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

我的往届的一位学生来看望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虽然他喝酒了,我仍是很高兴。只不过后来他谈到的孩子教育的问题居多,而且“很有个性”,在他走后让我一直心里不平静,尤其是那句话文绉绉的比我说话还酸,就叫做“静待花开”。

当然了,若是他真的家庭教育观念科学思想开明,做的好行为周到到位,而且能够以身作则那就罢了。通过不长时间的谈话,我分明觉得不仅仅是他,而且连同家人和孩子自己都在“做”上值得一起商榷、反思并改进。因为自始至终,我们都听到了“树大自直”、放任自流等等类似的做法,家长图省事撒手靠孩子自觉完全交给了“自然”。

前面咱们讨论过,干事创业必须是全力以赴之后,然后才是顺其自然。教养培养孩子需要懂教育的真谛——爱与智慧,不止于“爱”且要“会爱”。教育的确需要“静待花开”,不要忘记家庭教育过程的“默默耕耘”。

“0——三岁”,“四至七岁”,七至十二岁,十二至十六岁,几个阶段密切相关,不能把前一个阶段的问题留在后一个阶段解决,否则到最后无法解决。每个阶段都要严格控制孩子的“第一次”,要让他知道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不能有第二次等等。整个过程,我们要科学指导,全程关注,细心陪伴,悉心呵护……

而我的学生说的最多的是,没有空管,不要去管他,也不会管……

说句实实在在的话,自从进入小学任教我是真的被很多家长的行为感动着——有的家长,人家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早早坚持亲子共读,而且有空就带孩子走到生活中,春天看树木发芽吐新绿,夏天公园看花的颜色闻花蕊的芬芳,秋天观察风中树的舞蹈,冬天赏雪涂鸦腊梅去游学……;有的家长,人家带着孩子一起学游泳、爬山、露营、骑自信车……;有的家长,人家陪同孩子玩游戏、搭积木、学数学,讲故事、谈绘本、学语文……

除了感动,让我更加明白自己家庭教育的不合格,自己的不够合格。所以,我就总告诫自己豁出去努力学习家庭教育新的理论、规律、知识、常识,研究、深思、推介自己的新的心得体会。因为,我们必须注重爱与智慧的统一过程,做为人父母应该做的,让他们在生命成长、思想蜕变、精神脱壳的任何时候,都能够该呵护的时候呵护,该陪伴的时候陪伴,该鼓励的时候鼓励,该批评的时候批评,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该撒手的时候撒手……

之后,孩子一定会长大成人,不是雄鹰也有可能不是鲲鹏,可以只是一只喜鹊、啄木鸟。不是英雄也可能更不是伟大人士,可以只是一个一般人、普通百姓。一旦她(他,请原谅有原因的,呵呵)视野足够,知识足够,能力也足够,只要她(他,同上)身心健康,把握情绪,认知路正,就可以选择自己愿意选择的道路。至于能够走多远,攀多高,我们想必早已经说了不算了吧?

全力以赴地默默耕耘之后,而在那个时候,我们要做的能够做的,显然才是“静待花开”——无论如何,也就是静悄悄地退回来,得体的退出,只留下默默地祝福和深深地想念。

(注:学生毕业多年,且是酒后来聊天,不便当面驳斥,撰此文与大家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