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此时唯一的选择只有权力争夺或退却,而无法沟通)。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到不良行为有这几个方面:
1.缺乏知识(或意识)、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会产生所谓的“不良行为”。
2.发展适宜性行为会产生所谓的“不良行为”。
3.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会产生所谓的“不良行为”。
4.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会产生所谓的“不良行为”。
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只是被大人看作是不良行为。
每个孩子都有不良行为,每种不良行为背后都有他们的目的。不良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并不是孩子无缘无故就是不听话不讲道理。作为父母,应该去探索不良行为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才能对症下药。
那么,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书中对这一部分有特别的阐释,我们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是作为人类所共同渴望的,这也是孩子在所谓的不良行为背后真正的目的和渴望: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时,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鲁道夫.德雷克斯总结了孩子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 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孩子相信寻求过度关注或寻求权利有助于他们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每个人都需要关注,但过度关注并不是对孩子的鼓励。
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权利不是什么坏东西。我们可以建设性地使用权利,而不是破坏性地使用它。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孩子相信报复会使他们在没有能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得到补偿。
孩子会以寻求报复来掩盖受到伤害的感觉。这时大人要做的是:
(1).不要还击,要从报复循环中退出来。
(2).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待孩子冷静下来。
(3).猜测孩子因为什么受到了伤害,要表达出同情,表达出你对孩子受到伤害的感觉的理解。
(4).坦诚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5).反射式倾听:通过将你听到的反射回去,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果是你造成了对孩子的伤害。可以用第二章提到的“矫正错误的三个R”以及“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让孩子和你一对一地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孩子们相信放弃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自己不够格。
到底如何区分出孩子的错误目的呢?
书中特别整理了一个错误目的表,家长可以通过对自己的感受、想采取的行动以及孩子的回应的觉察,来分辨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并有针对性的重新采取有效行为和孩子互动。
针对如何做到,书中给出了两个线索:
线索1:家长的自我觉察,觉察自己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
通过对自己情绪反应的识别,可以对应到书中每种不良行为家长可能出现的情绪反应,从而帮助判断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心理学的归纳总结,如果透过心与心的连接和对孩子的深切的感同身受,相信家长也有足够的智慧能够进行判别。
通常一件事情我们产生了情绪反应——感受,针对这个感受马上又会产生感受的感受,我们需要很好的识别和区分。
譬如,孩子寻求权利,家长的第一感受是觉得受到了挑战,被激怒或被击败;紧接着因为无法控制局势家长会觉得沮丧和愤怒,这是感受的第二次回应了。在情绪的自我觉察中第一感受和第二感受的区分很重要。
对于情绪的自我觉察是需要不断的练习的功课,透过每一次和孩子之间发生事件,都可以来觉察自己的情绪反应。
线索2:观察孩子,当你要求孩子停止行为时,孩子的反应。
当我们面对一个做出不良行为的孩子时,我们太容易以愤怒和沮丧的第二反应来回应(这很正常),而不是停下来想一想:这孩子到底想要告诉我什么呢?
书中专门有个小节谈“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对某个行为问题从来不会只有一种解决办法。只有抱着鼓励、理解和相互尊重的态度,方法才会有效。
寻求过度关注:
孩子会停下来一会儿,但通常不留就重新开始原来的行为,或能够引起你的关注的其他行为。
父母可选用的方法: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转移孩子的行为;安排特别时光,建立日常惯例。
寻求权力:
孩子继续其不良行为,并且可能对你的要求进行言语顶撞,或者消极抵抗。这通常会升级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父母可选用的方法:从冲突中退出,帮助孩子看到如何建设性的使用权威;可寻求孩子的帮助和合作。认清打击和放弃只会促使孩子更渴望权威。
报复:
孩子以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或伤害你的话来反击你。这常常会升级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报复循环。
父母可选用的方法:避免感受到伤害,避免惩罚和报复;建立信任关系,相信孩子是可爱的。
自暴自弃:
孩子往往很消极,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有时候,这样的孩子会把这种感觉“以行动表达出来”来掩盖他们在学业上的不胜任感。
父母可选用的方法:停止一切批评,鼓励任何积极性的尝试,不论多么微小的努力都给予鼓励;重视孩子其他的禀赋,不要老是怜悯,不可放弃。
爱孩子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方法。通过学习正面管教,我们可以学到许多鼓励性的、有长期效果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的行为改进。鼓励会消除孩子对不良行为的需要,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他不需要行为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