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读书笔记《活出生命的意义》

在集中营里边的人性产生了两极,会朝两个极端发展。包括作者在内的这些平常受过高等教育的、有修养的犹太人,在进入集中营这个恶劣的环境之后,也会出现冷漠、自卑、嫉妒、易怒,经常会因为分发食物导致群殴。甚至作者也经常想挥起拳头揍人。面对这种环境,你说人是不是都会变成这个样子呢?但事实证明,有的人真的会不一样。作者就记得有一个人,他每天都会走过每一个屋子来安慰别人,甚至他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还分给别人。这种人虽然不多,但足以证明,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别人手中夺去,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

什么自由呢?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下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当我们放弃了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你会觉得你所有的伤害都是别人造成的,你所有的伤害都是环境造成的。所以你有各种各样的充分理由去做各种各样极端的事情,甚至自虐,自己生气,自己郁闷等等,都有可能,这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伤害。而事实上像弗兰克尔这样经历了奥斯维辛的人,他告诉你说,人们在任何环境之下,包括奥斯维辛这样的环境之下,你依然有着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好奇心》这本书告诉大家,那些麻木的,认为这一切我都知道答案的,这一切没什么好探求的人是缺乏幸福的。甚至说我知道这事就是因为你造成的,或者我知道这事就是因为这个世界造成的等等。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好奇心缺乏。而好奇心会给我们带来幸福感,所以好奇心缺乏的人就会觉得一切都有了答案了,没有什么好探求的了。而一个拥有好奇心的人才会有幸福的人生。

你虽然穿着囚犯的衣服,但你依然可以有着高贵的灵魂,在里边做一个自由人。但是变成标准的囚徒,就变成了怨恨、打人、暴力等等。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我受了这么多的痛苦,我一定要有所获得,那个意义到底是什么?作者曾经目睹过一个年轻女子的死亡,这个年轻的女子在临死之前跟作者讲,说我感谢命运给了我这么沉重的打击。作者当时都觉得很意外,说你说什么,你感谢,因为你都快死了,你怎么会感谢命运给了你这么沉重的打击呢?这个女孩接着说,以前的生命让我糟蹋了,我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精神完美的事。然后她指着窗外,说我每天就在跟那棵树对话,那棵树是我孤独中唯一的一个朋友。她确切地告诉那个作者,说那个树真的能说话。她从一个树当中观察到了自然,感觉到生命的美好。

让人活下去的并不是希望,而是意义。

统计数字告诉我们说,集中营里死亡率最高的时刻都在圣诞节前后,二战期间的战场上也是这样。一到圣诞节前后,死亡率就会特别高,为什么呢?因为多数犯人都会天真地以为能够在圣诞节前回家,随着希望越来越渺茫,犯人就逐渐地失去勇气,变得沮丧起来,这严重地减弱了他们身体的抵抗力,导致了死亡。而要想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让他们能够坚持下去,不是靠这种期望,说我在那一天我就一定会怎么怎么样,而是必须让他们看到未来的某一个目标,也就是找到一个意义。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可以作为所有心理治疗师的座右铭。这些任务也就是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不同的,因此不可能做一般的定义。如果你发现经受磨难是命中注定的,那你就应当把经受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即使在经受磨难时你也是独特的、孤独的一个人。对我们来讲,生命的意义包含着从生到死,受苦受难这一个更广阔的循环。

有一位狱友,他特别健康地活了下来,这个特别棒的人在进集中营的时候,跟天堂达成了一个协议。天堂,他说,以他所受的苦难来拯救所爱的人免于痛苦



弗兰克尔在从这个集中营出来以后,他就开始研究和发明了意义疗法。意义疗法着眼于未来,它着眼于患者在将来应该完成的意义。意义疗法让患者直面并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让他意识到这意义会大大地增强他克服神经官能症的能力。

