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守护者《九兵》

兵家动手不动口,本来就懒得动笔。“九兵兵史”大部分是“开派九兵”自己的历史知识笔记汇编,少部分是后来“九兵”写的个人军事笔记汇编。“九兵兵史”相对数万年来地球人类历史来说,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点点。
我无法确定“九兵兵史”的文体。例如,其时间叙述不完全是正叙,有时倒叙套倒叙再套倒叙,然 后突然谈自己对未来的理想。又如,对具体战役的描述到一半,联想到自己的个人感情问题,就讲述自己一段浪漫恋爱故事,由浪漫恋爱故事引发形而上学思考,转 而谈一通自己对“虚无”这个形而上学概念的研究,然后又回来描述具体战役。这种文体有点象散文,似乎也不是散文。“九兵”前辈们是训练有素的兵家,不会因 为思维混乱,而使用这种文体。我认为“九兵兵史”文体有可能是,“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一种自然体现。由于受“九兵兵史”文体影响,我写现代标准作文,比 较困难。估计“九兵”前辈们去考当代小学作文,没有几个能及格的。
“九兵兵史”是不同前辈笔记汇编,其中存在个别明显前后矛盾的地方。 可能因为古人看历史的角度与绝大多数现代人不同。例如,现代人学历史常常背诵具体数字。古人 认为:我们知道一个器物的具体重量也无法复制出同样器物,我们知道制造一个器物的方法后,能制造出各种具体重量的同类器具。所以古人记述历史,不在乎具体 数字。“九兵”前辈,特别是早期“九兵”前辈,喜欢使用模糊数字概念。例如“数千钧”,到底是三千钧?还是九千钧?我猜不出来。“九兵兵史”中很多年龄、 年代也是使用模糊概念。
我对“九兵兵史”中很多具体内容,至今也不能理解。
考虑到上述种种因素,我还是相信“九兵兵史”是真实的历史,因为我相信兵家前辈们的客观求实精神。
目前条件不成熟,对于“九兵兵史”的内容,我还不能与大家多讲。我这次抽出其中一点内容讲, 同志们认同不认同都随便。人与人没必要完全一致,不要强求自己接受什么认识,要相信自己的理性。只要大多数人能相信自己的理性,对人类历史的真实记录能传 承下去,数万年来地球人类 历史的真相,迟早能大白于天下。 (1)“神谕验,圣世崩,大洪起,神州沉。万载堕落至周,万古不复,岁月如箭。”
这是西周开国“九兵”的记载。其中圣世的圣,是圣人的“圣”,不是茂盛的“盛”。万载是西周之前“万载”。另外我们注意,商周人在时间叙述时,不使用“左右”这个词语。“万载”很可能是“一万年左右”,而不是“整整一万年”。 (2)“神州沉”之后的事情太复杂了,很多事情我自己至今也没弄清楚,而且“九兵兵史”中很 多语词的概念,与当代人普遍常识不一至。 “九兵”不使用“中古”与“近代”这两个概念。“九兵”所说的“太古”,是圣世之前,距今六、七万年;“远古”是指大洪水前的“五万年圣世”时代。“圣世 中期”,是“九兵”所知的文明最发达时期。“太古真人千岁而终”,是因为太古时代,人的修炼速度慢,很多真人修不到神人,活千岁就死了。“太古”没有“远 古中期”好。“上古”是指大洪水至西周建立前三千年;“下古”是指西周建立前三千年至西周建立。西周开始是“现代”。这种历史概念,显然与当代人的历史概 念不一致。为了避免误解,以下我尽量用现代汉语简述。 大洪水后,东海之滨出现了一个夏国。最早的夏国人原本生活在一个大乐园中,那里全年都是夏 季。夏国的上层是五百位“圣女”,下层全是男人。夏国每十年向外迁移一次人口。夏国移民有“飞车”坐,可以迁移得很远。迁移出的夏国人在其他地区扩散,与 原来居住的华人融合,所以出现了“华夏人”。华夏人在华夏大地开辟了许多聚居区,人口进一步增长。大洪水后两千年,“月亮里的人”把圣女都接走了,从此夏 国就消失了。
由“九兵”前辈们传承下来的地图看,夏国人殖民范围,即“华夏大地”,不仅仅是中原地区,而是清王朝康乾时期的版图。清王朝后来把古华夏大地作为大清版图是有原因的,我后文会讲到。
西周建立前一千年,华夏大地有一个比较大的部落,为了纪念曾经逝去的夏国,称自己为夏国。修 道士们都知道这个夏国并没有圣女,不是那个夏国。所以把有圣女的那个夏国被称为“前夏”,把没圣女的夏国被称为“后夏”。在西周建立前六百年,商朝推翻了 后夏。后来商朝被西周推翻了。 (3)古华夏军事修道士修道
