结时,事情的难度其实就是多余因素,选哪个,只要考虑是否能达成目的,哪种方案更有利即可。

第二种,一般是将事情复杂化了,比如你认为通过优化某项功能可以完成KPI,但又怕这项提议可能会被pass掉,一直犹豫不决,这个时候应该是先做出”优化某项功能“这个决定,之后再考虑”如何让领导通过这项提议“。

第三种,我们常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在两个选项旗鼓相当,没有明显差异各有利弊的时候,就需要客观的考虑当下哪个是最佳选项,而科学地做出决定的基本方法就是本书中介绍的”数字·事实·逻辑“理论。

利用“数字·事实·逻辑”快速做出正确的决定

出口治明先生的生命网络人寿保险公司,无论是规章制度,面试命题,还是下属的创新提议,都深受“数字·事实·逻辑”理论所影响。

而“数字·事实·逻辑”理论其实就是将大家如何以逻辑为决策前提,收集相关数据和客观事实,做出相对准确的决定。

出口治明在《当机立断:通过“数字·事实·逻辑”做决定》利用y=f(x)这个公式来打比方,y是最终做出的决定,f是逻辑,x是数据和事实,也是这个公式的变量。当变量越多,得出的结论就越准确。

比如,是否要在一家餐馆增加针对儿童的菜单,附近小区孩子增长的数量是变量1数据,其实增加的孩子里有大多数是中学生是变量2事实,结合这两个变量,我们决定是否要增加儿童菜单就容易的多。

对于“数字·事实·逻辑”理论,出口治明也有详细介绍。

数字,就是指数据。

出口治明经常对他的员工说“不要用文字思考,用数字”。因为文字有偏向性,很容易因为表面意思,产生被误导的主观想法。在书中出口治明就举例,人们因为只是听到电视里说美国农民喷洒农药的新闻,就做出“不让孩子食用美国的农产品”的决定,但通过从网络统计的数据上来看,实际上日本每公顷耕地食用的农药比美国的多了,正确的决定应该是“不让孩子吃农药含量过高的农产品”。

同样的道理,用数字来解析的话,就能重新审视一下听起来不错的意见,加深理解。

所以,培养寻找核对原始数据的习惯,是做出正确决定的基础。尽量获取一手信息、通过横纵对比更能帮助自己通过挖掘数据看到客观事实。

事实,简单来说就是能从数字数据中推导出来的客观事实。

我们要区分事实和个别主观想法,不论是谁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才是事实。面对一个较复杂的事实时,我们有必要将数据进行组合、分析对比,如果能够共同证明一个事实的话,结论会更有说服力。

逻辑,是指做出最终决定的理论依据。

拥有更多变量的才是好的逻辑,为了能让逻辑更加清晰和经得住考验,要尽可能仔细地对数字和事实进行分析,或者与更多不同的人讨论,多视角思考。而做完决定之后也要时刻保持关注,因为数字和事实改变的话,逻辑也会改变。

就像出口治明在书中所说的,任何事情只要有七成把握就可以开始行动,边行动边思考,在错误和尝试中前进。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决策。


利用“数字·事实·逻辑”理论,在日常工作每个决定中运用,即时你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员,也能拥有具有强大力量的决断力,还有对事情越来越清晰明了的分析能力,让自己在未来的职场中拥有独特的竞争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普通员工如何拥有决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