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情观论述

想讲一点儿感受,就觉得现在很多人对待感情像买卖商品,三心二意,权衡利弊,把感情投入当做交易,成本要低,收益要高。

和朋友偶然间谈到这个话题,她拿自身举了个例子:现男友从初一那会儿开始追她,那时她压根没将人家放眼里,初中同班、高中同校、大学同城,期间无论拒绝多少次仍死心塌一个劲儿追她,大四因为工作等原因两人渐渐联系频繁,慢慢接触下来终成正果,带她去见他朋友时,别人打趣说,从来只闻其名,如今终见其人。她说,会有那么一个人,懂你也在等你。

    “爱情”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向来不乏歌颂者,争前恐后般呼吁我们坚信它、追寻它。之前看到史炎老师发的一条微博说,我们要相信爱情,正是因为现实中发生的种种让我们看到,爱情它不向时间妥协,不向习惯妥协,不向“天作之合”妥协。

是,确有很多对待感情及其认真和虔诚的人,所以当别人问我还信不信爱情时,我会说相信并且一如既往,因为它本身就是个自带魔力的名词,让谈及它的人不由自主地向往。令我踌躇不定的是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个运气和福气,能被另一个人全心全意地对待。

见过也听说过一些男孩子追求女生,用着zha男惯用的钓鱼伎俩,三句喜欢两句爱,根本不用付出与其真心相匹配的行动,一时兴起的喜欢也能信誓旦旦地拿做表露心迹和承诺的资本。还有的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先告个白,静观其变,慢慢权衡,答应了就处着,不答应就算了,进退各有路,这类人的喜欢程度同样没有多深,除了无限夸大自己那点“真感情”,完全沉浸于自我感动中,其实什么都没有做,到头来说人家女孩子清高、挑剔。

啧啧啧、、、你看吧,让人觉得讽刺的从来就不是“爱情”,是以爱之名敷衍感情的人。

在我看来,任何的“喜欢”都有时效,喜新厌旧是人之常情、事之常态。一辈子细算还挺长的,自己都没有办法保证能够一直钟情于某一个人,就不去为难另一个人了。

    看到过很多“年龄大了必须要结婚吗?”这类“将就感情”的话题,好像在时代进步的同时人们观念也在逐渐放开,现在这个社会不需要为繁衍后代做出定向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情感诉求。晚婚晚育、丁克、同性、不婚族等现象好像呈爆发式状态出现,其实不然,只不过在当下可以多向选择的时代,大家更敢于遵循本心而非听从世俗。

    见过身边太多恋人、夫妻死守着一段关系,把生活闹得鸡飞狗跳,过得不称心不如意,“情人总是分分合合”、“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彷佛成为支撑他们下去的信条。大抵人家自知其苦,也自得其乐,我是无法苟同,恋爱和婚姻对我来讲没有一丁点儿值得期盼和向往,当然,这也可能只是现阶段比较自我和悲观的想法。

    还是那个朋友,她告诉我:“到了一定的年龄,你会想要去找一个人,帮你排遣孤独,分担经济压力。” 我没有反驳,也明白,她陈述的可能就是我不敢设想的某一种未来,那时我也许会发现,不论是那个人还是生活,好像是可以将就的。我害怕到了后来,或许是意志不够坚定,也可能是舆论压力过于强大,说不清的种种缘由,我敌不过,所以违背自己的内心屈服于世俗,选择将就。

    想到这儿,我自闭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感情观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