在西周以前,“兵学”不叫“兵学”,叫“屠学”,“屠夫”的屠。“屠夫”在古华夏,就是指职 业军人;现代人所说的“屠夫”,在古华夏用另一个字表达,那个字演化到东周,就是“庖丁老师傅”的“庖”字。“兵家”在西周以前,也不叫“兵家”,就是一 种军事修道士,这种军事修道士那时侯作战,总是与另一种军事修道士相互配合。以前有专门的字分别代表这两种修道士,用现代语言翻译,就是“批量制造尸体的 修道士”与“制造尸体的修道士”。那两个字从西周建立起就不用了。我们就把这两种军事修道士分别称为“甲型修道士”与“乙型修道士”吧。甲乙两种修道士的 关系大概类似于“批发商”与“零售商”。“九兵”就是一种古华夏甲型修道士延续下来的甲型修道士。 修道士当然要“修道”。
怎么修呢?军人的训练就象运动员训练一样,需要“功能”上的提高。军事能力是“练”出来的, 不是看书看出来的,更不是背书背出来的。书只是一种训练指导罢了。修道必修精神境界,以提高思想觉悟。任何古华夏修道士的任何等级修炼,都是先练精神境 界,既“练精”。我们看看三种兵家境界:
((1))平兵: 心与术合。通阴阳,变生死。招由术发。
((2))内外高与顶外:心与法合。至阴至阳,至生至死。招由法发。
((3))顶内: 心与道合。无阴无不阴,无阳无阳;无生无不生,无死无不死。道法自然,招随心发。
注意,此处“心与道合”的道,指“兵道”,“兵道”只是“作为本体的道”在军事领域的体现。“心与道合”不是指“心灵与作为本体的道合”。假如是“心灵与作为本体的道合”,那比神还神,兵家没那么不知深浅,自以为是。
“练精”不仅仅要知道更高的境界,还要“修炼”出更高境界。 “练精”到什么境界,才能理解什么境界相应的技术。境界越高,相应技术越好玩。而技术训练与技术使用,都还需要“练气”以提供足够能量。有了精、气做基 础,才能练应用技术。两种修道士由于天分机缘不同,练的是不同的应用技术。甲型修道士不练单兵杀伤,单兵只练到能与乙型修道士配合就可以,直接杀伤由乙型 修道士负责。后世“九兵”有单兵技术很好的,但不在“九兵传承”之内,是另拜单兵师傅练的。乙型主练单兵,辅练兵术。甲型修道士除了要练常规兵法、兵术,还要练“兵道”。练兵道才能练出“兵道术”,“兵道术” 共三种,“追心术”就是其中一种。鬼谷子教苏秦张疑的心术,是常规兵术中的一种,不是“兵道术”。在对敌方主将有一定了解以后,顶内在安静而生机盎然的环 境下,用两至三天的时间,进入一种特殊状态,在身体高度放松时,能锁定对方主将的思维,追踪对方主将的大致思路。这就是“追心术”,很简单。当年鬼谷子对 黄柏杨,双方兵术兵法都很熟练了。假如鬼谷子没有“追心术”,怎么能三招之内干掉对手。那是用兵,又不是单挑。黄柏杨亦非等闲之辈,鬼谷子仅仅靠一般感知 与思维推算,判断哪里能那么准。“九兵”对“兵道术”不一定都要精通。“田径运动员”,不一定就是“十项全能运动员”。但顶内级的“九兵”,需要对“兵道 术”都会。标枪运动员,练一点铅球,也不难。使用“兵道术”,都特别消耗元气,用一次要专门修养很久。无论内外对手,对方水平越高,技术难度就越高,需要 消耗的元气也越多。鬼谷子不怕呀,鬼谷子平时整天都在修养,打完一仗又跑回去养,生而不老,老而不死。周瑜就惨了,经常要应急,精力跟不上,身体就越来越 亏。 乙型修道士在前夏时代,除了练精、练气以外,练的主要是“兵术”与使用“落日弓”、“飞车 ”、“雷戈”的应用技术。圣女们还掌管着一种武器。那种武器是用两个圆不溜秋的符号表述的,我不会读,姑且称其为“不明轱辘”吧。“不明轱辘”是大洪水后 最厉害的兵器,一旦使用就会翻天覆地,斗转星移。要使用“不明轱辘”,必须天下超过半数的圣女同意,才能使用。大洪水之后从没有用过“不明轱辘”。做这个 兵史记录的西周“开派九兵”前辈,也不知道“不明轱辘”到底是什么。月亮里的人把圣女接走时,把“不明轱辘”、“落日弓”及“武器食物”也带走了,只留下 军事修道士们日常使用的“飞车”与“雷戈”。为了避免“飞车”与“雷戈”过早饿晕,修道士们不到万不得以,不使用“飞车”与“雷戈”。最后一支“雷戈”是 在黄帝时期饿晕的,最后一辆“飞车”是在禹时期饿晕并摔死的。后夏以后,乙型修道士们就开始使用普通兵器。乙型真人与乙型顶人的“战术水平”是一样,不同 的是“功能水平”。乙型真人不做任何动作,能把二十步外的敌人击毙,敌人尸体可以呈现雷击、活埋、坠落等多种形态。在我看来,乙型最好玩的技术是:背对对 方,在一定步数范围内,不需要偷看,就能知道对方在做什么大动作。其步数范围,是乙型内部评判水平等级的主要标准之一。乙型师傅是七步以上,乙型高手是二 十步以上,乙型顶尖高手是五十步以上。但如果间隔很多人或特殊岩石,这个技术会失效。 (4)古华夏军事修道士传承
