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6.1读后感

      湘军团队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湘军的战斗力来自曾国藩的“反思”习惯。

  逆向思维,反向思考能力尤其重要。初创湘军,曾没有首先去想,湘军怎样才有战斗力,而是去想国家军-绿营军为何没有战斗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其实很多时候不需要我们有什么超天才的想法,你只要好好总结一下别人都犯了哪些错误,然后你反着来,可能就成功了。

    曾分析绿营军败在制度缺陷上。

文中1为绿营军   2为曾氏湘军

    一.低饷制与薄禄制度

        1.士兵为养家糊口而当时每月俸禄一两三钱大约现在400元,高级军官也不过年收入2万元,原本以打仗为职业的士兵做起第二职业,军官们则滥用官职,公物私用谋取私利。但是皇帝短视的财政制度,为国家节省大量财政经费,以之为好。

      2.曾制度最引人注目,实行厚饷原则。

        深知军饷太低是军队风气败坏的主要原因。军饷分级别基本上是正规军的三到六倍,湘军招人很容易。

        曾文人,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做事脚踏实地,文人容易犯错误是唱高调,但是实际上要做任何事情都首先要解决物质基础。

      二.重视兵为国有,将兵无通

      1.兵将无直接利益,都权属国家,所以也就出现了 败不相救,袖手旁观 的现象

      2.湘军制度第二个特点 将必亲选,兵必自募

      这一创新也是军事门外汉曾殚精竭虑,集思广益的结果

      各级军官自行挑选认识与欣赏的人,一级级向下。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湘军老乡观念,达到极致。每一层上级下级知根知底,这样下级才能忠于上级,形成“死党”。这也是让我想到很多优秀组织来源于群发的当地力量或者大家族力量。

    三.选人

    1.古时国家正规军招兵多为地方上地痞流氓或者游手好闲之人。

    2.曾选人,选士人领山农

      军官要用没有打仗经验的读书人,而不用那些有经验的绿营军官。很大原因曾一贯认为,精神的力量远大于身体的力量,他要建立的是一支有信仰有精神力量的军队。

        秀才罗则男勇敢,经世致用,理学功夫深,带兵白天打仗,晚上教士兵读书,打仗注意考察地形,擅长分析有利地势作战。当时也可以说是一个军事天才,攻打武汉,死前仍谈军政,无一语及私事。可见重原则下必有猛将!

    四.重视政治教育

    1.敌军太平军有信仰的队伍,每周举行一次集体礼拜,且礼拜郑重。

      2.敌方的优势学习,曾要对付这样一支军队,也要有自己的政治教育。物质力量是有限度的,精神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军队训练。每逢三日,八日。训-政治思想教育,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孔孟之道,练-不要钱,不怕死 的岳飞精神。

    事实证明,曾国藩的建军思考高明,湘军日后成功也是基于这些制度基础。

    笨的极致是聪明,拙的极点就成巧,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也是建立太只有 0,1的两位数字的二进制基础上。

    天分不够,专赖学问以求高明。

    曾过人之处在于不怕费心费力,对事务进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精到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要害,把握关键。

    每日反思,逆向思维,善于学习人之长处,大局观战略谋划,尽心力无死角深入分析。学习了!感恩❤️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传》6.1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