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文化类节目)

近几年,文化类节目成了流量的新宠。越来越多的人爱看文化类的节目。但这是否能代表中华文化被更广泛地了解,还有待验证。

就刚刚播出完毕的《中国诗词大会》而言。随着人气的高涨,这个节目的娱乐性增加了不少,但专业性也有所下降。可以看出,这个节目近两季所考察的诗词大多来自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所学。这样的出题方式未免太过谨慎。专家在选手答出题后的点评与拓展固然依旧有趣,但对于这几首原本就是必须掌握的诗词,即使是专家也很难再讲出新颖的东西了。再者,我国传统文化必远丰富于课标要求掌握的诗词所包含,就比如前不久,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一句“我从此不敢看观音”上了热搜。虽然这不是诗词,但也可以给《中国诗词大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名字是大家从小听到大的,但这句话一被网友找出,还是能被大家所赞颂。同理,《中国诗词大会》中是否能加入更多的标题或是某一句广为人知的诗词,让人更加了解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呢?这个节目中所蕴含的应包含但不仅限于课标,而是将一些同样绝妙却不那么广为人知的诗词挖掘出来。这样不仅能够让选手和专家带来更精彩的表现,而且可以更加起到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再拿《经典咏流传》举例这个节目的初衷是将传统文化与新兴事物结合,从而起到推广传统文化的作用。但真正看了节目就不难发现,节目中为了节目效果而占用的时间未免太多。而且除了专家点评,很多东西都是大、虚、重复的,随便在网上找一篇以“我们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章都可以看到类似的语句,实际意义并不大。一集下来,干货是有,但没多少,使作文字数变多的方法倒是学到了不少。

但这并不代表文化类节目没有做的好的地方。不可否认的是自从这类节目播出以后,关注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传统文化也随之从讲台上、书本中真真正正地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类节目才出现了几年,有很大的时间和空间给它们自我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化类节目能够凭实力与别的节目竞争,传统文化能获得更多人的关注与了解。

罗雅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评(文化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