书里边说过一个例子,说一只被解剖的猴子,它会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吗?我们猜想它应该不知道,它被解剖了,它很痛苦,它不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但它的生命有没有意义呢?它帮助了无数的人活了下来,这就是它生命的意义。但是我们经常会只看到痛苦而看不到意义,我们不是猴子,我们实际上是可以从自己身上的痛苦当中解读到意义的。

寻找生命意义有三条途径

①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这可以帮你找到意义。

②体验某种事情或者面对某个人。

③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有的苦难真的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生老病死,在这时候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就能够体现出你生命的意义了。

有一位老人来找弗兰克尔咨询,他非常痛苦,他觉得自己无法承受妻子死亡所带来的伤痛,他觉得妻子如果死亡的话,他会特别特别难过,他受不了。这时候弗兰克就问他说,如果你比你的妻子先死,你的妻子会怎样?老人说那她一定会痛苦万分。所以弗兰克尔接着讲,他说:你现在的痛苦是有意义的,因为这个痛苦,使你的妻子免于承受同样的痛苦。

当你能够想到自己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么一件悲惨的事依然有着意义,这个意义是让你的妻子免于承受这样的痛苦的时候,你有没有觉得这份痛苦其实是可以承受的?这就是意义疗法带给我们的东西。

事实上意义疗法跟正面的奇迹也是有关系的,跟佛教里边所讲的利益众生,也就是佛教祈祷的时候:希望一切的痛苦都到我这来。然后我把我的爱散布给周围的人,我希望这个咒语能够帮助所有的人,解除他们的痛苦,这都是在寻找生命中无时无刻的意义。所以我会觉得意义疗法对我个人的帮助是特别大的。


在工作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刚才樊登老师特别精彩地讲了弗兰克尔的经历,并且从他的经历衍生出的意义疗法。疗法大约常用的有150多个,我们平时在治疗焦虑症、抑郁症这些神经官能症的时候,传统的老师会使用弗洛伊德的暴露疗法。但是这些都没有解决最终的问题,就是价值观的问题。

人最难改变的不是习惯,而是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我们的方向,价值观就指的是我们前进的和生存的心态。心态就是人的方向,就是你赖以生存的重要的价值。你为什么活着?你是为了你的名誉还是为了金钱,还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因为你的存在,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不同的价值观会决定了你生命的长短。

比方说有一个土豪,他认为他的生命的价值观就是为了快乐,所以他一生中就不断地拿钱买快乐。一开始可能是买个地,后来买个房子,后来买时装、买海鲜、买游轮,买买买了之后全有了,家里什么都有了。然后他又开始去买快感,就去吸毒,然后又去冒险,现在得了严重抑郁症。因为他为了获得而获得的幸福是有限的,所以他的快乐是有限的,人生的价值也是有限的。

当一个人有很多目标,焦灼的时候,纠结的时候,矛盾冲突的时候,你会得焦虑症。当你内心没有目标的时候,你会得抑郁症。所以人的情绪像一个钟摆,当它空虚的时候他会得抑郁症,当他有两个以上的目标的时候,它会得焦虑症。

比方说我又想挣钱多还想不花力气,只有两个目标,我又想买最好的黄瓜,它又是最便宜的,这就是相矛盾的纠结,那么这种相对矛盾的两个以上的目标就会导致你出现焦虑。

人的幸福分两种,一种是因为获得而得到的幸福,一个是因为奉献而得到的幸福。因为获得而得到的幸福是有限的,因为获得是有限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奉献,奉献是无止境的,所以他的人生的追求是不停止的,他会永远有激情,永远有目标。所以心理学里对性格的解释,性格就是心态加习惯。心态就是你的方向,习惯就是你的步伐,所以性格就包含了你的心态、你的价值观、你的方向和你的行为习惯。所以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加心态,就是你的性格,所以我们才说性格决定人的命运。

