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與共》


我們幸運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度,但這注定不是一個和平的時代。即使是一個普通的公民,我想時刻都要居安思危,才是智慧的選擇。不是等到危險來了,才作反應。這里的反應不是準備如何逃避,而是如何面對。心態有時比一切硬件更有作用。面對戰爭,有人選擇逃跑,置國家於危難不顧,而有人選擇輕裝上陣,義無反顧。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

我對中國哲學最大的體悟就是這是人類最具有智慧最理性的一個高級存在。如果我們每一個人,乃至全世界的人都能走進它,那天下必定是一個社會大同世界。我想這是千百年來,所有得古聖先賢的共同願望,正如老子所言,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人的價值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現實的價值,一方面是文化的價值。南懷瑾先生曾說,一個國家,亡國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亡天下。亡國就是現實的價值,政治價值。而亡天下,是人文價值。而哲學所體現的價值,就是人文的價值。為什麼人文價值運用如此之大,相比現實的價值,他體現是人作為人的最高價值。孟子說:「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所以人生有比生還重要的事,每個人都有,只是賢能的人能守得住此心,一般的人,不是沒有,而是丟失了。

西方的哲學則不同,所以西方的文化也不同。西方的文化在整個大架構之下,個東方的相比,是知識的傳統,它的根源是人類思辨的理性,運作在現實就是科技,也就是現實層面的,即使西方有人文,主要在宗教,但是在這樣的傳統之下,他們的價值觀就是利益至上。所以在面對現實的時候,主要是出於利益的考量。所以面對俄羅斯和烏克蘭事件的發生,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代表的,所謂的結盟,都是出於利益的結盟。所以在關鍵時刻,何求道義之交。這其實是正常的,但是中國則不同,中國的文化首出是重道義的,因為他文化的核心就是仁義之教。這就是人文的價值。東方文化主導的是人文價值,西方文化主導的是現實價值。從人類理性發展的整全角度來說,兩者不是東方一邊,西方一邊。而現在或者說以前一直都是如此,而真正的事實是,東學為體,西學為用。意思是東方的人文價值是人的核心價值,同時也要有現實層面。所以說,以人文為主,科技為輔。西方呢,現在是科技為主,人文為輔,甚至沒有。所以也是悲慘的世界,活在一個非理性的世界,疫情是最好的證明,西方國民處在一個水深火熱的狀態。人文是主導理性價值的主要途逕,如果反之,就是人類依舊處在一個非常低級的動物世界,而人文世界是使人類恢復理性,活出一個高級的人類狀態。相比西方,我們是幸運的,同時我們的責任也是重大的,不是只立足於本國,而是要面對全人類,把人文的價值最大化,全球化。

所以當代新儒家牟宗三提出三大志業。第一就是道統的繼承。作為中國人,對自己傳統的文化,儒釋道三家文化,首要的態度是繼承。自五四文化運動以來,延至今日,都是打倒中國文化,完全西化,這才真是令人汗顏的。

在繼承道統的基礎之上,再開出學統。就是知識的學問,因為中國儒釋道是智慧的學問,所以中國自上而下五千年,這方面沒有實現完全的系統化,有,但是不夠整全,沒有西方的發達。所以在科技這一塊,主張向西方學習為我所用,培養國民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與興趣。這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情。最後就是政統的完成,自堯舜時代,選賢舉能,禪讓制,就是公天下,到了封建體制,是貴族政治,家天下。之後是專治體制,秦始皇一統天下廢除封建設郡縣,所以中央集權,直到了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學習西方民主政治,雖然後來失敗了,但是這個制度,最像禪讓制,如果再能加上全民的道德教養,那實現大同社會是完全有保障的。進而推廣到全世界,那要實現美美與共的理想,還是有保障的。如果能立足於這三點,就是由仁教開出仁政,再加上現實層面的保障,文化,經濟,政治三個層面的互相作用,就是由內聖的仁德開出外王的仁政。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王毅這樣說:「中国坚持走和平发愿的道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将继续坚定反对一切霸权强权。」

這三大志業落到實處來講,於個人,於國家,於整個世界來說,這是人間的福音。不是上帝給的,是人類自己給自己的,處在這樣的大時代,這就安身立命之法。

天災面前,人是無法避免的,但是人禍總歸是有辦法的。而所謂的人禍,都是人類的不理性造成的,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如果有一個人明理,也許,這一個人,一個國家就可以免去家破人亡的痛苦。所以,改變世界的價值觀,也許天方夜譚,但是只要有一線希望,也是值得做得,此刻,我得腦海裡出現了一個個古聖先賢的身影,孔夫子周遊列國,不辭辛苦。孟子見梁惠王的第一句話就是,王何必曰利,只有仁義而已矣。原來只是因為他們心中想著天下得蒼生,不忍他們飽受戰爭和暴政而已矣。只此一念,一念萬年。如果這個世界上,多上這樣的幾個人,世界就會明亮了些許。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美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