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读书笔记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些饱学之士撰写了多少有思想和见解的诗文,这些闪耀着哲思光芒的文章,发人深省,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哲学瑰宝。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庄墨韩非子等诸子就致力于探究修身立言,阐述世事义理。《礼记.大学》中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礼记.儒行》: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

人类如何才能拥有更好的生命状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了我们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中国儒家文化提倡为人温柔敦厚,处世沉稳谦虚,讲究仁义礼节,希望人类能够以追求精神修养为重。
历代文人撰书立说宣扬修身之重要,注重自身的人格精神,读其文如其人。能够为世人敬仰传颂的优秀人物无一不具有品行廉正,内心坚定,高洁的气节,知理达义。明清时期的儒学代表人物王永彬著作的儒家通俗读物《围炉夜话》就是这样一本书。
当疲倦送走喧嚣的白昼,儒者们炉边围坐,会顿感世界原来是那样的宁静。在如此宁静而温暖的氛围下,白昼里浊浊蹇塞,红尘的种种烦闷,会不自觉地升华为对生活、对生命的洞然感悟。夜是这样的美妙,更何况围坐在暖暖的炉边呢?
静夜独坐,品味《围炉夜话》,体味作者以平淡而优美的话语,娓娓叙出的琐碎的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就如炎夏饮一杯清凉的酸梅汤,令人神清气爽,茅塞顿开。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
全书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主旨,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人生的深刻含义,其独到见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作者王永彬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与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语言亲切、自然、易读。
王永彬不喜科举,很晚才恩获贡生科名,后候选教谕,因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在教学中,先令学生修身,次教其治学,不以科举应试为唯一目的。并能身先士卒,修养己身而后教。
《围炉夜话》中的一些词句让人读后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在当今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自己不正视形势的发展变化,不主动、自觉地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而满足于已有知识、安于现状,整天抱着“知足常乐”的观念去对待学习,那么将落后于形势,不适应于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最终为形势发展所淘汰。这也许就是“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多少日出日落,人们汲汲奔走于生活的劳顿中,忘记了太阳的亮丽姿态,察觉不到花草的青翠娇艳,只任年华如流水般消逝。我们何不放宽心情,把自己投入到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良辰美景中,去享受那清淡人生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围炉夜话》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