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学好英语明明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明显并不是(过分)受限于智商,为什么难住了那么多人?
“用英语”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根本就不是刚需。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通过英语考试才是真正的刚需。这也证明了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在考完四六级之后,就再也不去碰任何英语相关的材料,即便他们口口声声说英语重要。
其实不论是英语、健身还是任何其他的技能,当它无法影响你的生活时,你都不能感受到它的必要性。
既然不是刚需,那就是“不必需”,于是,事实上“不用也可以”,事实上“没有也行”,虽然“有倒也挺好”,可“没有的话顶多是有点怨念而已”……
为什么另外一些人(虽然是少数)最终“学”会了呢?对他们来说,那是刚需——那“需求”越刚,学得越快、学得越好……甚至,没学会,没学好的时候,也要“凑合着用”,然后“用着用着就真的用熟练了”——想想看吧,这是不是最重要、最本质的根源?
当你真心喜欢做某件事,通过这件事真正感受到了好处的时候,它对你来说就是刚需。
所以天生条件弱,周围环境差其实都只是借口而已。
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找到一个非做不可的理由,让这个你想学习的技能,真正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刚需。
再看看我们身边,绝大多数人是不善于分析的,是不善于思考的,他们不会去琢磨什么事儿直到水落石出。可你身边也一定有至少一个这样的人:
他们善于分析(也因此常常能做出更优的决策),他们善于琢磨(也因此常常有特立独行且正确的见解),他们也善于说服别人(也因此必然有更强的影响力)……
寻求真相,对他们来说,就是刚需;若是不能弄个水落石出他们就难受得很,看到一点希望就会欣喜若狂,遇到一点挫折根本算不上什么,因为真相就像是火,他们就像是飞蛾,还有什么比飞蛾扑火更自然的吗?
我们之前提到过,特立独行且正确,我们不妨想一想,有什么样刚需的人,才可能做到这一点?
我能给出的答案就是:把主动分析当作刚需的人。
对于这些人来说,把事情做成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希望知道事情背后的原理,以及相应的逻辑关系。
不停地探寻真相,直到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这对于那些特立独行且正确的人就是刚需。
我的前老板俞敏洪同学有一句著名的话:
优秀是一种习惯。
“习惯”很可能只不过是“刚需”的另外一个说法。
对于没有尽全力做到最好的人来说,最合适的描述应该是:
“找借口”是一种刚需。或者说找借口就是一种习惯。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服自己可以放弃。这种习惯或者说刚需是一个大坑。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起码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好。注意,是“最好”而不是“好”或者“很好”……
不然的话,他们会很难受的,虽然那种难受不能言传只能意会,但反正就是很难受。
“等待”是我们最常用的借口:等我到了XX岁,我就要如何如何。
除了一些法律上规定,不准某些年龄段做一些事情以外,大部分的等待其实只是借口而已。
实际上如果是刚需,你是根本不会等待1分1秒的。因为不做,对你来说损失很大,所以即便做不好,你也会硬着头皮去做。
不要再找任何等待的借口了,没有任何成功是你能够“等”来的。
所以说,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
不断重塑大脑的,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自我驱动力,也就是说,其实就是对刚需的认知与选择。
思考与践行:
一切我们想做好而没有做好的事,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这件事当作自己必须做好的事,或者说这件事不是你的刚需。
说一个戒烟的故事。我的父亲吸了50多年的烟,用他自己的话说,宁可不吃饭,也不能不吸烟。2009年,儿子很小,父亲母亲在北京帮我带孩子。当时吸烟的危害已经很明显了,冠心病、肺气肿、打鼾,但这些丝毫影响不了父亲吸烟的心情,全家人包括医生朋友的劝说对父亲全部无效。
那年冬天,父亲得了一场感冒,本来不严重的小病,因为心肺功能的不足被放大了,到医院直接被收住院,医生说房颤,肺心病,根源是吸烟引起的。病情严重,哥哥从东北老家请假赶到北京,病房里轮流值班,家里有心脏病人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有一种药,每分钟必须控制在6滴以内,一小袋250ml的药,通常都是整天在打。父亲看着我们兄弟紧张而疲惫的样子,自己默默做出了戒烟的决定,从此以后,一支烟也没碰过。有烟瘾的人都知道对于一个有50多年烟龄的人来说,戒烟有多难。但父亲做到了。我们全家人,包括亲戚朋友都没有想到。
后来有一次闲聊天,父亲动情的说,抽烟是快活的,但因为我一个人的快活,我生病了,你们也不能不管我,不能让你们都跟着担心,跟着遭罪。
现在我理解了,对父亲来说,对我们的爱是刚需,这个刚需让他战胜了50多年的烟瘾,一次性戒除,再也没有复吸。
那些想戒烟而戒不掉的朋友,你们真的缺少一个直击内心的理由,吸烟百害而无一利,不要等着伤害严重后才重视!
我相信,所有的理由都是借口!
价值观决定命运,价值观就是让我们变得更好,成长和变得更好就应该是我们的刚需。
道理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简单,如何实现才是关键,其实我们已经知道答案了,那就是习惯。
所谓自我驱动力,就是找到刚需,变成自己必须做的事,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再通过一段时间,落实到生活中的一个习惯上,我们的命运,我们自己就创造出来了!
优秀是一种习惯!分析分析就知道是否正确了,原来分析也是一种习惯,但这个习惯依靠的是元认知能力,所以第一步,先把培养元认知能力的习惯养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