在 两多万年前,神州各种智慧生灵,都是相亲相爱、很讲道理的,没有战争,甚至没有打斗。后来 地球受到“灭绝者”攻击,才出现了战争,因此在修道士中,出现了“为道而战”的军事修道士。一直到西周建立前三千年,古华夏军事修道士都不仅仅由人类组 成。后来,没有非人类智慧生灵符合选拔要求,军事修道士才完全由人类组成。
各种古华夏修道士集体,都是固定人数的,一个离开了,才能有新人来填,选拔新人都要求“天分 ”。“天分”由“心质天分”、“气质天分”与“体质天分”组成。天学修道士心质天分都要求:“凉灵空明”,地学修道士心质天分都要求:“温灵空明”,人学 修道士心质天分都要求:“热灵空明”,兵学修道士心质天分都要求“寒灵空明”。 “寒灵空明”用现代语言翻译就是:“心狠手辣,非常聪明,并且特纯洁。”其实,用现代语言根本无法准确翻译古老传统概念,我只能暂时这么翻译了。那个心 质 的质,不是智力的智,是资质的质。聪明来自天生,智力来自修炼。在“九兵”修炼体系中,“智信仁勇严”中的“仁”,是通过思想引导,而突然激发出的天 性,“智信仁勇严”中的“信、严”,是兵法修炼修炼出的。“智信仁勇严”中的“智、勇”,是内功修练出来的。现代人推崇的那种,有一点小聪明,就不能塌实 修炼的人,在“九兵”的观念中,是比较低级的人类,接近普通猴子。培养军人,“天分”是必须的,我们教那些没作战天分的人作战。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学生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忍受着痛苦学,然后一上战场,就被人给宰了,搞不好老师也一起被宰了。使用兵道天分差异,比走路天分差异大得多。走路走不好最多摔 一交,生死攸关的兵道技术玩不转,就可能丧命。人的天分各种各样,每个行业都需要其特别的天分,选天分不适合的人培养,那是害人害己。
除了看天分,圣世传承修道士们的选拔,还要“看天缘”。 “看天缘”具体有些象西藏后来的“选活佛”,我也解释不清“看天缘”归根结底是怎么回事,但我相信不按照这套办法选“新九兵”,会给天下生灵带来危害。 (5)古华夏修道士们造新文字
前夏时代的古华夏修道士们,使用的是一种“圆不溜秋的符号” 与高级符号所组成的文字。圣女消 失了以后,普通华夏人使用原来“圆不溜秋的符号”不方便,古华夏修道士们就根据现实形象与高级符号,造出便于使用的新文字。造新文字,不是一个修道士完成 的,是古华夏“四学”修道士,在圣女消失之后用了三百多年才基本完成的。 后世许多学者,以为汉字都是古华夏人纯粹感官的产物,是不对的。表达抽象概念的古汉字,大都是理论要点提示。在古汉字变化出的现代汉字中,仍留有大量“理论要点提示”的遗迹。我举三例:(1))“上天”的“天”字,字型直译为:“有个东西压着大东西”。要点意译为:“天下生灵们都不要自高自大,失去高尚信仰,不讲道理是可悲的。”
“形而之上谓之道形而之下谓之气”,在天之上还有一个在物质世界感知不到,只能内心感悟的“上天”。严格说来,华夏古人敬天,敬的是那个“上天”。不过天是上天的创造物,只要敬天就是高尚的信仰,不必苛求别人。(2))“大东西”的“大”字,字型直译为:“大东西不是人。”要点意译为:“庸庸碌碌的人只能做小爬虫,要想成为大人物,就要正精进,自我否定,自我更新,成为新人。”(3))“传真功”的“传”字,字型直译为:“由专门的人,把专门知识教个另个人”。要点意译为:“想学专业真功夫,就找有专业真功夫的人虚心学。瞎学乱练,到老还是白丁。”
只要少数后世华夏人能看懂这三个汉字,就不会落入“千年僵化”,更不会落入“千年蛮昧”。可是儒家自高自大,不愿意承认自己不识字,结果就是一直不识字,兵家有什么办法。理论要点提示符号,本是圣世高级符号。就象现代科学中的“公式符号”比“叙述符号”要高级一 样。那 些认为西洋拼音文字比汉字高级的人,其实是高级语言白丁。各行各业的人士,与白丁讨论相关专业知识,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浪费时间。一个连计算机是什 么都不懂的人,最好不要与比尔盖茨讨论计算机专业知识。白丁要上进,就踏踏实实地从专业入门学起。能找到高手、顶尖高手指点最好,但高手、顶尖高手常常没 时间培白丁玩。“白丁上进”,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先找个有真功夫的师傅,虚心问问专业门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夏守护者《九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