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记-愿所有的美梦都可以实现

曾经在二十岁出头时一直觉得爱情是会以偶像剧情节一般的方式来到身边,或是同窗学长,或是工作伙伴,或是偶遇的帅哥以缘分天注定的方式,有打有闹or一见钟情。


事实证明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总是对自己思想的耍流氓,经过象牙塔到工作中,会发现错过青睐的学长后,经常面对的工作圈子里,竟没有一个匹配的适龄男青年可以发展。并且,一个人在陌生的大城市生活,连别人所厌弃的,自己期待的,热心介绍对象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没有,这种悲伤只有走过的人才懂。



2015年10月,在有夏天温度的初秋里,某个上岛咖啡店,我和李先生,以曾经觉得最俗气,并且概率低到尘埃的“相亲”方式认识了彼此。就是那种2男2女,聊十几分钟,时间一到,再换2个男生,保证这次活动下来,每个人都能说上话。从打认识后,我们就有了联系,很快确认了恋爱关系。恋爱两年结婚。现在结婚一年多了,虽然偶有吵闹,但大体上还是向上向好的去经营小家,朝着共同目标前进。我们来自一南一北,在上海相遇,从事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偶有人问起都会觉得很诧异,就会问到怎么在一起。大多会感叹缘分很深诸如此类的话,可是缘分哪里来呢?还不是彼此内心都想要,走出来才会相遇的么。



这个过程中,特别提出的是“心理变化”。没结婚前别人问到怎么认识的,我会很搪塞含糊或者去说朋友介绍的。可能那是在内心深处,对“相亲”这个词是有反感的,这种反感来源于认知里对于“相亲”的贬义,来源于“只有找不到的人才去相亲”这种固有印象。现在仔细想想,其实不然。“相亲”是一种手段和媒介,是我们彼此认识的方法途径。哪有说途径好不好的?结果达到了就是好的。

身边也有些女生朋友在讲找不到没有合适的,聊下来会发现,还是很多会有我之前的那种想法,不愿意去尝试,不想把自己放到市场上去选择&被选择;或者试了几次就觉得质量不好也就不再愿意去试了。借着这个机会来说下我对“相亲”的理解和感受:

个人的经历比较简单,去了两次就遇到对的人,没有那么多纠结的事情。

首先要“走出去”,面对面沟通很重要,不推荐微信聊天,会遮盖很多事情,自己思想上会美化或者曲解事实,不够直接。

其次认识后的维系,不推荐婆婆麻麻,有一方要直接表明态度,暧昧期太长就没办法加速了解彼此。名不正言不顺。

第三,确立关系后了解下双方家庭情况,家里对彼此是否认可,有什么担心。

第四,逐渐了解人品性格,是不是愿意沟通,是不是可以建立共同努力的目标。一旦有目标了,两个人就是心往一处,会加速感情升华。每个人总会有优点和缺点,看看缺点是不是原则性问题,能否接受或者是否愿意改变。


对于小伙伴们,现在我会推荐“相亲”这种方式,有自己判断情况下,多尝试。把自己想找什么样的人,想清楚。“顺眼,个子不能比我矮,聊的来,工作不太差,穿衣服有点品位”这种标准,听起来不高,但是每条展开了都不得了,加起来更是难上加难。把标准做列出来并且做选择。哪些是一定不能变得,哪些是可以让步的。当然了,真的遇到对的人,标准也就不是标准了。

内心如果真的想要,就把这件事作为目标,定下来怎么实现,去参加什么样的活动,以什么样的频率去参加。相亲人多,偶有鱼龙混杂,要注意甄别,保护好个人信息,有自己标准的判断。


走出去,多尝试,不要一次两次就放弃了。虽然一个人也不错,但如果想找个朋友谈谈恋爱,身边又有没有合适渠道和资源,那不妨去看看,也许会有意外惊喜。愿你所有的美梦都可以实现❤️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亲记-愿所有的美梦都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