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7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

Day7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五讲    困难及初步探讨

        这一章主要讲了弗洛伊德以梦作为研究对象遇到的困难,对梦的几点共性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与论证,以及白日梦。感受最深的是弗洛伊德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不放弃的科学精神,超乎寻常的敏锐洞察力,超越时代的伟大思想。一百年后的我们,仍是望尘莫及。由此也想到了中国古圣先贤的《黄帝内经》《道德经》等。

        一、在神经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人们逐步发现梦是有意义的。而且再好不过的是,即使所有的人都身体健康,只是经常做梦,我们也能从他们的梦境中获得研究神经症所需的全部观点。所以,梦成了精神分析理论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梦所面临的困难重重

1.与失误行为一样,梦也是一种常见的、不受重视的现象,每个健康人都会做梦,而它看上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2.对梦的研究不仅显得无事生非、不切实际,还会招来人们的谩骂。它一直背着有悖科学的恶名,甚至有些人还怀疑这是个体神秘主义倾向的表现。

3.在释梦的过程中,我们的研究对象并不确定。大多数时候,梦是无法复述的。除了一些细小的片段,大多数梦根本无法被人们记起。

三、初步探讨

1、梦的内容不确定,恰恰是它的特点。某样事物有什么样的特点,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更何况,内容清晰、确定的梦并非不存在。

对梦的回忆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用以下方式来弥补:不妨将做梦人说的一切,都看成梦的内容,不管他到底忘了什么,有没有在记忆里做出篡改。

2、现今科学界为何对梦嗤之以鼻?

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对前人过于重视梦境的自然反应。据我们所知,所有的古老氏族都认为梦意义重大,对于实践同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古人借梦预测未来,希腊人和某些东方部族的军队没有释梦者在列便无法出征,好比今天的战场上少不了侦察机一样。

当今的科学家对梦有所研究,都是为了将生理学理论运用在梦的解析上。他们认为,梦不是一种心理现象,而是躯体受到刺激从而在生活中的反应。比如,科学家宾茨和毛利。

新生代哲学家冯特、约德尔等,仅仅列举梦境与正常思考的背离之处,强调梦联想混乱、批判性不足、屏蔽知识等不足之处,将其贬得一文不值。

这类“精确的科学”对认识梦的唯一贡献,在于指出睡眠时身体受到的刺激会对梦的内容产生影响。

四、明确任务,对梦全面了解

梦究竟是什么?

1、梦的第一点共性,是做梦人都处于睡眠状态。睡眠从生物学角度看是一种休养生息的行为,其心理学意义则是与外界保持隔离。

梦是我们的心灵在睡眠状态下对干扰刺激的反应。

2、梦的第二点共性,即其心理特征,很难体会并用言语形容。梦中经历多以视觉图像的形式出现,如何转化为言语,便是叙述梦境的一大难处。

3、梦还有更多其他共性吗?弗洛伊德说,我找不出。无论朝哪个方面研究,我看到的都是不同之处。梦有长有短,有模糊有清晰,情感的参与程度和记忆的持久度也多有差别。

4、躯体刺激对梦的内容产生了影响。

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来看,实验心理学、哲学并未给弗洛伊德提供更多的帮助,他也并不想求助于玄学。弗洛伊德经过种种努力,对梦的初步研究,无功而返。

五、意外发现之“白日梦”

1、白日梦是一种幻想,它十分常见,在健康人和患者身上都可以观察到,人们能轻易对自身的白日梦进行研究。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顶着“白日梦”的名号,梦的两点共性却并不适用于它。其一,白日梦显然与睡眠状态无关;其二,处于白日梦中的人不会经历幻境,只是在幻想。

2、白日梦有此名号,也许因为它与真实的梦一样,内容与现实脱节;也有可能是因为它具备我们未知的某种梦的心理特征,而这也正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我们认为白日梦与梦同名说明了很多道理——事实却并非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7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