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行为干预总论(27/90)

很多情况下,管理兴于问题,而止于问题行为。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存在着再重新积累问题-管理-阻抗-加强管理的动态循环。

管理者因为被管理者的阻抗经常波动于加强和弱化管理的探索之中: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因为阻抗的加强而加强;但在到达一个极点后,管理很可能因为阻抗的加强而弱化。

这个极点又经常因为对问题的不能容忍和对阻抗的适应而不断被推升到新的高度,直到最终需要借助于当事双方以为的第三方的力量(心理医生或者临床医生)。

被管理者也因管理者在管理中的态度和情绪而波动于加强和弱化阻抗的试探之中:当管理因阻抗而加强的时候,被管理者加强阻抗的行为代价不断追上或者超过服从管理的行为代价,因此,随着管理的加强,被管理者服从的可能性增加,但与此同时,管理者的代价也一路攀高。

到达一个极点以后,原来相互攀升的动态循环被打破,双方再重新积累问题-管理-阻抗-加强管理的循环并突破前期极点。

打破这个动态循环的极点是:

家长因问题而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升级以至于最终打破管理循环的阻抗行为(一般而言它以不断升级的问题行为为表现形式)。

理解这样一个动态循环和极点的临床意义:

1.告诫临床医生,不能急于给出强效的“干预处方”,还要评估执行这个干预处方的家长是否具备最基本的执行能力。家长执行“干预处方”的基本能力可以从家长掌握的预防问题行为发生的能力上反映和积累。

干预的形势是急迫的,但是干预的路径却必须是稳妥缓和的。

2.有助于临床医生和管理者就达成干预的路径形成共识。医生通过策略性的提问,帮助来访者重新经历管理的过程。来访者通过详细地描述管理过程,向医生还原围绕着管理问题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的互动及其结果。通过管理者对管理过程的再体验,医生和管理双方对当前的焦点问题和其由来就有了共识性的认知和判断,从而有助于双方形成意见一致的针对性的干预路径。

3.问题的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互动的结果,它的解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对于问题行为的干预,应当是一种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作为管理者的家长应当主动参与其中,并承担不可或缺的责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问题行为干预总论(2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