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知觉叫错觉

一早看到群里分享的文件,多位HR点赞,看后不觉一笑,我一条也达不到,却做了管理好多年......真不知这么多年是如何走过来的,好歹我是属于技术管理类的,否则单纯管理工作,早就被炒鱿鱼啦。

微信内容大致如下:向领导汇报工作时注意三多三少。领导关注的事情要多说、领导给你拿意见的事情要多说、带数据的事要多说,所以向领导汇报,千万不要搞太多无法量化的东西,以及虚头巴脑的客套东西。这个观点想必所有人都同意,大家都喜欢实实在在的东西,不喜欢闲篇儿,点赞。

少说的事也有三件:牵扯到别人的事情要少说;把问题抛给领导的事儿要少汇报;涉及到人的事儿少汇报。可关键时候控制不住,谁人背后不被别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学了心理学才知道,以上几点建议是建立在人是理性的基本假设上才有如是说,而实际上我们大多数的人大部分时候是不理性的。

认识心理学认为:在生活中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一件事情,而是我们对这个事件的看法。社会心理学把它称为态度: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态度一旦形成,就会持续一段时间,不会轻易改变。我们常说“某某某态度有问题”,指的就是对某个人的看法,即评价。

在很大程度态度决定行为,态度是行为重要的决定因素,但个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还受情境、认知因素,甚至过去经验和行为的影响。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做出的行为反应常常带有个人主观性 ,看似理性背后其实是不理性的。态度包括三种成分:认知成分(cognition,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所有认知,即关于对象的事实、知识、信念、评价等);情感成分(affection,个体在评价的基础上,对态度对象产生情感体验或情感反应);行为倾向成分(behavioral tendeney,个体对态度对象的预备反应或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性),(以上摘自《社会心理学》)。也有人把态度三种成分称为态度的ABC模型,一般情况下,三者一致问题不大,当三者不一致时情感成分往往占主导地位,外在表现以情绪为主,决定了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情绪控制之下,我们的行为也趋于不理性,即我们常说的“冲动是魔鬼”。

除此之外,一个人的价值观对态度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个体对对象赋予价值来体现。当个体认为态度对象有价值时,就会持肯定的态度,认为没有价值时,就会采取否定的态度;介于两者之间时,则采取中性的态度,价值的大小决定态度的强弱。一个人的客观价值对态度有重要的影响,但态度的直接决定因素是个体赋予对象的主观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完整的价值体系,每个人的各种态度也会构成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态度体系。越是接近价值体系中心的价值,越是接近态度体系中心的态度,对一个人的意义越大,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也越大。

啰嗦的很多,到底想说什么:以上文章写得很好,大多数是知道做不到,做不到不是认为它说错了,而是觉得它不一定对!只有意识到在什么情况下做,是谁在做,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估计更符合“把人当人看”即人际关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尊重。

一个人的成长必然经历着四个层次:把别人当自己,这是自以为中心;把自己当别人,这是换位思考;把自己当自己,这是自尊;把别人当别人,这是界限,只有把自己当自己才能做到把别人当别人。

领导不可能懂得员工,因为他不是员工;员工也不可能懂得领导,因为他不是领导,只有换位思考,才能更接近于把员工当员工,把领导当领导!

站在这个层面上再去思考以上“三多三少”,估计意义就更为深远了!努力工作!捋一捋啥是自己的事情,他人的事情、老天爷的事情!我靠,这本就是一个错觉,错觉是一种知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一歪曲的知觉;反之,歪曲也包括对客观事物积极的歪曲,即积极的错觉。若人人都有一双慧眼,能把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要生活干什么?!带着积极的错觉生活也不错!心中充满希望和阳光,你便会看到希望和阳光。

    心中有什么,眼中就会看到什么,当眼中看到什么,便推断其心中有什么。心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戴一副心理学的眼镜看世界的意识,比看见了什么更重要。

附:价值观的类型(斯普朗格,1928《人的类型》)

1、经济型:具有务实的特点,追求财富,对有用的东西感兴趣。

2、理论型:具有智慧、兴趣,求知欲强,富于幻想,重视用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去寻求真理。

3、审美型:追求世界的形式与和谐,以美的原则,如对称、均衡、和谐等评价事物。

4、社会型:热心社会活动,尊重他人的价值,利他和注重人文关怀。

5、政治型:追求权力、影响和声望,喜欢支配和控制他人。

6、宗教型:认为最高的价值是统一和整体,相信神和命运,寻求把自己与宇宙联系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种知觉叫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