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工作法

关于本书和作者

番茄工作法是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他在大学生活的头几年,曾一度苦于学习效率低下,“于是我和自己打赌,下猛药,狠狠鄙视自己说:‘我能学一会儿习吗?真正学上10分钟?’我得找个计时教练,谁来替我掐表呢?后来我找到了,是一枚厨房定时器,形状像‘西红柿’(Pomodoro,意大利语的“番茄”)。就这样,我邂逅了我的番茄钟。”

番茄工作法风靡的原因:

简单、实用

番茄工作法一句话描述:

列出每日任务——设置25分钟番茄钟——开始逐个执行

番茄工作法的意义:

增加效率,减少拖延

掌控生活,加大成功概率

番茄工作法的理论基础:

[知识点:戴明环]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处理)

[知识点:日本戴明质量奖]

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质量奖中,日本戴明奖是创立最早的一个。它始创于1951年,是为了纪念已故的威廉·爱德华·戴明博士,他为日本战后统计质量控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日本业界认为,他的教诲帮助日本建立了这样一个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日本的产品质量才达到了今天这样被世界广泛承认的水平。

戴明质量奖创办至今40余年来,已经有超过160个日本企业获得戴明运用奖,这些获奖者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均获得了大幅度提高。戴明运用奖虽然诞生于日本,但现在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质量奖项。

番茄工作法即戴明环理论的实际应用。

番茄工作法的三个环节:

前期准备、中期执行、后期回顾

一.前期准备:两张计划表和一个番茄计时器

和以往做工作计划表的两个差别:

a以往工作计划表,列出的是准备完成的任务;番茄工作表列出的是今天待办的任务

b以往工作计划关注完成任务;番茄工作表关注完成番茄钟

番茄钟:以25分钟为单位的倒计时时间段。完成一项工作需要25分钟即1个番茄钟,需要50分钟即2个番茄钟。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

1是把大任务拆解为番茄钟,有效化解大任务带给人的压迫感,缓解拖延症;

2是加入25分钟番茄时间,有效反馈工作量

二.中期执行,拿一个番茄钟任务举例。

执行包括两部分:专注工作,休息

专注工作:

内部打断:被自己的念头和想法打断,例如想起要订火车票,要回复朋友圈——放到待办任务清单中,不立即去做

外部打断:被外人打断,例如被叫去复印文件、开会20分钟

办法:十分紧急需要去处理,作废此番茄钟

不十分紧急的大部分外部打断,需要4个步骤解决:

step1告知:我正在写报告,还需要25分钟时间,

step2协商:可不可以25分钟后,我去帮你复印呢?可不可以让别人帮忙复印呢?

step3计划:写进待办任务清单:“帮同事去复印资料”

step4答复:履行承诺,番茄钟结束之后,帮同事复印资料

[心理学知识点:心流(flow)]

心流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种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人们处于这种情境时,往往不愿被打扰,即抗拒中断。定义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齐克森米哈里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多样性。

心流状态被打断后,重新进入心流状态,需要10-15分钟时间。

休息:三个要点

1.每个番茄钟之后要保证休息。

2.正处在心流状态,番茄钟结束同样需要休息。

3.高效工作的大脑,会丧失全局思考的能力

[知识点:苯环结构的发现]

关于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的经过,一直是化学史上的一个趣闻。苯在1825年就被发现了,此后几十年间,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对称,大家实在难以想像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怎么能够完全对称地排列、形成稳定的分子。1864年冬的某一天,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坐在壁炉前打了个瞌睡,原子和分子们开始在幻觉中跳舞,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猛然惊醒之后,凯库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个环--就是现在充满了我们的有机化学教科书的那个六角形的圈圈。

关于休息的两个建议:

1.休息的时候不要动用脑力思考

2.尽量让休息形成节奏感

三.后期回顾

预估工作钟和实际工作钟的对比,找出差距的原因,把经验和总结应用到下一次的番茄工作法中,持续改进。

总结:番茄工作法核心要点

1.提高一段时间高效工作的专注力

2.专注需要不被打扰,不被打扰需要的是合理拖延

3.保持工作和休息的节奏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番茄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