那么孩子在多大的时候,他开始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呢?那么首先孩子会在六七岁的时候,他会问我是从哪来的?他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会问我将向何处去?他在二十五岁的时候会问我是谁?这三个人生哲学命题决定了他的价值观。我从哪来决定了我的传承,我上哪去决定了我将为谁来工作、来生活,我是谁决定了我自己有几斤几两,我将准备做些什么,为别人。所以人生的目的不在于我自己多么完好,而是我和这个世界建立了怎样的联系。而如果你对这个世界是奉献的,是给予的一个关系,你一辈子就会有价值、充实、有激情,因为奉献才会让你感觉到你的存在感。

那么人为什么要有价值观?弗兰克尔认为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意义才是正确的呢?正确的意义、正确的价值观是远大的而不是渺小的,奉献的而不是索取的,利他的而不是利己的。假如你的目标是完全愿意在为别人服务的基础上来获得自己的价值的,你会活得无比的愉快。

弗兰克尔研究发现,假如一个人没有正确的目标,他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研究发现那些自杀的、抑郁的、焦虑不安的、心理枯竭的心理障碍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看不到未来,没有生活目标,不能明确了解生活的意义和责任。那么他们认为任何事情都毫无意义,他们不能从生活中得到任何东西。没有生活目标的人特别容易放纵自己的堕落,逃避现实,常常回忆过去。

研究还发现,假如一个人的目标就是为了自己,他将活得毫无意义,他为了别人他才会活的有意义。心理学家还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去一个敬老院,给敬老院的老人做一个实验。这是敬老院的三层和四层的老人,每个房间的老人都送一盆花。但是四层的老人就由这个护士替他们选花,替他们搬花,每天帮他们浇花。三层的老人就要求他们自己去选花、搬花,自己一定要负责浇花。这些老人都得了同样的慢性病,都是年龄是相仿的,经过了这样两年的服务之后,发现四层的老人他们的死亡率是三层老人的1.5倍。因为他们每天无所事事,不用负任何责任,都是由别人伺候好了的。而三层的老人要搬花、选花,还要跟别人交流经验,另外他负责任把这个花给它养活了,所以他每天都特别有责任,去观察、去研究、去为那个花去劳动。

研究表明,我们对一个人真正的善心、孝心,是要让他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负责任。有的女同志在家里特别贤妻良母,家里家外一把手,还特别的温柔,她的丈夫会自杀或者她丈夫会有外遇,会闹离婚,会找一个狐狸精,为什么?因为他们家里没有让这个男的负责任,这个男的觉得在家里是多余的,是没用的。所以男的对家庭的责任心是通过他干家务来培养起来的。

你是谁,你是什么?

你想怎么看待你自己,其实决定了你内心的那个价值观,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可是别人怎么看待你并不重要,其实是你的那些学历、头衔、你的职称,只决定了别人怎么看待你,你自己怎么看待你自己。

心理学家弗兰克调查发现,就是你给自己一个实验,假如你现在是一个临终的病人,你觉得自己只有三天、一天、一个小时可活了,你会选择做什么?

尼采说,假如一个人明白了为什么活,就能承受所有如何活的问题。

没有什么书能解决你的问题,你需要改变你的习惯,改变你的价值观。

首先要改变的第一个价值观,你需要对自己负责任,而负责任的方式是你要有正确的理想和目标,你需要持之以恒的一个行为习惯。生活的结果不是别人造成的,是由自己的价值观造成的。爱的价值观是奉献,爱的意义是奉献。你愿意给予别人关心,给予别人陪伴,给予别人关注,给予他所需要的东西,互相给予才获得了爱,才处在一个天堂般的关系当中。

假如我们自己愿意认为一个人生活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就是在于奉献了自己的才华,而改变了世界,改变了周围,才获得了自己的充实。他就愿意奉献、愿意多学、愿意多想,而不是愿意在那抱怨,愿意在这多获取,愿意在这多提要求。你认为生活是一种游戏还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悲剧,还是一种使命,还是一次冒险,还是一次涅槃,还是利他主义,还是互相利用,还是什么都不是?这些不同的回答就决定了你赋予生活什么样的意义。

