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

文/铭悦

施耐德WPF 工厂图书角


阅读是一种习惯,常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当行万里路的梦想暂无时间去实现时,不妨先读点书来润养自己。

常常被文字打动着,也常常心绪来临时去敲点小文,好像这就是我喜欢的样子。少时随着父亲听歌,从老的到新的,再后来随着同学听流行音乐,方知张学友和王力宏。好听的歌曲背后,有耐人寻味的歌词。中年听着李宗盛的歌,才略懂了生活。

书对我来说是啥呢?可能是骨子里的喜爱吧。学生时代爱看散文,随着文字飘来飘去。脱离学校后,稚嫩的背着书包行走于无锡,昆山,苏州,和扬州。仿若到哪里,有书陪着蛮好。

要说遇到的几本好书,真是有那么些。比如在尚德的岁月,第一次接触《目标》,忘了作者是谁。内容倒是记得些,一个快倒闭的工厂被一个坚毅的领导用目标管理方式,从自己到团队,生生的把局面扭转过来。

而这本书带给我什么呢?一段以目标而努力过的岁月,最主要的影响,是带着这个理念跟孩子相处的日子。辅导她学习,慢慢的她有了这个目标的概念。

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我遇到了龙应台的《目送》。并且把它带给女儿,一起读完。再一起谈感受,处于大人的角度,我感受着“用眼睛目送成长的背影”就如同深爱自己的父亲,那一次次的送别,父亲站在车站的身影。没有只字片语,倒是有深藏的宠爱。龙应台的观念,是值得当代父母去学习的“孩子,你慢慢来”。处于孩子阶段的女儿,跟我讲安德烈有个这样的妈妈,是幸福的。

多少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断在了青春期呢?事实真的很多,比如我们这些农村长大的孩子。好多只是如我一般,自个自的学,玩,还有瞎想。父母的背影,默默的疼爱,还有长大后的送别。少了相互理解的交流,更少了满足对方的需要。庆幸我在孩子的青春期,偶然间在普洛菲斯遇到阅读俱乐部。当时是毫不犹豫的扫了二维码,加入到群内。再次进入阅读的世界,平和的陪着娃看书,走进无锡图书馆,走过无锡各个书店。那几年一起阅读的习惯,给我和娃有了相互信赖的母女关系,思想有了直达内心的交融。简单点说,我们有时候可以聊得深邃一些。而非处于我吼她不情愿的流年。

有本书是关于耐克的创始书,书名记不得了。但是耐克创始人的精神我记得,“just do it”。我把这句话,送给了中考前夕的女儿,她按照去做,排除了中考的紧张。身为母亲,好多事情都是现学现做,没有现成的模板,倒是相信着阅读,索性看了好几本育儿类书籍。从中吸收着一些经验,导入一些新的育儿理念,更正些自己的行为。

《平凡的世界》是我跟孩子面对面,平等交流比较细的书。我问她书里的哪种人物打动着自己,为什么打动,是人物经历还是人物思想。同时也跟她谈谈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还有些对人物故事背后的哲思。相信它带给孩子的启发,会超出我唠叨百般。

去年被各种事情压得没了神,女儿拿出之前买的书《莫斯林的葬礼》。坐在那儿一天看完,被里面的穆斯林教徒的虔诚吸引着,也被纯良的小玉牵绊着。后来,女儿也看完了它,我们聊了聊对它的认识。

再后来遇到《人间值得》,作者中村恒子,一个九十多岁的心理学家,反复看着,才恍然大悟。不完美的当下,才是平凡而真实的人生。切断过去,守着当下。慢慢的,一步一步把自己重新拾起。

同事借给我《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全集,在心法的路上,一本一本的消化。人生的修行从来都是一次一次的淌过,婆娑呢喃。

最近看了《日本人的生活》,跟女儿聊起了从唐代到现在的生活。聊起了日本工匠的专研,世代的传承精神,还有日本断舍离的概念,及日常生活打理。由一本书而来,拓展至生活。女儿有她的认识,我也有我的启发。在一个有趣的话题里,让彼此走得更近。



中年之际,容易丢失睡眠的年纪。遇到《斯坦福高效睡眠法》,30多年的专业研究,倒是有可以参考的方法。早睡早起,坚持锻炼。按照这些去做,去坚持的时候,身体会回馈安稳的平和。

书,是作者用经验,用思维还有慎重考虑的文字。去读,可以看到另一番天空,去品,可以换来安静祥和的内心。坚持去看,可以积累不一样的见解。有种喜欢是从明星到文人的转变,从林徽因,萧红,到张爱玲,三毛,蔡澜,等等再到杨绛,从她们的传记故事里读懂些生活,从文字里理会滋味,然后学着面对生活。

感恩遇见喜欢读书的人,也感谢在施耐德无锡普洛菲斯电子有限公司偶然的遇见,拾起原本的喜欢,也同时影响着下一代。小小的遇见,陪伴着平凡的我,仅以此小作献给依然读书的你们,或者陪伴孩子的当下,又或中年无事可寻的时候。看书也是一种不错的消遣方式。

共享阅读书香润泽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阅读)