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讲法》

      你是有十年工作经验,还是一条经验用十年。这句话是我近阶段一直在反思的问题,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时长会有不安的情绪产生。为平复心中那一缕焦躁,拿起了藏书,重新阅读一遍田俊国老师的《讲法》,在学习中获取了些许平静,获取了新的感悟。

一、人就象电子产品

      电子产品可以理解成为电脑,平板等。以下平板为例,有电的平板才能工作,所以平板需要充电,对应人也是一样,需要通过外饮食,休息来充能,没有能量,无法充能的人尤如宕机,损坏的平板,无法开展任何的工作。人的大脑可以理解成CPU,内存,不同的人,大脑的处理效率不一样,所以你会发现市面上有很多的型号的CPU,你是不是最新型的那款。当然使用过平板的你肯定理解当你开了很多大型单机游戏,大型的应用软件的时候,你的平板肯定会响应速度缓慢,进而死机,就和你的大脑一样,你无法同一时间处理很多很重要的事情,脑袋里装的事情越多,你处理的速度越慢,你所需要做的时把同一弹出来的事件记录下来,排个顺序,把占用内存的程序清理出来,留出空时,计算效能来一件一件处理事情。当然除了硬件要好,软件系统也少不了,人的软件系统就是心智模式,一个人能量分配方式和运用的习惯。书中提到一个说法就是牛人和庸人最根本的区别是能量运用方式的不同。人在无法改变硬件条件的情况下,能改变和修正的就只有软件系统,也就是心智模式。

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改变

      请问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你是否记得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的你和从前的你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是什么因素造就了现在的你。你也许会回答,是我的家庭,是我的成长的环境,是我学习等等造就了现在的我。对你说的都没错,这些都是成就了现在的你。对当下的我你自己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你觉得如何改变?怎么用新模式来替代旧模式,你的新模式哪里来?你会发现,慢慢的这事情就会到学习这上面来。学习可以是模仿,可以是自身知识,技能的学习、更新,更可以是思想上面的迭代。注意我们上面所做的一切最后归根结底就是改变,你通过持久的非理性的改变所做的努力,慢慢的实现了自我的改变。所以学习意味着改变,怎样检验你的学习成效,最终要看你的改变是否明显。

三、只有折腾了你才能学会

      别人告诉你的知识永远都是别人的,你想通过别人的思想,来实现自我的改变,很难。因为潜意识告诉你那是别人的,你还是带着怀疑,带着恐惧,带着不确定性。举几个例子,以理财会例,怎么能赚钱?从2020年开始,基金一直很火,入市早的大部份人都赚的盆满钵满,那假如,在一开始基金不好的时候,我告诉你买某支基金能赚钱,你会买不?大概率情况你的第一反应是?你是谁,你怎么知道能赚钱,我也没见你赚钱啊。当我现在赚钱了,再回来告诉你买这支基金能赚钱的时候,都涨这么高了,还能赚钱?不会一进去就成了接盘侠,涨在了最高点吧。你会发现,你在学习的时候你会去听课学习,然后在思想上在怀疑你听到的知识,那怎么真的能学到?那就是请你把你多年存下来的钱取出来,买上一两支基金,在赚钱和亏钱的道路上体验过了,你才会有动力去更加努力的学习。游泳也是同理,不管你游泳的视频看了多少,在岸上做了多少打腿练习,最终检验你的学习成效的,就是把你扔进水里,看你能不能动起你的四肢,在泳池里游个来回。天下最贵的就是免费,你下了很多免费的课程和书籍,你是否知道你下了什么,哪些对你有用。如果你真的想学习,请你交笔大钱,你就会好好学习,学会,把这笔钱给赚回来。

四、认知-行为-情感是改变的三驾马车

       请你回想一下,你的好习惯是怎么养成的?以读书习惯养成为例,初认知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然后你开始阅读书籍,然后发现,通过阅读,你的成绩上去了,在考试中获得了好的名次,老师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了你,被表扬的你心情很愉悦,然后回家,父母给你烧了一桌好菜,又在餐桌上表扬了你一顿,你的认知发生了增量,原来读书可以获得表扬,另我和周围的人开心,你就更加勤奋的去阅读,然后又得了好的情感体验。正向循环的形成,就促使不断的去学习去改变。也就是标题上提到的认知-行为-情感这一循环。所以你现在有想养成的好习惯不?可以偿试使用这种方法,前提是你要开始去做,而且在过程中要找到这三个要素的增量。你也可以偿试的把这一模型运用在你不想做的事情上,畏惧开始的原因,凡事都有两面性,“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再坏的事情,也有好的一面,你需要寻找的就是你的情感三要素的增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谈《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