生活原本没有意义,需要你赋予它意义。比方说每天吃三顿饭,不是大米就白面,你烦不烦?今天早上起来要吃两个馒头,而不是吃一个,为什么?假如你是为了减肥,你就会吃半个馒头,假如你为了今天要讲三小时的课,你就愿意吃两个馒头,而且还要加一块牛肉,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会宁可难吃他也得多吃。假如你是一个精神病医师,你每天要面对精神病人,可能要袭击你,你今天肯定得吃肉夹馍,得吃两个以上,不然的话病人一说就能给你推倒。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在遭受失败、挫折、苦闷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而他们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会受到三种束缚。第一,我们目前只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的领域是有限的。第二,我们不是独自生存,我们周围还有其他物种和人。第三,人类有两性,如果人没有爱情和婚姻,就不可能传承他的生命。所以这三种生命的主题决定了我们的职业、我们的任务、我们的使命。

第一,由于地球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得工作。第二,由于地球上的人类不光是我们自己,还有其他人种和其他的物种,我们需要人际关系,我们需要合作,我们需要分享。第三就是因为需要传承我们的生命,需要繁衍,我们需要爱。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所有的男女,所有的异性相处都是平衡的,不可能我们时时地封闭自己,我一个人过多爽,我一个人怎么样,那是很难的。

那么一个人对待三个主题不同的反应就反映了他不同的价值观和他不同的结果。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回报你。如果你愿意爱别人,工作也勤奋,愿意交友,愿意对朋友奉献你的才华和给予他们帮助,并且助人为乐。你就会获得友情,友情获得快乐,你就会有爱情,就会有繁衍,就会有自己的子嗣。因为你愿意勤奋工作就会获得经验,获得回报,获得价值,所以你所有的愿意都会获得你愿意得到的那些。一个人只想奉献的时候别人是能感觉到的,一个人只为别人着想的时候,对方是能感觉到的。因为人际关系是交互的,是交换的,是相互影响的,所以有一句谚语说什么呢?永远不要和永远不吃亏的人来往。

如果你是通过爱别人来爱自己,你爱100个人,你会有100个人来爱你,假如你只爱自己,一辈子只有一个人爱你,就是你自己。弗兰克尔的意义理论是认为人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自己和他人建立一种健康的、有建设性的、帮助他人的、奉献他人的一种联系,所以人要和周围环境之间建立一种联系。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他认为人生的动力是需要,弗洛伊德认为人生的动力是欲望,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生的动力是条件反射。

那么马斯洛认为人生成长的动力是需要,他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最低需要是生理需要,然后是安全的需要,然后是归属的需要,然后是爱的需要,然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有一个阶段人人都在追求自我实现。但是后来阿德勒在研究的时候,发现当人满足了自我需要之后,或者是通过什么来满足自我需要,其实是奉献。人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奉献。一个人能够通过自己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才华能够帮助别人,让别人改变的时候,就会有无比的成就感。

人从多大开始探索生命的意义呢?是从5岁开始。5岁之前不要给孩子讲生命的意义,因为那样会产生焦虑症。5岁之后孩子会问你人会死吗?死了去哪个地方?然后在5岁的时候,他如果问这个问题的话,你就先给他进行比喻的方式,带他去看一个盆景,带他去爬山,带他去看一棵大树。你看树叶绿了它会吸收氧气,它会开花结果,然后它会落叶,到秋天的时候它落叶,落叶变成什么呢?会消失吗?没有,它就变成肥料再滋养树根,树根再滋养树干,树干再长出新叶子,生命就是如此的循环。而在每一个循环的环节,都要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人的生命也分两部分,是肉体部分和生命部分。肉体每天吃饭,就是为了晚上生命把它转化为各种营养输送给生命力。所以当一人死了以后,他的肉体死了,生命力还在,在哪?在你儿子的、女儿的、侄子的、人类其他人亲戚身上的DNA里头。所以那个献血,那个捐献器官,就是带着你的生命传播到别的地方。所以人的生命是漫长的,而人的肉体是短暂的。人不要自己去结束自己的肉体,而要用肉体来为生命服务。比方说,我的生命现在需要爬山,而肉体就非常懒惰。肉体磨磨唧唧地说,唉呀,这睡会觉吧,唉呀,多吃点蛋糕吧,唉呀,再吃个糖吧。这只是肉体的奢求,而生命不需要,生命需要锻炼,生命需要节制,生命需要繁衍。所以肉体有的时候要听从生命力的召唤。

那么阿德勒认为,童年里有三种情境,最容易使人将错误的意义赋予生活。第一是器官缺陷,就是残疾,第二是被骄纵,第三是被忽视。总觉得自卑,总觉得自己是生活的失败者,所以他们会放弃自己。第二被骄纵,因为父母总是娇惯自己,他认为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他认为自己就应该拔尖,就应该别人都为我自己着想。第三被忽视,父母因为忙而没有陪伴孩子,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就会觉得合群没用,团结没用,分享没用,反正没人搭理我。

即使一个人他在童年遭受了苦难,比方说父母离婚或者是丧偶,丧失亲人,或者是残疾,或者是家里贫困,但是依然会有三分之一的人会化悲痛为力量。越是家庭贫困,他长大了以后越努力,越奋斗。所以尽管是创伤的童年,也依然有三分之一的人会更加升华。有三分之一的人会用这样一个态度,生活怎么对待我,我就怎么对待生活。那么也有第三种人,三分之一的人会认为报复。既然生活对我不义,我也对他不义。

苦难我们无法选择,但是如何对待这个苦难,我们会有三种选择,是化悲痛为力量去升华,因为我过去痛苦,我将来就会让更多的人不痛苦,还是我要报复,还是我要冷漠。所以选择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一个态度。所以你认为顺利的人生有意义,还是坎坷的人生有意义呢?这是取决于你怎么看待你,怎么对待你,怎么经历。


弗兰克尔认为,发现生命意义的途径是什么?

第一条途径,你自己创造了一种工作或做了一件事。

不要夸孩子漂亮,而是要去奖励他。由于他自己完成了一件事而获得的成就感,这个成就感比赏识还要重要。所以他人的赏识不重要,他自己亲自完成一件事情而获得的成就感才无比的重要。

第二个途径,那么你曾经体验了某些美好的事情。

比方说摄影,你见过雪山,你见过日出,你见过落日,你在寒风中拍过雾凇,你曾经爱过一个人,那么这个过程让你发现生命的意义。有的人一辈子都很难爱上一个人,他经常在相爱的时候,谈恋爱的时候,不断地问你爸你妈干嘛的?你挣多少钱?你家有多大房子?这些都不是爱,这是在买东西,在挑商品。

第三个途径,经受苦难。

人为什么要经受苦难呢?因为99%的苦难才带来1%的快乐。你想吃到一个特别美味的饭,你得去做饭,亲自做饭而吃饭的人比买现成的饭而吃饭的人,幸福感要大得多得多。所以如果一个人知道,我们经历的苦难能换来意义的话,那么苦难也具备了意义。所以生活原本没有意义,需要你赋予它意义。

人类注定会遇到三重悲剧,一是痛苦,二是内疚,三是死亡。但是人类又有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是把痛苦化为成就。因为痛苦才有成就,因为内疚才自我完善,因为生命短暂才负责任。


keep learning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回报你。选择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一个态度。

人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自己和他人建立一种健康的、有建设性的、帮助他人的、奉献他人的一种联系,所以人要和周围环境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如果你是通过爱别人来爱自己,你爱100个人,你会有100个人来爱你,假如你只爱自己,一辈子只有一个人爱你,就是你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115读书笔记《活出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